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遷,台灣今年入秋後仍持續高溫,夏季越來越長,春、秋、冬三個季節卻逐漸縮短,再繼續熱下去,到了2060年台灣夏季恐長達七個月,冬天將會消失。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更指出,若長期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下,年均溫高於中位數23°C的地區,每增加1°C,罹患重度重鬱症的風險就會增加7%。
明明已經入秋,但天氣依舊炎熱。
2023年,全球均溫創新高,是1850年有紀錄以來,最熱一年。
2024年1到9月,全球均溫更比去年高出0.19°C。
新聞資料畫面:「2024年5月是全球有史以來最熱5月,今年6月確實被紀錄為史上最熱的6月,截至9月份為止,依舊持續破高溫紀錄。」
當四季開始出現變化,今後每年夏天,都將是你我餘生最涼夏天。
夏季愈來愈長,春、秋、冬三個季節,卻逐漸縮短。
再這樣熱下去,到了2060年,台灣夏天恐長達7個月,換言之冬天將會消失。
大屯山脈下的北投溫泉,冒出陣陣白煙,溫泉旅遊以秋冬季節為主,但夏天變得愈加炎熱,溫泉業首當其衝,業者坦言,來客數的確受影響。
北市溫泉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周水美:「對我們溫泉產業是非常有衝擊的,在今年呢天氣特別熱,所以今年的業績有比去年,有下降的趨緩。」
環境部長彭啓明就曾提到,極端氣候加劇,溫泉業秋冬旺季縮短,產業轉型是必然趨勢,五星飯店集團旗下溫泉酒店,九月在北投開新據點,力拚冬天住房率要達8成滿,但不再僅依賴傳統的泡湯服務。
休閒活動員:「雙手平舉,然後雙腳與肩同寬。」
來到北投硫磺谷,活動員帶領遊客做健康暖身。
休閒活動員:「硫磺谷這邊的話,其實是我們北投溫泉的源頭,所以它散發出來的氣體,其實對我們的呼吸,跟我們的皮膚都非常的有益。」
走訪地熱景觀步道,溫泉業者將泡湯,結合戶外活動與自然體驗,來因應極端氣候。
北投溫泉酒店行銷業務總監林玫郁:「當時我們在籌備的時候,我們其實就已經把這個,氣候的因素來做一個考慮,如何將溫泉跟健康,把它在四個季節裡面,全部都融會在一起,那最後我們規劃出來一支,就是在這個探索,這個所謂的大屯山火山的,這一個律動以及溫泉的來源,然後有這個從硫磺谷這邊,來做一個健康旅遊的起點。
北市溫泉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周水美:「希望用很多的優惠措施,或者用泡湯的養生概念,或者用我們在地的美食,或在地的文化景點,來吸引我們的遊客,在夏天的時候也能夠來到我們溫泉區。」
克服傳統泡湯季節性限制,台灣未來將面臨,更頻繁的極端高溫,觀察全臺十三個平地站,每年七到九月平均溫度,發現自2000年後,幾乎年年都高於28度,尤其今年更比往年平均溫度,高出一度來到29.1度,像是台北市今年夏天,超過攝氏35度的天數,就高達43天,未來全球暖化加上熱島效應,高溫破40度指日可待。
氣象專家賈新興:「最熱的10年都發生在什麼時候,都發生到2000年之後,所以我們這個夏天溫度,在2000年之後的暖化的趨勢,其實非常的明顯,在每一年的12月到隔年的2月,這段期間的溫度,其實也會越來越暖,暖的機會會越來越高,所以在地球發燒的影響之下,除了讓夏天越來越長,冬天會越來越短,然後所謂的這種寒流,以台北氣象站地,10度以下的這種低溫,出現的日數也可能會越來越少。」
氣候變遷不僅對社會,經濟及各產業,造成衝擊和挑戰,對人類健康,也產生重大影響。
記者劉彥萱:「隨著氣溫越來越高,人們的心情似乎也越來越浮躁,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就指出,長期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當溫度每升高1度,就增加7%重度憂鬱發病風險。」
國衛院與台大醫學院,日前做的研究也指出,人類最適合生活的年均溫,是攝氏20到23度,如過超過每多1度,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就會上升。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科特聘教授郭育良:「我們是做全國性的調查,使用健保資料庫,去判斷某一個地區,罹患憂鬱症的情況為多少,我們發現說太高溫的,就比較容易有憂鬱症,低溫好像也會增加,而20度到23度的憂鬱症,罹患率是最低的,至於23度以上,只要增加一度,大概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就增加了7%。」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田心喬:「我們人的生理的節律,因為需要有適當的陽光,適當的冬天,那夏季的確如果時間越長的話,我們人的節律就會因此混亂,所以當生理的節律不平衡了例如說我們接受陽光太長了過於長,所以畢竟是我們的血清素的濃度,跟多巴胺濃度就會受到影響,然後進而就出現,不管是憂慮焦慮等等的症狀。」
田心喬醫師也強調,酷熱的氣溫,容易讓人陷入生態焦慮,因為生態改變,產生心情憂慮的人,在全球越來越普遍。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田心喬:「有一個名詞叫做生態焦慮,英文叫Eco-anxiety,對於說我們的這個地球好像暖化了,地球的改變,的確會讓人感到很不安,甚至有些人比較傾向有災難性的思考,有時候比較容易會出現,我們說急性的壓力症候群,那急性壓力症候群,會讓人覺得很恐慌很不安,進而影響到睡眠,那急性壓力症候群,如果沒有適時的介入治療的話,後續的憂鬱症焦慮症,也會因應而生。」
近年來台灣極端高溫天數逐年增加,專家也建議,政府應加強高溫預警系統及調適策略。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科特聘教授郭育良:「政府能夠給我們合宜的警示,說啊溫度要增加了,那大家要有自己的調適措施,我覺得這很重要,另外一個是公眾要有一個想辦法,讓大家暴露到比較沒有那麼高溫的環境,那這個怎麼去做,其實現在還沒有完完全全清楚。」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在很極端的情況,我們是不是要開始規劃,近中午的時候大概就不上班了,我們上班變成是提早上班,然後分成兩天,一天分成兩段來做,就像有些歐洲國家,他就三四點才開始上班一樣,我們可能需要考慮,或者是室外工作者,我們怎麼樣能夠讓他,有更適當的休息,或者是避免高溫的這種影響,目前我們防災,大部分都在跟雨有關,氣象方面的災害的話未來可能要考慮到高溫的災害。」
地球發高燒,不只影響到,你我這一代正常生活,對下一代衝擊會更大,未來冬天恐將消失,全球都身陷危機中,如何與極端天氣共存,將是一大難題。
小蔡 一堆假新聞
4小時前
Cylie/黃凱莉 確實要好好規劃方向
7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