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陳先生去(2023)年10月中旬到秘魯旅遊,返台2週後發現嘴唇發腫且伴隨疼痛,到皮膚科診所治療未好轉,才轉到台北馬偕醫院,醫師一看竟有3個孔洞,且竟有生物體蠕動,這才發現是「馬蠅蟲」惹的禍,經過手術抓出3隻長約2.5公分幼蟲,直呼「是第一次見到」。
解封後國人海外旅遊的機會大增,陳先生去年10月赴秘魯馬丘比丘旅遊住宿當地雨林區民宿,旅程全程並未感覺異樣,11月初回國後起初發現嘴唇表面有一點小破皮並不以為意,沒想到二週後沒有好轉,嘴唇逐漸腫大且伴隨日益加劇的疼痛感,經皮膚科診所診斷為皰疹後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抗生素及藥膏治療也未見改善,最終轉診至馬偕紀念醫院才揪出病因。
收治這起個案的是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醫學部主任劉崇基,他表示,國內遭馬蠅蟲卵寄生案例非常少,過去只發生過2例寄生在頭皮的案例,這次發現寄生在嘴唇的情況也是行醫以來首次見到,患者傷口初期與一般昆蟲咬傷非常相似,腫疱的周圍有小型丘疹也容易與皰疹混淆,並不容易被診斷。
劉崇基進一步指出,陳先生經門診檢查後發現有3個傷口持續有滲出液,且隱隱約約看得到有物體活動跡象,因嘴唇周圍有大血管,蟲體為躲避容易碰撞造成出血,曾在門診嘗試夾出,但因病人無法忍受致使難度太高,因此採以全身麻醉為病人在手術室內解決,術後住院一晚確認恢復良好才讓病人出院。
劉崇基表示,與病人溝通治療方式後,為求謹慎,選擇替病人安排於在手術室內全身麻醉,以便順利「活捉蟲蟲」,手術時間約15分鐘,成功活捉3隻寄生於嘴唇上的馬蠅幼蟲,取出後的蟲體分別送病理檢驗及臺灣大學昆蟲系系統分類研究室蕭旭峰教授鑑別,確認是臺灣少見的馬蠅幼蟲。
劉崇基說,馬蠅蟲的傳染途徑是產卵後,被其他蒼蠅、蚊子等昆蟲攜帶到其他地方,而非在嘴上直接產卵,這位病人對於痛覺稍微遲鈍一點,因為馬蠅蟲成長過程中會分泌液體,會讓病患明顯感到刺痛,病患除了腫脹,應該是晚上睡覺最不舒服。
邊境開放後,國人前往國外旅遊人數大增,劉崇基提醒,前往馬丘比丘的旅客蠻多的,可以穿戴比較完整包覆的服裝,也可以戴上帽子,且不要買像是香水等吸引昆蟲的物品,也能用防蚊液,最主要到比較有風險的國家,回到台灣一兩週身體異常,就要小心就醫。
諸事大吉 嘴唇長痘痘要擠就很痛了,何況是三隻蟲…
2024年02月23日08:20
nensei 蠅蟲
2024年02月23日07:47
崔漢l 你侵我奪這就是自然界 你身上的病痛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體
保育的只會指著人駡 懵懂 弱肉強食啊
2024年02月23日09:15
Tom 太可怕了,快撲殺吧
2024年02月24日04:3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