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預備未來人才,牽動培育「國家未來主人翁」的課程綱要,10年一改。多年來台灣歷經多次教育改革,3年前,帶著理想推上路的12年國教新課綱(後俗稱108課綱),和先前多次教改命運雷同,在台灣民主社會中,面臨許多挑戰和質疑的聲浪。
「多元表現證明至多傳10件,會不會淪軍備競賽?」、「若升上高三轉班群、換志向,高一上傳的檔案是否瞬間被廢紙?」108課綱與牽動升學的「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上路至今3年,各界擔憂、批評聲浪不斷,也是受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不少學生為製作檔案備感壓力,甚至有高中生在公民參與平台連署要廢除學習歷程檔案。今年,3名中部地區應屆高中畢業生發表61頁「108課綱觀察報告」,針對千名以上學生調查,發表他們對課綱的看法、建言。
課綱上路3年過去,108課綱首屆高中生,終於帶著他們的心血走到最後一哩路:大學選才面試官眼前。首度必採計學習歷程檔案的111學年申請入學甫落幕,看在大學老師眼中,它雖不完美,卻真切紀錄高中生成長和進步軌跡,以及108課綱高中教學現場的變化。
《親子天下》於2022年5月30日到6月30日,執行「108課綱首屆大學選才調查」,針對全台灣1,508個大學校系(不含科技大學)發送網路問卷,邀請各系111學年申請入學招生委員填答,最後共回收609份參與書審或面試的招生委員有效問卷。
在開放題中,也收到許多剛結束審查、面試作業的大學招生委員們,熱心分享今年第一線審查的所見所感。以下提出3個重要發現,以及未來值得探討省思之處。
發現1:學習歷程檔案有助選才,但不到6成大學教師有自信分辨代寫
108課綱高中生和舊課綱最大的不同是,高中3年需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並在限定時間內循序登錄,且通過高中教師認證,上傳至全國資料庫;到了高三申請入學階段,再從中勾選指定件數,匯入大學端提供審查。
當調查問到,在審查書面資料上「和過去學生自製 PDF 檔相較,您認為新的學習歷程檔案制度,是否有助選才?」超過半數、54.7%填答者肯定,這項新制有助選才、僅 20.2%不認同。
潘乃欣整理/王薏雯、王瑋薇設計。
4成以上大學教師,花不到10分鐘看一份書審資料
不過,大學教師們審閱資料的時間與品質,值得關注。所有填答者中,33.8%填答者,只花6到10分鐘看一份書審資料,屬最大宗;8.8%花不到5分鐘看一份資料。若將兩者相加,花不到10分鐘看一份書審資料的比例達42.6%。
潘乃欣整理/王薏雯、王瑋薇設計。
若以填答者學群所屬交叉分析,當中誰最有耐性看一份書審資料?文史哲(29.7%)、建築與設計(29%),有較高比例的教師,會花20分鐘以上看一份資料。
「招生委員收到書審資料後,3天要看完220份,才有辦法在後續面試時,逐一對學生提問,」成功大學教務研究專案辦公室主任、資訊工程系教授蔡孟勳點出成大資工系審查實況。
「若學習歷程檔案,真如教育部宣稱的那麼重要,為何不給老師充足的時間審查?」一名填答問卷的教師感慨,學生不知花多少心血,準備了超過10幾份的學習反思,但老師只能花不到3分鐘就翻完,「一想到這,就替學生的付出感到不值。」
不到6成大學教師,自認能揪出代寫
科技讓審查更便利,但如何判斷書審資料是代寫、還是自製,仍是令大學教師頭痛的課題。根據調查結果,不到6成、55.2%填答者,有8成把握能判斷出書審資料由高中生親撰或找人代寫。其中地球與環境(84.6%)、文史哲(73%)、藝術(72.2%)3學群,有較高比例的大學教師自認能揪出代寫。
潘乃欣整理/王薏雯、王瑋薇設計。
「所以大學端才需要辦理面試!」曾多次擔任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系面試官的副教務長詹魁元分享,當他在書審資料讀到有疑慮的內容,會加以標註,並透過面試求證,以此綜合判斷一份資料真偽。
也有教授在開放題觀察到,審查資料品質和高中學校資源、老師介入程度有關:「學習歷程檔案,原來和學校資源、任課老師是否多才多藝有關」、「明顯看出學校老師的努力,影響學生的表現」。
至於新的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在選才審查時,是否比傳統 PDF 更有幫助?在單選問到「學習歷程檔案和傳統 PDF 檔最明顯的差異為何?」30.5%大學教師認為,最大差異是學檔能夠提供數值化統計資料。不過也有21.2%填答者認為傳統 PDF 較方便、12.1%認為沒有差別。
一名填答者解釋,傳統 PDF 把一名學生的所有資料彙整在同一檔案裡,而在新系統上,一名學生就有10到20個檔案,光開檔案很花時間,若要回頭確認,還得再重開檔案,非常不方便。
另外,僅15.4%大學端填答者,認為新制和傳統最大差異是「學檔有教師認證,可信度佳」,部分高中教師對此感到「心酸」。
「學習歷程檔案配套措施,形同畫蛇添足。」全國教師總工會高中職主委、桃園市南崁高中歷史教師張瓊方回顧,學習歷程檔案上路時,正是為了避免代寫,才要求高中老師認證;如今高中老師花時間幫學生做認證,卻沒能夠讓大學教授「有感」。
發現2:展現素養和動機的書審資料,大學教師評價高
在審查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高中生該呈現哪些「亮點」,用最簡潔、有效率的方式說出自身特色,成全國高中師生、家長最關注的焦點。
問卷問到,申請入學書審資料具備哪些條件,能讓大學教師給高分?複選的結果顯示,近5成認為「書審資料主題符合任教科系專業」(48.3%)最獲青睞,其次是「呈現高中學到的素養能力」(44.8%)及「呈現強烈的入學動機」(44.5%)。
潘乃欣整理/王薏雯、王瑋薇設計。
學習歷程檔案上路以來,坊間盛傳要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營隊才有利。這題選項中,占比倒數前五低的項目,值得參考:參與豐富課外活動僅12.8%、提及失敗經驗15.9%、附上競賽獎狀占17.9%。
「終於破除迷思了!」張瓊方一看到調查結果,第一時間就說出這道評價。
而大學18個不同學群,書審會給高分的選項也存在個別差異:文史哲(78.4%)和生物資源(75%)學群,有較高比例教師希望高中生「書審主題符合任教科系專業」。較高比例的大眾傳播學群(40%)教師,期待高中生「列出清晰的作品摘要」。藝術(64.7%)和建築與設計(48.4%)學群,更期待看到高中生「展現個人獨特性」。
開放題中有大學教師反映,有些人單純在書審資料附自己上課抄的筆記、學習單,和其他同學毫無異同。「應該寫出自己在學了某些單元後,有哪些較進階,或是不同的思考,表現出自己不同之處,」這名教師點出關鍵。
書審資料各項目中,「學習歷程自述」最重要
111學年大學考招新制伴隨108課綱上路,書審資料種類包括「課程學習成果」、「學習歷程自述」等項目。《親子天下》調查發現,36.7%大學教師認為「學習歷程自述」非常重要、49.1%認為很重要,兩者占比相加後(85.8%),遠高於其他書審資料項目。
潘乃欣整理/王薏雯、王瑋薇設計。
按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說明,學習歷程自述包含「高中學習歷程反思」、「就讀動機」、「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等項目,要求高中生綜整高中3年學習心得,並描述申請某科系的動機和未來計畫,在高三申請入學前,要撰寫申請的大學審查參考。
「撰寫高中學習歷程反思時,先放個 CV(簡歷表)吧!」另有大學教師解釋,通過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的資料中,若不能有效率地展現自身亮點,很難脫穎而出。也有填答教師指出,不少高中生「讀書計畫」都是畫大餅,幾乎沒有參考價值,相較之下,大學教師更在乎學生應該表達就讀該科系的動機、興趣。
近3成大學教師,還希望提升申請入學名額占比
整體而言,必採計學習歷程檔案、占分至少達2成的「申請入學」,全國招生名額占比已將近5成,穩居最主流管道,而《親子天下》調查顯示,還有28.4%大學教師期待明年任教校系提升申請入學招生名額占比,主因是此管道有利找到入學動機強的學生;另有64.7%盼維持現狀。
潘乃欣整理/王薏雯、王瑋薇設計。
數名選填「維持現狀」的大學教師,甚至主動解釋「並非不挺申請入學,而是系上招生名額占比早已達教育部上限。」顯示大學校系肯定申請入學能夠符合選才期待。
發現3:大學教師眼中,108課綱生更有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端招生、審查方式已與往年不同,那大學教師們眼中的高中教學現場和學生,又在108課綱下,產生哪些質變與量變?
108課綱高中新增每週2到3小時的「彈性學習」時間,並鼓勵學生執行自主學習計畫。《親子天下》調查顯示,和歷屆學生相比,35%大學教師認為108課綱生更有自主學習能力,能自己規劃並找尋學習資源。另有26.3%認為108課綱生更能表達自身觀點。
潘乃欣整理/王薏雯、王瑋薇設計。
按學群分,生物資源(50%)、社會與心理(48.7%)學群,有最高比例的教授,肯定108課綱生更有自主學習力。
教育部長潘文忠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提到,過去3年,新北市新店高中、中和高中,各有一組學生在執行探究與實作報告過程中,被社會科教師建議「應該直接採訪部長」,於是做足功課、循線邀約、如願敲開部長室的門,表現令人驚豔。
潘文忠也曾與大學教師與談,發現許多大學教師評閱今年書審資料過程中,讀到的不再是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的文件,當中不乏有呈現個人特色、差異化的作品,「給分也因此拉開了,」他說。
一名填答問卷的大學教師總結,108課綱新制下,學生書審資料所呈現的表現比舊制更令人驚豔,「一些學測考不出、但科系重視的能力,舉凡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自主學習、反思等,都優於以往。」
然而,還是有29.2%的大學教師,認為新、舊課綱學生沒有差別。其中,資訊(51.4%)學群有明顯較高的比例,認為108課綱和歷屆學生沒有差別,其次是大眾傳播(40%)學群。
針對這筆統計數字,蔡孟勳直言「不見得是108課綱沒變」,而是許多熱門科系,年年招收全國學測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較難在審查過程中看到108課綱多元面貌,因此不易感受到新、舊課綱生差異。
探討和隱憂:大學更了解高中嗎?新課綱削弱抑或強化城鄉差距?
108課綱啟動前,大學幾乎不知道現在的高中教些什麼課,高中也不清楚大學的選才標準。新課綱上路3年來,高中與大學對話機會更多了,有更多大學教師走到高中演講、交流,甚至協助指導課程。不過,調查「108課綱實施後,大學端更了解高中教學現況?」有38.8%大學教師不認同、多過於同意的36.3%,另有25%表示無意見。
潘乃欣整理/王薏雯、王瑋薇設計。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許雅惠今年擔任系上申請入學招生委員,她看見108課綱高中生,在書審資料上展現探究與實作成果,「這意味著許多熱血高中老師投入,帶領學生進行探究與實作!」她相信,高中老師給予學生引導與鼓勵,能將高中與大學教育銜接起來,減少兩者間的斷裂。
但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名譽教授李吉仁憂心,大學教師對高中端教育的認識各異,實在很難產生一致性的專業判斷。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政策部主任、台北市中正高中資訊教師賴和隆則鼓勵更多大學教師「下凡」到高中觀課,藉由更多實際的接觸與交流,促進彼此了解。
108課綱削弱或強化了城鄉差距?
「108課綱削弱或強化城鄉差距?」也是過去3年來,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在本次調查問卷開放題中,有多名大學教師表達看法不同角度的觀察。
一名填答問卷的大學教師樂觀表示,108課綱帶來的正向改變不分城鄉,且打破傳統明星、偏遠高中的藩籬,「許多過往沒聽過的學校學生,在資料中描述自己從很小的題目,腳踏實地走過科學驗證的旅程,比明星高中更精彩。」
但也有大學教師看見更深的城鄉差異。一名填答問卷的教師描述,他所審查的資料中,最多有280頁,還不算 QRcode 或網站連結,最少的則是一個南部鄉下的孩子、新住民第二代,整份資料只有29頁,「我可以明顯看出城鄉差距,深深為此制度感到難過,」她寫道。
台北大學社會系教授陳婉琪等人最新研究則發現,相同學測成績下,經濟弱勢生參與申請入學第二階通過勝算,比其他申請者高出了15%到16%,也就是說,大眾擔憂不夠標準化、不夠客觀的書面審查和面試,並未不利於資源貧弱者。
大學招聯會前執行秘書、清華大學副校長戴念華曾走訪多所高中了解108課綱實施情況,他認為新課綱事在人為,一校能否落實,關鍵不是位在城或鄉,而是校內校長是否有領導力、老師是否積極。
賴和隆則認為,城與鄉師資、能開出的選修課堂數本來就有別,大學端審核高中學歷程檔案時,應把各高中差異納入考量。
書審、面試官分兩批,大學招生專業待精進
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觀點是,大學在招生作業上,應該有更專業化的分工。除了上述大學老師表達審查作業時間不足夠以外,本次調查也發現,僅56.7%問卷填答者同時參與申請入學書面審查和面試,反映有些科系基於人力、時間有限,委由一部分大學教師審查書面資料,再交由另一批教授面試,兩方都難以掌握充足資訊,卻要做出選才決策,找出往後4年密切相處的人才。
反觀美國,李吉仁以自己與孩子申請當地大學的經驗為例,多校設有專門的招生辦公室(admission office),由專業幕僚審查申請資料,還會邀請各地的熱誠校友,擔任初步口試的工作,「教授最多是參與招生決策委員會,很少會需要教授去執行這些招生事務!」
課綱10年一改,108課綱至少還會實施7年,如何促進高中端、大學端相互交流認識,同時精進大學招生專業,創造育才與選才雙贏,值得學校、政府與媒體一同努力。
調查說明:「108課綱首屆大學選才」調查於2022年5月30日到2022年6月30日進行,針對至全國1,508個大學校系(不含科技大學)發放網路問卷,邀請轉發予各系111學年申請入學招生委員填答。
共回收649份樣本,符合填答條件共609份有效樣本。填答者中54.5%來自私立大學、45.5%來自公立大學。65.8%填答者任教年資10年以上,24.8%介於3到10年間,9.4%未滿3年。
填答者分佈於大學18學群:隸屬工程學群的填答者占總樣本數10%,其餘學群占比依序為醫藥衛生10%、管理9.5%、外語8.5%、社會與心理6.4%、資訊6.1%、數理化6.1%、文史哲6.1%、財經5.6%、建築與設計5.4%、生命科學4.8%、法政4.6%、遊憩與運動3.9%、教育3.3%、藝術3%、大眾傳播2.5%、地球與環境2.1%、生物資源2%、不分系0.2%。
問卷設計/親子天下媒體中心潘乃欣、蘇岱崙
調查執行/天下雜誌群調查中心王思涵、鄧凱云
同場加映:大學教師建議書審資料展現「自己」
《親子天下》本次調查開放題中,邀請大學教師自由填答「對高中生申請入學的建議」,從165名大學教師給未來高中生撰寫學習歷程檔案、書審資料的建議中,發現最多人強調要做「自己」、寫出「自己」的特色與看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