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於24日盛大舉行第六屆頒獎典禮,由歌手莉.高露擔任開場表演,以她清亮的歌聲揭開盛會序幕。揭獎嘉賓宣布本年度大獎得主,榮獲殊榮的建築分別是「嘉義火車站廣場」、「思映之間」、「虎尾鐵橋」以及「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此外,「框框裡的風景」和「艋舺龍山寺」分別榮獲新秀獎和評審團特別獎。
嘉義火車站廣場:融合光影交融的城市之美
「嘉義火車站廣場」以人的動線為設計出發,高達三米的雨遮巧妙地串聯車站和城市,營造出引導與溫馨共存的光環境。白天,廣場透過日光層遮疊影,夜晚則以燈光引導,為市民提供舒適宜人的休憩場所。評審團讚譽其輕盈的雨遮,使古老建築以優雅方式展現,同時實現了車站與城市的無縫衔接,為市民打造了日常生活中的舒適場所。
思映之間:當代藝術與環境的完美交融
「思映之間」是當代藝術家丹尼爾.布罕在板橋站創作的大型公共藝術。以8.7公分的獨特線條和高明度、高彩度的色彩組合,創造出繽紛的視覺氛圍。評審團稱讚其運用簡單的幾何、色塊和光等元素,營造出空間的和諧感和秩序感。作品巧妙地融入捷運站環境,透過光的運用,為市民帶來新的視覺角度和文化體驗。
虎尾鐵橋:糖業百年的光影重生
「虎尾鐵橋」是見證虎尾百年糖業的古蹟,透過燈光照明為其賦予全新面貌。白天以暖白光凸顯橋體之美,假日則以動態燈光呈現歷史場景。評審團稱讚其冷白光燈勾勒鐵橋鋼骨的建築精神,以及暖色光燈和諧地照顧人行的步伐。透過光影推移,模擬火車駛來的歷史場景,呈現出古橋隨四季變幻的美。
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生態友善隧道的光之藝術
位於牡丹至三貂嶺間的「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通過低調、降低干擾的設計,保護了隧道原有的自然生態與文史肌理。透過節制、幽微的人工照明,引導遊客腳下路徑,同時保持環境的黑暗,不打擾蝙蝠的棲息。評審團將其比喻為空氣一般的光,營造出時間性和細膩的驚喜。作品通過細緻的手法展現建築體的質感,為廢棄隧道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新秀獎:「框框裡的風景」展現小尺度的光之藝術
新秀獎是今年新增的獎項,旨在鼓勵小尺度的作品參與光環境的提升。今年的新秀獎頒給了位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圓形廣場前的「框框裡的風景」。設計團隊透過開放、明亮的設計,為公共廁所帶來嶄新的風格。評審團讚揚其弧形牆柵巧妙地引入自然光,營造出綠意盎然的自然光感,且建築體的視覺表現具藝術性,如同一件座落於下沉廣場的雕塑品,隨著民眾上下階梯的移動,也產生獨特的互動關係。
評審團特別獎:「艋舺龍山寺」融合信仰和光的神聖之美
評審團特別獎今年頒給了「艋舺龍山寺」,這座集結宗教信仰和傳統建築工藝的寺廟。過去因缺乏妥善的照明整合規劃,牌樓的跑馬燈、強烈眩光、亮度分布失衡等問題,使廟宇隱沒在喧鬧的環境之中。經過照明重整後,龍山寺的燈具被巧妙地隱藏,照明方式成熟而均勻。光的運用為寺廟提供了視覺和精神上的指引,讓人能夠專注並與信仰對話。整體而言,「艋舺龍山寺」透過光的鋪陳,重新連結了民眾與寺廟之間的關係,呈現出信仰的平靜氛圍,突顯其背後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