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對《財星》500大公司的研究中,我發現如果公司較傾向成長文化,例如它們在網站和企業使命裡表示會致力培養員工,研究人員就會預期這些公司更支持合作。
相反的,當公司宣揚的是天才文化,例如它們只招募最聰明、而且只在意結果和績效的人,那麼研究人員會預期這些公司內部員工之間會有更多競爭。儘管這些看法可能會影響潛在員工決定是否要加入這些組織,但對我們外部人士來說,這些對組織的看法還不夠。我們還必須知道公司內部員工和主管如何看待組織心態,以及這些觀念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
我們和一家管理顧問公司合作,招募多家《財星》1000大公司參與研究,這些公司涵蓋能源、醫療保健、零售和科技等產業。我們對這些公司的員工提出各種問題,想確定他們公司的組織心態,例如,公司裡大多數領導人認為才能是固定的還是可塑的,以及公司裡合作和競爭的行為準則。我們問員工是否同意以下看法:
- 在這家公司裡,人們一起努力得到成果。
- 在這家公司裡,讓大家知道你有多聰明非常重要。
- 在工作中,表現出我比別人更有才華非常重要。
- 在工作中,別讓主管認為我懂的比別人少很重要。
研究結果很明確。天才文化組織的員工表示,公司裡大多數人傾向於彼此競爭而非合作。而在成長文化裡,人們則比較可能一起努力解決問題,並實現目標。主管也注意到並確認有這些差異。這些結果意義重大,因為員工認為組織傾向於合作或是競爭,會影響他們的信任與認同。對於成長文化的員工來說,這種渴望並支持合作的文化會促進組織的信任與認同。在天才文化裡,競爭常態化會讓員工的認同感比較低。
天才文化透過建立競爭的行為準則、減少用於員工成長和發展的資源,來展現定型心態價值觀。既然明星員工已經表現良好,公司就可以直接開除表現不佳的人。誠如執行長、創業家和商學教授瑪格麗特.赫弗南(Margaret Heffernan)所寫:「當我們崇拜表現傑出的人時,我們就會低估其他人,並傳達出一個訊息:在傑出的人面前,每個人都可以、甚至應該表現得很消極。」組織是否懷有崇拜明星員工或明星團隊文化的觀點,也會影響外部人士對公司的看法。只要問其他棒球隊的球迷對紐約洋基隊有什麼看法就知道了。
巧的是,來自堪薩斯大學和莫瑞州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專門研究體育特許經營權,調查人們對「買來」和「自組」球隊的喜愛程度與信念。「買來」的球隊是指從其他球隊獲得明星球員,而「自組」球隊則指自己長期培養球員的才能。
在調查中,人們一直都偏好自組球隊,而不是買來的球隊。這個結論不僅適用於體育運動,也適用其他職業。當研究人員問受訪者為什麼為自組的球隊歡呼時,最常見的回答是受訪者認為這種團隊必須加倍努力、付出更多才能成功,這是他們欽佩和尊重的重點。他們也欽佩這些組織願意栽培球員。人們認為,擁有球星的球隊是靠走捷徑取得成功。
第二個最常見的反應是人們認為,自組的團隊會因為大家一起成長,而具有更強的「團隊凝聚力和合作感意識」。這些研究與我們對《財星》500大的調查結果一致:比起天才文化的主管,成長文化的主管更能看見員工的優異表現與領導潛力。在天才文化裡,人們期待「買來」的明星要能夠展現出他們本來就具備的能力。
讓員工知道自己身處在能持續成長和發展的工作文化中
Atlassian是一家採用「自組」方法的公司。這是一家軟體開發商,設計專案管理系統等產品來支援團隊。
許多天才文化公司在招募人才時,採取讓人們「自己想辦法」的態度,不給應徵者任何支援,但Atlassian的做法明顯不同,它會告訴應徵者如何才能取得成功。這種方法不是為了找出完美的應徵者,而是在公平競爭的環境裡培養人們的潛力。例如,公司會向設計部門的應徵者保證他們不會被迫在壓力下工作,因為「當一個人有壓力時,他們很難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以及是否能為團隊帶來附加價值。」
此外,Atlassian還鼓勵應徵者在面試中展現「最真實的自己」,並告訴他們公司的期待,以及該如何才能夠表現良好等相關具體資訊。例如「在開始工作前,請務必提供我們了解你工作內容的背景知識⋯⋯我們知道大多數專案都需要團隊合作,所以請坦白說明你的具體貢獻。」
Atlassian網站還有三位來自不同種族和族群的女性員工分享的訊息,說明女性如何在科技領域獲得成功。還有一個頁面是提供給實習生和應屆畢業生參考的問答,包括安慰他們「生產力本來就有週期起伏」,因此如果這些新人無法總是發揮最佳能力,也無須過度擔心。與此相反,定型心態組織網站上雄心勃勃的語言常側重於溢美之詞,例如自稱是「公認的領導者」,具有「競爭優勢」,可以帶來「世界一流的績效」和「卓越的成果」。
Atlassian的理念是,「員工的職涯發展始於員工到職後的90天」,因此公司制定一項90天計畫,幫助員工用正確的方式開啟新職涯,包括學習組織的價值觀與流程,建立和同事的初步關係,以協助新員工完成工作並在任職期間成長。在這個基礎上,經理和員工一起制定職涯發展計畫,為員工在公司任職期間的職涯發展擘畫藍圖。Atlassian也會分享員工的升遷過程,除了分享成功的故事之外,也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當成很常見的事,例如有人會說:「我在就任經理的前六個月,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Atlassian也會不斷了解員工的職涯目標,而不會只在員工要離職時才詢問這件事。Atlassian人才管理與發展經理莎拉.拉森(Sarah Larson)鼓勵經理人不要等到員工要離職時才面談,而是要和團隊成員進行「留任面談」,以確認員工的認同感和滿意度,並在必要的時候找出改善員工工作體驗的方法。拉森說,經理人應該詢問團隊成員他們的動力是什麼,他們對工作有什麼期待,是什麼讓他們留在公司,又是什麼讓員工考慮未來繼續留任,以及他們最近一次考慮離職是什麼時候。「你的目標是建立連結和信任,並在員工當前的現況和未來的計畫之間,創造出能夠持續溝通的管道。」
這些做法都在對員工發出訊號,讓他們知道自己身處一個可以持續成長和發展的工作文化,而且公司也期待並支持他們這樣做。根據Glassdoor在2023年的數據,93%的Atlassian員工會向朋友推薦自家公司,而且Atlassian在文化和價值觀方面的得分為4.8分(滿分是5分)。擔心成長文化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較差的人可以看看這個數據:截至2023年5月,Atlassian的估值超過380億美元,它們的產品,包括Jira和Trello,一直都是相關產業裡名列前茅的產品。
壓力不是決定績效的重要因素,能否「轉化」才是重點
研究顯示,過多、長期且持續性的壓力(也就是在人際競爭文化當中形成的壓力)可能會讓我們付出沉重的代價。葉杜二氏法則(Yerkes-Dodson Law)說明壓力與績效之間的關係,顯示在某種程度上,壓力會在人們挑戰任務時不利於學習。當員工害怕被競爭的同事或明星對手取代會失去工作,因而積極努力時,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安全感和長期健康,還可能損害他們發展和進步的能力。
壓力本身不是決定績效的重要因素,畢竟幾乎所有工作環境都有高壓的情況,也有最後期限的限制。問題是,我們可否轉化這種壓力,藉此激發合作、同事情誼和創新,把壓力重新定義為我們可以靠集中精力、資源和貢獻來一起克服的事情;又或者,壓力是否會因為我們必須不斷注意同事會不會在背後捅我們一刀,以及必須自己孤軍奮戰而加劇,而這會破壞我們的創造力和凝聚力。長期下來,員工可能會變得沮喪,或因為身體出狀況而離開。我們的研究再次顯示,當員工置身在天才文化時,他們更有可能另謀高就。
書名/心態致勝領導學(Cultures of Growth)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2024年6月28日
作者/瑪麗.墨菲(Mary C. Murphy)
作者簡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學士、史丹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師事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教授,現為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特聘教授、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研究中心多樣性暑期學院創辦主任、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研究與諮詢機構「公平加速器」(Equity Accelerator)創辦人。
譯者/周羣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