(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約50歲男性公車司機,兩個月前伸手擋車門致右肩受傷,因此在中醫/西醫診所就醫,由於肩關節活動受限,被診斷為五十肩。輾轉至衛福部樂生療養院復健科門診求診時,主述為手抬不起來,理學檢查發現,肩膀被動關節活動度正常,但無法主動關節運動,肩膀前舉,外展皆靠身體代償運動,進一步檢查發現,肩膀後側肌肉萎縮,安排超音波檢查排除旋轉肌斷裂問題,並安排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確認病灶。
衛福部樂生療養院復健科賴俊佐醫師指出,「臂神經叢損傷」在臨床症狀常易與五十肩混淆,運動神經受傷會導致肌肉無力,理學檢查須檢查肩膀,手肘手腕等肌力,另外可觀察病患的前胸、後背及上肢的肌肉是否有萎縮情形,也可能出現肩胛骨外翻、平胸、垂肩等情況,或上肢有不自主動作。感覺神經受傷可能會有上肢感覺異常或消失、間歇性或持續性如電擊的麻痛感;若合併同側交感神經損傷時,出現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的情形,可能是同側交感神經損傷或結前神經病兆,產生「霍納氏症候群」。
賴俊佐醫師說明,臂神經叢源自第五到第八頸椎神經及第一胸椎神經( C5、C6、C7、C8 &; T1 )的前支所組成。成年人臂叢神經損傷大部分是起因穿刺傷、槍傷、跌倒產生拉傷或是在一些開胸手術中造成;輕者產生暫時性功能障礙約數周內症狀改善,嚴重者神經軸突斷裂、神經根幹部斷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手術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是神經修復(神經移植、神經轉移)為主,另外依情況也有其他術式選擇肌腱轉移、肌肉轉移、肌腱固定術、關節固定術等等,依照術式不同,復健的方式及所需時間長短也略有不同,目前神經轉移,取對側第七頸神經C7做轉移的個案恢復較快。
賴俊佐醫師表示,一般牽拉性所造成之不完全性臂叢損傷早期以保守治療為主,觀察期約3個月,復健的介入可減少肌肉及關節囊攣縮的情形,衛教病人感覺喪失區域的保護,適當的擺位避免水腫及幫助支持,給予病人神經營養藥物及止痛,手術則多建議在受傷後3-6個月進行,盡量降低臂神經叢損傷帶來的功能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