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專家提5問「是誰把駕駛推入高風險的火坑?」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2018年10月22日21:58 • 發布於 2018年10月22日21:58

台鐵普悠瑪號21日出軌翻覆造成18死亡,尤姓司機員經宜蘭地檢署偵訊後,昨晚檢察官依造業務過失致死及司機前後說法不符,有串證逃亡之虞聲請羈押禁見。台灣鐵道暨國土規畫學會提出質疑:事故發生24小時,很快地看到初步簡單的因素被提出來,例如嚴重超速、ATP被關閉,「可是,為何所有的安全防線,全數失守?」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畫學會分析,21世紀的運輸業,可以說是人類發展運輸業以來,面對挑戰最多的時期,軌道列車要跑得快,跑得舒適,跑得載客量大,跑得低噪音低耗能,還要跑得班次密集,跑得不誤點。

因此,軌道業透過很多方式來完成這樣的目標,列車速度快,又要密集運轉,還要輕量化節能,在安全與效率的天平中,如何平衡?答案是:「可接受的風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學會解釋,「可接受的風險」可能是誤點,可能是因為緊急狀態導致的一些設備設計的可控制故障或損害,可能是區段內軌道斷電需要花點時間復原,也可能是軌道業者要賠償一些誤點車票。而這些可接受的風險,都是為了避免發生「不可接受的人命損害意外」。

因此,全球先進國家,在重大運輸事故發生時,「第一件事不是先定罪,而是先找出原因儘速防範。」因為不把原因找出來就定罪,完全無法防範同樣事故再次發生,誰又能保證,下次不是我或是我的親人,又落入不可接受的風險境地。

學會表示,縱使事故原因看似如此顯著,但還有太多問題無解:為何ATP要故障到需要隔離?為何ATP會故障?為何駕駛沒有意識即將入彎列車卻保持高速?是否調度員下達不合理的趕點指令造成壓力?是否駕駛人事規章讓駕駛對誤點充滿恐懼?這些問題,都要等待完整的事故調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學會強調,事故完成的調查不是透過檢調、不是台鐵的行保會、不是鐵道局的委員會,而是一個獨立於常態營運機構的事故調查機構,以防範二次事故為目的的調查單位,才能以防範為目標,有效偵知誰是風險主因,誰又能有效控制風險。

學會表示,近年來每每呼籲台灣的運輸安全委員會,卻看到交通部牛步以對,我們要再次呼籲,軌道營運安全並不容易而且需付出代價,但請交通部別拿人命當換取教訓的代價。

台鐵普悠瑪列車出軌翻覆造成18死亡。記者鄭超文/攝影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35
  • Ace
    不聽從高層次造成誤點或轉車,司機可能被上層指責不適任,扣薪停駛這類的,聽從高層指示出意外,抱歉哦,司機個人的人為疏失。台灣勞工太多類似這種情形了,怎麼做風險都在勞工身上,上層爽領高薪又不用負擔風險。
    2018年10月22日23:52
  • 或許尤姓司機是此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 ? 現在談誰該負責一切尚早,執政黨別急著找人背黑鍋。
    2018年10月22日22:40
  • 蘇鳳娥
    對!誰下令繼續趕準點,就是元凶。
    2018年10月23日00:35
  • 大雄*小周
    誰決定車輛異常仍要發車行駛,誰就要負責,再來誰維修的,最後才是誰買的車輛與零件。
    2018年10月22日23:14
  • Muka
    2018年10月22日23:0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