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國美館科技與藝術共舞:探討靈魂在數位時代的棲所

191ART藝文報報
發布於 12月03日09:09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右8)、國美館長陳貺怡(右9)、策展人邱誌勇(右7)、策展人賴駿杰(右10)及國內外參展藝術家於開幕式合影。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立臺灣美術館最新推出的展覽《靈魂的棲所》,於即日起正式開幕。本次展覽由邱誌勇與賴駿杰共同策劃,匯聚12組藝術家作品,探討「科技體」概念如何影響當代文化與社會,並以「靈魂」為核心,反思在被科技包圍的現代生活中,如何重新定位人類意識與幸福。展覽展出多元媒材創作,從自然物、傳統藝術形式到尖端科技,呈現藝術與科技的對話。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致詞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文化部在過去幾年中,持續提供經費支持,讓國美館成為國際新媒體藝術與新科技藝術的重要平臺,並邀請國內外優秀作品進行交流與展示。近年來,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最熱門的科技話題之一,因此今年的策展中,許多藝術家都選擇將AI技術作為其創作的基礎。參展的藝術家們運用AI去問AI,像是「AI有沒有靈魂?AI的靈魂在哪裡?」這樣的提問,企圖為我們找到一些對話的空間與不一定相同的答案,這種自由與不確定性,在藝術領域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本質。李靜慧也呼籲大眾積極參與這場關於AI與未來的對話,如何儘早參與其中,讓彼此的聲音被聽見,將是展覽所帶來的重要啟示。李靜慧說,「在奔向未來的過程,我們透過藝術家來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歷史、不要忘記當下,讓我們一起形塑未來。」

國美館長陳貺怡致詞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指出,國美館長期致力於推動科技藝術與新媒體藝術,感謝文化部「藝文場館科藝創新計畫」與「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的支持,今年2024國際科技藝術大展,邀請來自日本、韓國、荷蘭、美國、哥斯大黎加及臺灣,共12位(組)藝術家團體,深入發掘臺灣科技藝術的豐厚成果與潛力。陳貺怡說,「科技藝術總是給人一種冰冷的感覺,但當觀眾實際走入展場,便能感受到作品其實很人性、很自然,而且很生活,並且適合各個年齡層來體驗。」陳貺怡提到,今天在展場內,許多小朋友與作品互動地很開心,顯示出科技藝術在呈現創新的同時,也能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無論大人或小孩都能從中獲得啟發。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策展人邱誌勇(右)、策展人賴駿杰致詞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解讀科技體:日常中的不斷擴展

策展人邱誌勇以《科技想要什麼》一書中的「科技體」概念為出發點,強調科技已從激進的構想融入日常生活。他表示:「科技體不僅指涉人類創造的技術本身,更是涵蓋文化、社會與日常生活細節的擴展體系。本次展覽試圖透過藝術家的視野,提供批判性、自我反省性的思考,讓觀眾重新審視在樂觀科技氛圍下,科技與藝術之間的可能性。」策展人賴駿杰補充:「科技體的發展來源於人的意識與想法,而在被科技全面包裹的當代,如何重新尋找意識與靈魂成為關鍵議題。我們希望藉由這次展覽,讓觀眾停下來思考,從藝術作品中感受到反思與希望。」

日本藝術家Sputniko !致詞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的視野與對話

參展藝術家帶來多元詮釋,探索靈魂與科技的關係。日本藝術家Sputniko以創造AI尋找幸福的作品為例,提醒我們「不應只關注效率,而應關注幸福與福祉」。她指出:「藝術家應提出激進且困難的問題,這正是當代所需要的。我們生活在焦慮的時代,但仍需保持希望,透過創作討論未來的可能性。」

臺灣藝術家吳其育致詞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臺灣藝術家吳其育則從個人創作經驗談起,認為「科技體不只是技術競賽,更是一場藝術與技術共同演化的遊戲」。他表示:「美術館是支持藝術家實現創作的科技體制,透過與音響設計師及音樂創作者的合作,完成作品中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吳其育進一步指出,科技體甚至可能擁有自己的靈魂,藝術家則在其中融入自己的聲音與行動,與系統共同發展。

國美館說明,此次作品涵蓋生物科技、林業變革、歷史記憶與人工智慧等多元面向,深入探討人類與科技、土地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特別是其中有五組作品與人工智慧密切相關,反映當前AI浪潮對科技生活與技術時代的顯著影響。此外,展覽特別呈現了四組全新的作品,包括國外藝術團隊ARK針對本次展場現地製作的一組委託製作外,也邀集了三組臺灣藝術家帶來對環境與科技共生的深入思考的全新創作,包括吳其育、邱杰森&莫珊嵐,以及今年代表國美館與林茲電子藝術節共製計畫的新興藝術家組合「陽春麵研究舍」等人作品。

展覽現場。圖為ARK(荷蘭)〈LAWKI — 天空之井〉(LAWKI — Sky Wells) ,現地互動裝置,2024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現場。圖為沃倫・奈迪奇(Warren NEIDICH,美國)〈重構帕德嫩神殿石雕:幻見他者〉(A Proposition for an alt-Parthenon Marbles Recoded The Phantom as Other) 霓虹玻璃管、影像輸出、LED、鋁,400 × 300 × 2 cm,2023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現場。圖為穴井佑樹(Yuki ANAI,日本)〈在雨中〉( In the Rain)LED、鋁條、喇叭、PCB 版、筆電,7 分鐘,2018年。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現場。圖為史普尼克姫(Sputniko! 日本)〈尋找四葉幸運草的無人機〉( Drone in Search for a Four-Leaf Clover) 錄像 9 分35 秒 2018-2023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資訊

「靈魂的棲所」展覽將展至2025年3月2日,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歡迎大眾前來體驗科技與藝術的交融,探索靈魂在數位時代的棲息之地。展期間,國美館將舉辦一系列精采活動,包括國際論壇、藝術家工作坊及專家導覽等教育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2024國際科技藝術大展:靈魂的棲所」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3月2日,週二至週五09:00-17:00、週六及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1展覽室(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官網:https://www.ntmofa.gov.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mofa/

👉在雲端看見更多藝術品《191ART雲端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