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近50年生物多樣性不斷下降 首次跨五大領域國際報告呼籲轉型變革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於 12月20日03:32 • 發布於 12月20日03:32 •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鍾依靜報導

18日,聯合國研究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連續發布兩份生物多樣性報告——《鏈結評估報告》首度解釋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連結,而《轉型變革報告》則呼籲國際社會要轉型變革(Transformative Change),兩份報告由42國、100多名專家歷時三年編寫完成。

為了建立公正和可持續的世界,變革將改變觀點、結構和做法,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和自然衰退的根本原因。圖片來源:擷取自IPBES《轉型變革報告》記者會。

《世界報》指出,IPBES從2019年《全球評估報告》汲取經驗,指出各國未能有效應對自然破壞與氣候危機,因此本次報告更強調,為實現更加公正與永續的世界,需要根本性的變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於19日舉行線上記者會,邀請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成功大學及中央研究院學者,共同解析報告。

沒有人是孤島 首次跨五大領域完整評估報告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袁美華指出,《鏈結評估報告》是國際首次完整評估氣候變遷、水、糧食、生物多樣性與健康五大領域之間交互影響的報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陳一菁也說,過去氣候變遷影響生物多樣性,但現在生物多樣性的劣化,也會影響氣候變遷。五個領域相輔相成,無法從單一角度理解自然系統全貌。綜合考量所有層面的行動,將有助於國際社會達成《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和《巴黎協定》氣候變遷目標。

袁美華強調,本次報告特別指出「人」在生物多樣性治理中的關鍵角色,尤其是在生態多樣性下降下,長者、低所得族群群體所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藍碳」日益受到矚目,報告中提出71項具體措施,特別是在藍碳領域,涵蓋森林、土壤、瀑地、泥炭地和紅樹林等重要生態系統。圖片來源:Pexels。

近50年生物多樣性不斷下降 每10年下降2至6%

據報告,過去30到50年間,地球生物多樣性每10年下降2%至6%,呈現不斷下滑趨勢。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大利分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三大主因為人類活動與自然脫節、權力與財富過度集中、以及缺乏長期思考觀點。

《轉型變革報告》顯示,民間社會抗爭的環境威脅案例約有4萬7000件,而87個國家保護區中,只有40%的完整生態系統由原住民或地方社區管理。

在2021年,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全世界2%的財富,而最底層50%的人僅擁有世界1.85%的財富。自2021年以來,破壞環境補貼的公共資金增加了55%,而導致自然流失的相關產業,每年造成的外部成本估計達10.7兆美元。

聯合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最新發布的兩份生物多樣性報告,在奈米比亞獲得由147個IPBES成員政府組成的IPBES全體會議的批准。圖片來源:Photo by IISD/ENB - Kiara Worth

10兆美元產值、約4億工作機會,等你來出力!

《轉型變革報告》亦指出,如果延後10年才開始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採取行動,所需的成本將是現在的兩倍。若是即刻行動,透過永續經濟的方法,將釋放大量商業和創新機會。全球超過50%的GDP依賴自然資源,經濟活動總值達58兆美元。預計到2030年,支持自然保護的商業產值將達10兆美元,創造3.95億個工作機會。

另外,報告還強調以「全社會」的方法來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代表每個人、每個組織都有責任改變。

林大利補充,要達成2030年國家「自然正成長」目標,亟需生物多樣性資料和評估指標來確保復育成功,台灣在2023年首次發佈生物多樣性指標。然而,台灣最大的挑戰在於生物多樣性數據的穩定積累,這需要依賴公民科學家的長期參與,企業也需指標以評估其對永續發展的貢獻。

生物多樣性在台灣跨域轉型 每個人都能參與

林大利以台灣的跨域轉型行動為例,2022年,農業部跟慈心基金會合作,農民觀察農田並記錄於公民科學APP(iNaturalist),把標示做成QRCode 印製在農產品上販售,後續農業部與淡江大學水資源與環工系教授黃大肯合作,在市場進行市調發現,5%~30%的民眾願意支持綠色保育標章產品,不僅讓農民直接從市場上得到回饋,還成為農民未來調整價格的依據,甚至減少對政府農產品補助的依賴。

林大利告訴《環境資訊中心》,近年來台灣企業日漸重視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希望轉型變革不僅限於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每個人都能參與,從公民層級開始,到任何企業或組織都能參與。」

圖片來源:擷取自林大利簡報。

參考資料

- IPBES(2024年12月18日),Media Release: IPBES Transformative Change Assessment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IPBES鏈結評估報告」專家意見:https://smctw.tw/18031/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IPBES轉型變革報告」專家意見:https://smctw.tw/18033/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