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加碼美國動作不斷,台灣美光董事長盧東暉接受專訪表示,不影響台灣布局,更不會因此降低台灣美光產能,台灣將成為首個導入EUV的生產基地。
根據《財訊》報導,全球第3大記憶體廠美光總裁暨執行長桑賈伊.梅洛特拉(Sanjay Mehrotra)於8月10日,與美國總統拜登一同宣布了愛達荷州總部150億美元建廠計畫,隨即在9月14日舉行了動土。緊接著,10月12日美光又宣布,將在紐約州打造全新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巨型工廠,為期長達20年的1000億美元計畫,這不但是美國史上最大記憶體廠的投資案,未來也將是美國先進DRAM的製造重鎮。
《財訊》報導指出,美光科技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先後宣布在美國兩項重大投資案,合計金額高達1400億美元,美光更喊話20年後,美國DRAM產能比重要達到40%的目標。市場不免擔心,美光響應美國製造後,原本台灣身為美光最大DRAM的製造基地,未來市場地位會被取代嗎?
兩大投資拉升美國占比
面對市場的許多問號,上任10個月的美光前段製造企業副總裁暨台灣美光董事長盧東暉,首度以產業、技術、供應鏈、人才等多方面解析給出了答案。
根據《財訊》報導,盧東暉提到,美國兩項投資案都是基於《晶片法案》而催生。其中,400億美元用於總部擴廠計畫,是在原來於去年底提出的10年15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畫之內,加上觀察三星、英特爾、台積電等半導體廠,都將研發與初期量產的工廠放在一起,如此布局產生很高的商業價值,所以才決定投入。
至於紐約州巨型工廠的規畫,盧東暉不諱言,這項投資需要有政府政策持續性的支持,20年要達100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前提是一切都能按部就班的進行,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
《財訊》分析,盤點美光的生產基地,在日本、台灣擁有DRAM製造中心,在新加坡則有NAND Flash(儲存型快閃記憶體)製造中心;目前台灣美光與日本廣島廠分別占美光DRAM產能65%與35%。「未來DRAM產能的分布希望走向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國產能會慢慢拉上來,希望10年後,將美國產能占比提升至10%。」盧東暉透露。
但是,盧東暉強調,「在美國蓋新廠並不是要把台灣的占比拿走,是因為餅變得更大了。我們相信,未來記憶體市場將大幅成長,台灣、日本、新加坡都可能擴產,當市場需求回升時,美光的產能肯定不夠。」
《財訊》報導指出,美光曾於法說會上樂觀預估,展望2030年,全球記憶體產業規模將從2021年的1610億美元成長至3300億美元,增幅達1倍。盧東暉說,記憶體產業長期趨勢並沒有變,像5G發展還沒有真正起飛,又如未來一輛汽車就像是一個行走的伺服器,加上雲端應用持續擴大,這些需求量只會愈來愈大。
盧東暉指出,台灣美光未來的資本支出仍在10年1100億美元(扣除愛達荷州總部新廠)的規畫內,尤其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比蓋廠房還貴很多。10年之後,台灣對於美光仍扮演DRAM主導地位,這都是因為台灣美光擁有多項競爭優勢。
全球首部EUV落腳台灣
根據《財訊》報導,首先,盧東暉表示,台灣美光的基業要從2003年談起,當年是華亞科成立的第1年,也就是現在的美光桃園廠。台中廠的前身則是瑞晶電子,也於2007年時成立。不論是桃園或者台中的12吋晶圓廠,都是花了10幾年的時間,中間經歷過不斷的技術升級、製程更新,才能達到今天這樣的成就。
再者,台灣美光擁有近11000名員工,尤其在半導體產業人才稀缺下,這樣的規模也非一蹴可幾。第3,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完整,相關產業的群聚效應,美國無法取代。
第4,從技術領先來看,台灣美光不但將在台中廠打造研發走廊,也是美光第1個迎接EUV(極紫外光源曝光設備)的廠區。盧東暉表示,第1台EUV今年下半年進駐,將用於1-gamma技術,量產的時間落在2024年,若量產順利後,桃園廠也將蓋新廠,成為下一個導入EUV設備的廠區。
《財訊》報導指出,只是面臨景氣下行週期,美光甫宣布大砍今年資本支出達30%。但盧東暉認為,投資雖然下調,但沒有停止,這個時候非常適合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尤其EUV機台非常、非常的複雜,需要電子、材料等各種科系的人才通力合作。特別是台灣美光近兩年來大舉招募新血,員工人數增加3000人之多,這些新進員工還需要花時間培訓以及與美光的文化融合。
提到人才的問題,最令他擔心的是「同質化」。他說,過去半導體產業的所有不斷創新、前進,來自於國際人才匯集,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台灣現在面臨的問題,除人才不足外,最大的隱憂是學生都是來自於同一個學校或同一個科系,學習思維會變得相像、單一。
《財訊》報導指出,台灣美光每年至少調派數百名員工到海外廠區,不管是日本或新加坡、美國總部或者其他歐洲據點。未來台灣美光也將全力扶植美國新廠。盧東暉說,初期1座新廠從建設完成到投產大概需要1500人左右,一定會有種子部隊先去美國支援,不但鼓勵台灣的員工過去,如果要繼續留在美國工作,也不反對。
台灣人才扮美種子部隊
另一方面,盧東暉也親自挖角國際高階人才,他表示,台灣美光既有的資深團隊專業、敬業有執行力,但新進員工比率高又年輕,形成人才兩極化的斷層,非常欠缺15年經驗的資深技術人才,最近他親自說服3位國際高階人才,預計今年底前會來到台灣美光工作。
根據《財訊》報導,除了加速先進製程導入、留住人才,盧東暉上任以來的另1項任務,是建構本土的供應鏈。盧東暉走訪許多台灣在地的材料廠商,「畢竟用這麼多錢運水,似乎挺不符合成本效益。」他發現,比起日本、韓國,台灣在晶圓前段製程設備的能力較為欠缺,但蓋廠的能力卻非常優異,台中A3廠是台灣第1座用BIM建築資訊模型蓋的半導體廠。
話鋒一轉,盧東暉提到,現在各國政府的產業政策出現了巨大轉變,美國、日本、印度甚至歐洲都提供了巨額補貼,可是台灣並沒有類似的補貼方案。接下來,美光將在台灣導入最新DRAM技術,也正在與政府密切溝通,希望一起打造將來的發展戰略。…(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