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小額投資這樣做!先壯大資本 再伺機買配息標的

Money錢雜誌
更新於 2021年06月21日02:19 • 發布於 2021年05月27日01:56 • 口述:蕭碧燕 整理:張國蓮

 

定期定額是因為資金少,想利用時間複利效果快速累積資本,應該以追求資本利得為主。想要領息,應等累積一定資本後,趁低檔再買進配息標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或許是因為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年輕人加入投資市場,讓「投資小白」的稱號流行起來,也因此關於小額投資的詢問增加很多,例如定期定額投資該買零股、ETF還是基金。這個答案因人而異,唯有了解其基本特性,才能選到適合自己的商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我以長期存退休金的角度來說明這3種商品的優點與限制。首先,零股等同是個股,從股王寶座跌落、績優股變成水餃股、甚至下市等案例不斷,可以明白短期投資個股的風險較低,但若是長期投資,風險就相對提高很多。

 

個股變化高於ETF 拿來存退休金風險高

尤其是存退休金的時間長達20、30年,很難預測20年或30年後該股票會有何表現。前段時間紛擾不斷的大同(2371)就是明顯的例子,一個投資人若20年前持有大同至今,退休金肯定嚴重縮水。

我聽說,很多大學生都投資股票,而且是把錢一次重押在某檔或某幾檔,這樣的做法是看對賺很多,看錯就會賠很慘,也突顯有沒有能力挑到好股票是關鍵。而我相信多數剛進入股市的大學生缺乏挑好股的能力,若以定期定額方式買零股來存退休金而言,要能挑到1檔20年後一樣好的,並不容易。

再者,今(2021)年來傳產股表現不錯,有專家說經歷10年空頭的傳產,已經迎來3~5年多頭行情,這代表真的熊長牛短,反觀科技股卻是10年期間不只有1個多頭行情。類股都如此,個股的難度就更高。

因此,對小額投資人來說,挑對股的難度很高,必須在存退休金的過程中時時檢視,若發現不適合存了,要及早回頭,只是這對存退休金者來說是不好的,風險相對提高。

也因為個股風險高,強調一籃子標的的ETF順勢崛起,近幾年更有取代個股成為存退休金主流的趨勢。但我要提醒,不是每檔ETF都適合拿來存退休金,也不要把ETF神化,以為沒有風險。

 

先積極追求資本增長 擇機再買進配息標的

以高人氣的元大高股息ETF(0056)為例,因其成分股是高殖利率股,而且會定期調整或汰換不符合標準的成分股,免除了個股的風險,因此許多人以定期定額方式買進,目的是領息。但是我計算過,若存退休金期間長達20年以上,現在定期定額買進0056並不划算。

以台股基金為例,若從2010年起定期定額1檔表現好的股票型基金,11年多的績效逾280%,而0056還原配息後的報酬逾100%,顯然定期定額投資應該追求資本利得,效益才高。我認同0056適合拿來存退休金,但卻不建議為了將來領股息就現在定期定額買進。

我建議,投資人先用這筆定期定額的錢買進以資本利得為主的基金或ETF,例如元大台灣50 ETF(0050),等資本累積多了,遇到好的時間點再去買0056這類配息ETF。而所謂好的時機,是指2020年疫情造成市場重挫這類的時間點,如此同樣一筆錢可以買到更多的股數。

利用共同基金來存退休金與ETF的做法是一樣的,先以賺資本利得的基金為主,把資本壯大,遇到好的時間點,再買進表現穩定的配息基金。賺資本利得的基金中,還是以台灣、美國、科技為主,若投資人能接受跌得比較深、等的時間稍久一些的中國,也可以把中國納入考慮。

做法上則鼓勵投資人「仰天長笑」(買進持有,不獲利出場),而不是達獲利點就贖回,但持續定期定額投資,因為我計算過,即使每次贖回後加大定期定額扣款金額,但最終本利和依然輸「仰天長笑」。以台股基金為例,每檔基金成立時間都很久,只要各期間的績效表現不落在後4分之1,或平均年化報酬率達8%以上,基本上長期投資下來的報酬都不錯。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6月號《Money錢》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