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日本「極限托育」現場,有輪班烹調三餐的人員。Photo Credit:楊逸飛 提供
在有了夜間托育的第一手參訪經驗後,我得知原來日本還有 24 小時的保育園,這類型托育場所是從夜間托育概念延伸而來的。為了能更深入理解這個制度,我也親自拜訪了一些夜間保育園和 24 小時保育園。
從幼兒教育的角度來看,大家或許會覺得不可思議:讓幼兒這麼長時間待在保育園,真的好嗎?
這些問題背後牽涉的層面極廣,往往不會有單一的解答。身為幼教從業人員與研究者,我們對於教養和生命的信念其實都很清晰,但許多真實存在的社會現象,卻也不是光憑「信念」就可以迎刃而解。
不論是晚上6 點才開始營業的夜間保育園,還是24 小時的「極限托育」,這些制度之所以成立,代表著社會存在某些真實的需求。其實夜間保育在日本已有相當久的歷史,「全國夜間保育園連盟」截至今(2024)年也累積了約 40 年的經驗,經過該連盟認可的夜間保育園,通常是有接受國家補助的園所,家長們可以用較低的價格獲得托育服務。根據聯盟 2024 年的統計,全日本共有 55 所經認可的夜間保育園;依照日本的官方統計,全國夜間保育相關機構則有 73 間。
24 小時的臨托,通常是以「小時」為單位計算費用。圖/楊逸飛 提供
「夜間保育」是一種統稱,保育時間通常是上午 11 點到晚間 10 點,不過根據不同地區的需求,營業到深夜 12 點、甚至是 24 小時的園所也都有,簡言之,這是一個有別於白天托育的系統,以因應不同工作時段的家庭。
日本的「夜間保育」需求為何不斷上升?
許多人的日常作息是白天上班、晚上在家,但社會要維持運作,夜晚仍需要有工作者,像是夜間營業的餐飲店員工、醫師或護理師等需值夜班的職業,或者是自營作業者、需要深夜加班的商業人士等等,這些工作者一旦進入育兒階段,自然就有了夜間保育的需求。
以我目前所在的日本為例,日本風俗產業的許多單親媽媽,很早就顯現出了這方面的需要。位於東京新宿的「ABC 保育園」,正是為了協助風俗產業的單親女性,最早開始經營夜間保育,後來更轉型成24 小時保育園,從產假後的保育、嬰兒保育、深夜保育、緊急臨時保育、假日保育,到夜間學童保育等等,其旨在滿足各種家長的多元需求,無論是哪個時段,都可以收托幼童。
再者,勞動環境的變化也讓夜間保育的需求增加,像是彈性工時制度、遠端工作日漸普及,使得更多人可以在夜間工作,進而強化了夜間保育的必須。此外,需要值夜班或輪班工作的職業人士,也是夜間保育服務的一部分使用者。
有些家長會清晨 4-5 點來接孩子。圖/楊逸飛 提供
當然,現代人工時不斷延長的負面狀況,也很值得被討論。在日本,許多單親家庭甚至需要仰賴下班後的打工兼差,才能撐起基本的生活支出,為了平衡工作與育兒之間的時間分配,家長就可能選擇夜間保育服務來支持自己的職業生涯。根據日本的調查,隨著工作方式、生活模式多樣化,以及女性就業率提升,夜間保育的需求也相應上升。
長時間的「極限托育」,對幼兒有什麼影響嗎?
不可諱言的是,長時間的保育,「犧牲」的正是親子相處時間,當孩子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家長互動、生活,確實會對其生命發展有所影響。但對於前段提到的家庭而言,讓孩子有機會與專業保育人員建立足夠的依附關係,絕對會比「放著不管」的照顧方式來得正向,也更能確保孩童有良好的身心發展,而這正是夜間保育最可貴的地方。
筑波大學的學者安梅勅江在一份研究(夜間保育の子どもへの影響に関する)指出,「保育型態和時間」對於幼兒發展的影響並不大,相對而言,「家庭育兒環境」與「保護者的育兒自信和支援」對幼兒發展的影響與關聯,其實更大。
也就是說,良好的家庭育兒環境對幼兒發展有著正面幫助──這樣看來,把小孩長時間送托到保育園,似乎與此一論點互相矛盾?我想,這確實正是夜間保育所面臨的挑戰,但若仔細思考就不難發現,家長之所以將小孩送托到夜間保育園,背後有很多因素;換言之,送托夜間保育園是一種「結果」,而非導致家庭育兒環境變差的「原因」,所以,拒絕夜間保育並不代表可以促成良好的家庭育兒環境。
夜間保育園的收托年齡相當廣泛。圖/楊逸飛 提供
安梅勅江在研究中也提出一個概念:夜間保育園除了提供「支援育兒」服務之外,還扮演著其他重要角色,像是成為有關育兒領域的諮詢對象、促進保護者育兒自信的恢復。該研究也認為,夜間托育現場因為有較多疑似發展遲緩的孩子,因此經營相關園所時,需要配置更高專業性的保育人員,以支持幼兒的發展。
家長的勞動權vs. 兒童的家庭成長權
日本憲法保障了人民選擇職業的自由,然而,面對較少數人從事的夜間工作,育兒顯然成了一大問題,如果無法獲得解決,那麼人們能選擇的工作就會相對有限,違反了憲法所保障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覺得家長不應為了堅持自己想從事的工作,而犧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權益,畢竟家庭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所以,日本社會也經常出現一些反對聲音,例如:「有心要照顧的話,還是可以找到正常的辦法,小孩半夜起來要找爸媽怎麼辦?你們真的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夜晚雖然要值班,但再怎樣也有親戚可以拜託吧?」、「做生意也要考慮一下家庭,不要只想著賺錢,連晚上都在營業。」
但是,站在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我們也必須承認:人們之所以從事某項工作,有時並非完全出於自我意願,而是此刻的人生,只能仰賴這樣的工作來維持下去。
不少 24 小時的保育園會提供三餐。圖/楊逸飛 提供
日本的「極限托育」無疑凸顯了勞動權與家庭權之間的矛盾,同時卻也是這項矛盾的解方之一。我們若能理解其興起背後的結構性因素,那麼具有專業與高品質的保育環境,反而能阻止原生家庭背景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極限保育的價值:中斷負面影響
我在參訪這些保育園時,很常聽到保育士談起幼兒們的家長,是如何犧牲自己白天的休息時間,努力維持孩子的正常作息,以及就算相處時間短暫,父母仍然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照顧。試想,萬一沒有這樣的極限保育,這些家長可能連工作都會失去,直接影響到基本的生活品質。
極限托育的保育園裡,除了睡覺,有不少也會提供洗澡、三餐的服務,甚至有些對於飲食還非常講究,希望補足孩子平時可能無法取得的均衡營養。此外,看似應該在家庭從事的各種活動,出現在保育園當中,確實可能有一點「違和感」;但提供與家庭相當的生活品質,讓孩子能在溫暖、穩定的環境中安心等待家長,正是極限托育的價值所在。
因為是 24 小時營業,餐廳、浴室和洗衣間都是必須的空間規劃。圖/楊逸飛 提供
保育園無條件接納家長因從事各種行業而衍生的需求,也是為了讓他們理解:不論自己從事什麼工作,想要照顧好孩子的心情和其他人都是一樣的。當家長對自己在育兒方面的付出產生信心,才會更認同身為父母的價值,產生正面的循環。
我認為夜間或 24 小時保育制度並非「絕對不能存在」,也不是一定要「大量設立」,它是因應社會上部分家庭的需求而出現的,本就有一定程度的必要性。然而,如果數量過多,顯然代表這個社會的勞動品質已經失衡,才會導致許多人必須削減個人生活的時間,來換取足以維生的經濟活動。
我相信,關於夜間保育和 24 小時托育的討論,仍然會是近年日本社會中受到熱烈討論的議題之一。
【延伸閱讀】
●在日媽媽們的煩惱與慰藉──駐日台灣親子交流會
●直擊日本「夜間保育園」:晚間到清晨限定!風俗區家庭的溫暖支柱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Jack Chin 臺灣民代立委及公務員利用公帑出國者,務須公開透明上網揭露參訪報告,並將心得列入次年度預算考量,訂定計畫表列入追蹤執行結果。
上述人員出差參訪國外優良政策,評估國內可行性並公諸予納稅人,如此國家才會進步。
08月04日01:5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