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Too Nice是台灣創業家通病,矽谷創投揭「募資必修的3個心法」

創業小聚
更新於 11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賴冠伶

每年數以千計的創業者湧入矽谷,卻只有少數人能成功敲開創投的大門。為什麼有些人能成為創投最愛,而有些人卻在一片沉默中黯然離場?

國發會日前在帕羅奧圖啟用「矽谷海外新創基地」,並於美國時間1月14日邀請矽谷創投舉辦爐邊座談,除了分享矽谷生態系觀察,更分享台灣新創從人脈建立、提案技巧到贏得創投信任的3大心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心法一:矽谷的入場券,人脈為王

「2024年57%的創投資金流向了舊金山灣區的公司,且Anthropic、Scale AI等前5大AI投資標的,其中就有4家在灣區。」Extreme Tech Challenge執行董事暨Walden Catalyst Ventures生態系統負責人Victoria Slivkoff強調,這不僅說明了矽谷生態系統的獨特優勢與吸引力,也代表矽谷擁有豐富的早期投資和成長期資金。

Extreme Tech Challenge執行董事暨Walden Catalyst Ventures生態系統負責人Victoria Slivkoff強調,這不僅說明了矽谷生態系統的獨特優勢與吸引力,也代表矽谷擁有豐富的早期投資和成長期資金,以及透過IPO或併購退場的成熟管道,是個對外國創業者十分友善的環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然而,想在矽谷生存並非易事。在矽谷成功不只靠點子,而是要靠策略與關係。

「成功不是在於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認識誰。」Conductive Ventures創始成員兼常務董事Paul Yeh指出,矽谷就像是一個緊密相連的村落,所以這句話尤為適用。他以自身經驗為例,他每年會接觸成千上萬的創業者,其中許多都是透過熟人介紹。

因此,透過建立人脈網絡,創業者不僅能獲得導師指導、產業資源,更能提升自身知名度和信譽,增加獲得投資的機會。

「矽谷更像是一個緊密相連的村落,成功不是在於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認識誰。」Conductive Ventures創始成員兼常務董事Paul Yeh指出,這句話在矽谷尤為適用。他以自身經驗為例,他每年會接觸成千上萬的創業者,其中許多都是透過熟人介紹。因此,透過建立人脈網絡,創業者不僅能獲得導師指導、產業資源,更能提升自身知名度和信譽,增加獲得投資的機會。

心法二:用精準的提案、打動人心的故事抓住投資人目光

除了人脈,精準的提案是敲開投資人大門的關鍵。這不僅是讓投資人認識你的敲門磚,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環節。Victoria建議,提案應簡潔明瞭,避免長篇大論或使用過多專業術語。

她分享了一個提案的公式:

第一步,清楚描述你想解決的問題;
第二步,說明你的解決方案和核心價值,並強調團隊為何能夠勝任這項挑戰
第三步,展現你的市場進入策略、產品路線圖,以及任何已取得的成果或里程碑。

「最重要的是,你要讓投資人相信,你正在解決的是人們現在就願意花錢的問題。」 Victoria提醒,提案的重點是證明你的技術切合當前市場需求,並能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停留在一個遙遠的未來願景。

除了人脈,精準的提案是敲開投資人大門的關鍵。這不僅是讓投資人認識你的敲門磚,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環節。Victoria 建議,提案應簡潔明瞭,避免長篇大論或使用過多專業術語。

也就是說,數據就是一切,空洞的口號和美好的願景不足以說服投資人。Victoria舉例,像是用戶留存率就能直接證明產品價值和用戶黏著度,應在提案中清楚呈現,用數據說話才能建立投資人的信心。

此外,對投資人來說,如何好好說一個專屬於你的故事,也遠比單純的技術介紹更重要。Paul也提醒創業者,千萬別用同一套提案內容去接觸不同的投資人。

他比喻,這就像應徵工作一樣,必須針對不同對象,展現你對該公司的了解和熱忱,「我經常收到千篇一律的提案,這種沒有針對性的內容很難引起我的興趣,也會讓我迅速失去對你的好奇心。」

Paul則提醒創業者,千萬別用同一套提案內容去接觸不同的投資人。他比喻,這就像應徵工作一樣,必須針對不同的公司,展現你對該公司的了解和熱忱。「我經常收到千篇一律的提案,如果內容沒有針對性,我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他以自己過去在Kleiner Perkins和現在的創投公司為例,說明不同的創投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和偏好。

Kleiner Perkins就專注於投資具有巨大潛力、可能帶來高額回報的項目,即使是零營收的早期創業公司,只要能解決重大問題,仍然有機會獲得投資。相較之下,他目前則更關注已具備一定營收規模且資本效率高的公司,「了解你的目標聽眾,做好對創投公司和合夥人的研究至關重要。」

心法三:勇於提問,把握每次被拒絕的機會

與投資人保持良好的互動,積極尋求建議,往往是新創能成功募資的關鍵之一。但Paul也觀察到,許多來自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的亞洲創業家通常都too nice(過於客氣/委婉),在遭到創投拒絕後,僅僅摸摸鼻子接受結果,反而錯失了與投資人交流的機會。

「如果創投拒絕投資你的公司,一定要問清楚原因,才能在每次會面後不斷改進。」 Paul發現,許多亞洲創業家即使被拒絕,也往往不會主動詢問原因。「歐美創業家通常會詢問我拒絕的原因,我也會花15到20分鐘向創業者詳細解釋我希望看到的指標數據和評估標準,而這些時間許多亞洲創業家卻沒有主動爭取。」

正因為亞洲創業家普遍比較不擅長主動提問,Paul更鼓勵創業家積極把握與投資人交流的機會,例如安排咖啡會議,瞭解投資人的想法和建議,將投資人視為合作夥伴,才能在矽谷的創業旅程中走得更長遠,「絕對不要害怕被拒絕,重要的是要了解原因,才能不斷改進。」

Victoria鼓勵創業家,即使第一次提案未能獲得投資,也不應氣餒。她建議,透過定期簡報、參與產業研討會、積極經營LinkedIn等方式與投資人保持聯繫

當然,募資並非單次提案的成敗論英雄,而是與投資人建立長期關係的馬拉松。

Victoria鼓勵創業家,即使第一次提案未能獲得投資,也不應氣餒,如何讓投資人即使拒絕你,也願意持續關注你,甚至成為貴人才是關鍵。她建議透過定期簡報、參與產業研討會、積極經營LinkedIn等方式與投資人保持聯繫,並藉此分享公司的最新進展和里程碑。這些都是建立關係的方法,也是讓投資人了解團隊仍持續進步和日後發展潛力的好機會。

那麼,除了台灣新創可透過3大心法做好準備,展望未來半年至一年,矽谷創投又會如何布局產業趨勢,聚焦哪些投資方向?

Victoria指出,未來一年內,她將聚焦於推動AI未來發展的相關技術,尤其是以更永續的方式滿足AI應用對大量資料中心算力的需求。她特別提到,晶片架構、封裝技術等領域是未來的投資重點,因為這些創新技術能有效提升算力效率並減少能源消耗。

相比之下,Paul則更強調創業者的資本運用效率,「無論是否獲得創投的青睞,作為創業者,你必須重視資本效率,確保事業的永續發展。」他進一步補充,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不同於2021和2022年的投資熱潮,創業者必須更加關注如何高效運用資本,而這將成為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延伸閱讀

前進矽谷! 國發會「海外新創基地」+1,一年內要帶百家新創赴美
25萬塊晶片被退!NVIDIA曾犯下的錯誤:打造了偉大的技術而不是偉大的產品
拿下CES創新獎:R2C2要成為「機器人的Android系統」
國發會攜手柏克萊大學加速器有何重要意義?SkyDeck顧問暨創業導師親自解析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