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高齡社會下的情感 《老大人》導演洪伯豪訪談【上篇】

iLOOKER 電影網
發布於 2019年07月17日16:00

「台灣的老人常有的狀態是,其實他們很關愛自己的兒女,但說出口的永遠卻都是反話,
沒有辦法很容易表現出他們的關心和愛;作為兒女的也是,總是不太能理解長輩為什麼會對他們生氣,
彼此都用這樣負向的情緒在相處,我在電影中也放入很多這樣的負向糾結的情緒。」—洪伯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老大人》(圖/威視)
第21屆台北電影獎 最佳劇情長片《老大人》

問:是什麼起心動念,讓你想拍攝這部以老年情感為題材,且又較為嚴肅的電影呢?
答:我本身對親情題材特別感興趣, 隨著年紀增長,自己也到了需要面對父母年邁的階段,看著雙親逐年老去,是人生中最無奈卻也最需要重新學習的歷程,當初在看到劇本時,就有很深的感觸。去年年初,電影正在籌備同時,我的岳父過世了。臨終前在加護病房那段期間,岳父呈現昏迷不醒的狀態,正當親友們在討論是否拔管,或是要進行氣切搶救的同時,我在病榻旁輕聲說:「爸,我來看你了,你快醒來啊,醫生說要拔管了。」卻發現他的眼角,默默流下淚來。這件事讓我不斷地思考,也是我在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訊息:「不管是自己或面對父母,當生命走到終點時,若能擁有自由意志,你會如何選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老大人》黃嘉千與小戽斗(圖/威視)
問:看過金馬首映的觀眾都被電影極為寫實的畫面及故事情節所打動,在拍攝前有特別做什麼功課或是田野調查嗎?
答:剛好我的前一部作品就是替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所拍攝的短片《我親愛的父親》,從那時候開始就陸續接觸很多老人機構。在拍攝這部電影前,我也特別去了看了許多不同階層的養護機構,有高檔的,當然也有環境較差的。印象深刻的是一間在市中心大樓裡的養老院,裡面的格局大概就是一般住家,有一間客廳,其他地方都隔成房間,一間房間住了八到十個老人,大家唯一的活動空間只有客廳和吃飯的地方,你能想像當所有老人都集中在那裡,坐在自己的輪椅上,看著不知道在演什麼的電視,其他跟電視都無關,他們感覺就像是在等待,等待自己離開的那一天。

▲《老大人》(圖/威視)
但這次電影中,我沒有選擇這樣的呈現方式,我決定把安養院打造成一個像是「樂園」的地方,一個熱鬧、色彩繽紛、照護人員都相當有愛心的地方。用這樣的環境去突顯電影主角金茂就算在這裡他還是不快樂,因為他的心境就是不快樂,就算到了再好的照護機構也是一樣。此外,拍攝前置期間,特別花時間和身邊的長輩聊天、相處,進而發現了台灣的老人常有的狀態是,其實他們很關愛自己的兒女,但說出口的永遠卻都是反話,沒有辦法很容易表現出他們的關心和愛;作為兒女的也是,總是不太能理解長輩為什麼會對他們生氣,彼此都用這樣負向的情緒在相處,我在電影中也放入很多這樣的負向糾結的情緒。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