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小腦隱藏驚人認知能力,研究指鸚鵡大腦與靈長類一樣複雜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19年01月11日17:47 • 發布於 2019年01月11日16:17

科學家最先的認識是大腦大小直接決定動物的智力,且神經元密度在不同物種之間變化不大,直到 20 年前觀念才轉變,發現不同物種的大腦神經元差異很大。近年科學家發現鳥類能夠進行複雜的認知,就像烏鴉會製造工具與有辨別力的鴿子,最近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項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解釋,就是鳥腦涵蓋的神經元比其他動物更加密集。

據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這項研究指出,過去社會學習的行為對於動物而言是認知複雜且罕見的能力,但是鳥類卻具備這種認知能力。如先前研究發現烏鴉會觀察一個人是否在直視他們而決定是否該飛離現場,烏鴉還會識別對他們有威脅的人,而且還會傳遞訊息給同類,與烏鴉一樣,喜鵲也可以識別成千上萬的特定面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但是鳥腦是如此之小,因此科學家認為它們顯然需要一些異常結構,才能在緊湊的大腦空間進行複雜的認知,但直到現在還不清楚鳥腦的結構如何不同。

這項新研究來自布拉格、維也納、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的大學之間的國際合作,研究人員從 28 個不同物種中取樣並將其解剖,接著從每個部分製成均勻的懸濁液,對細胞核進行染色,並將每個部分分成懸浮細胞的微小個體樣品。這些小樣本包含大約相同數量的細胞,因此相對容易快速和準確計數神經元數量。科學家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在一天內數完整個禽類大腦的神經元,比傳統方法更快更精準。

科學界已經知道鳥類大腦的神經元很複雜,但研究發現仍然遠超過原本的預期。科學家表示原本只期望鳥類與靈長類的大腦尺寸與神經元數量不一樣,但沒想到鸚鵡大腦中擁有與中型靈長類動物一樣多的神經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過去針對鳴禽和鸚鵡等具有聲音能力的鳴禽與鸚鵡的智慧研究認為,鳥腦中有特定的途徑可以實現這種複雜的認知,但是這些途徑由數百萬個神經元組成,對於這樣的小腦來說似乎不可能容納得下,因此鳥類的大腦勢必會犧牲某些特徵以讓出空間,而這項研究價值在於,鳥類的大腦神經元只是塞進一個更緊湊的空間而已。

這是第一個量化鳥類大腦神經元的研究,科學家表示未來還有一些工作要做,以證明這些密集的神經元對智力有直接影響。

(首圖來源:Flickr/Martin Pettitt CC BY 2.0)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陳柏安
    希望你們這些科學家不要為了知道人家的腦袋長怎樣,就活生生解剖牠們。好歹找自然死亡的動物解剖吧
    2019年01月12日03:2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