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疫情一般在暑期達高峰後趨緩,但目前已入秋,就診人次卻比前一週增加2.1%,來到5年同期高點,病人還出現了「脫甲症」症狀,這是怎麼回事?
進入秋天,氣溫轉涼,但原本入秋後應趨緩的腸病毒疫情,卻還是持續延燒。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0月13日~19日的門診急診就診,累計達1.62萬人次,不但與上週1.59萬人次相比,略為上升2.1%,也來到5年同期高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腸病毒疫情反常,目前必須持續觀察,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預估要到11月中旬才能脫離流行期。
腸病毒克沙奇A6型異軍突起,除了紅疹、大水泡,留意「脫甲」
現階段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確診患者為大宗,佔比達31%,其次則為克沙奇A6型。克沙奇A6型所導致的症狀,與一般印象中的典型腸病毒症狀較不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羅一鈞表示,克沙奇A6型病毒感染患者,症狀以手、腳和口腔附近出現針頭大小紅疹的「手足口病」為主,但也有可能出現大水泡、指甲斷裂脫落(脫甲症)或脫皮等情況。脫甲症的成因為病毒干擾所致,羅一鈞表示,約有37%感染腸病毒A6型的幼童,在2個月內會出現脫甲症症狀。
331班停課!腸病毒痊癒後仍須注意手部衛生
全台因腸病毒停課的班級,10月13日~19日單週已達331班,同樣為近5年同期最高。其中,又以幼兒園的247班佔大宗,國小及托嬰中心等其他機構則為28班及56班。對此羅一鈞呼籲,家長及學校教師應注意小朋友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並做好環境消毒。
另因不少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為3歲以下幼童,且腸病毒在感染者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即有傳染力,時間可維持約8~12週。因此在完成治療、痊癒後,仍須注意個人手部衛生,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適時以10公升清水兌100毫升含氯漂白水消毒環境。
若發現家中幼童感染腸病毒後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或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及心跳加速等恐轉腸病毒重症徵兆,應盡速前往大醫院就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