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流行配戴藍芽耳機,小小一顆塞進耳朵裡,或許是時尚表徵,但也可能傷害到聽力,因為耳塞式耳機,只要在捷運上或是人聲鼎沸的場合,音量很容易會調高到8、90分貝。這已經等於是待在施工工地,或是承受民俗廟會的噪音。建議每30分鐘就要摘掉,讓耳朵休息。還有一種標榜能降躁的耳塞式耳機,也要小心,正因為耳機聆聽的效果變好,反而會增加佩戴耳機的時間。長期下來,也會影響到聽力。
戴上耳機,工作、聽音樂、看影片都方便,就像有了自己的小世界。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副部主任 陳錦國:「耳機有時候戴了太久了,會造成聽力的損害,特別是現代人,很多青少年,戴耳機的時間過久了,那聽音樂,音樂的種類,跟音樂的所謂的音量,那使用的時間太多。」
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 邱昱勳:「戴耳機的時候外面太吵,我們會不自覺把音量調高,那所以它降噪,是把它外面的噪音降低,那這樣我們聽到的音質,什麼的就會比較清楚,所以它的重點不在於保護耳朵。」
臨床上常見患者,是長時間、配戴耳機,出現高頻率、聽力受損,這些損害,往往在早期,不易察覺,如果惡化,會難以恢復,因此,醫師有建議。
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 邱昱勳:「耳機的旋鈕的話大概在二分之一以內,三分之一那附近,不能太大, 太大的話,你聽久的話你耳朵會(受損),尤其是耳塞式的耳機,它那個音量跑不出來,一再往裡面傳的話,會更嚴重的傷害。」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副部主任 陳錦國:「像我們這樣對談大概50分貝60分貝,所以如果再大聲,譬如說超過80分貝以上,可能就要特別小心,那研究指出,如果大於100分貝以上的聲音,可能15分鐘之內,聽力就有些受到影響。」
至於選擇上,到底是,耳罩還是耳塞式耳機,比較好呢?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副部主任 陳錦國:「耳塞式的耳機,因為它顧名思義,就是塞到耳道裡面去,所以聲音看起來好像比較緊密,那耳罩式,就是隔在耳朵旁邊,所以它對於所謂的噪音的阻絕,聽起來是會比較舒服。」
研究也指出,現今15~19 歲青少年聽力受損比例,比 20 年前上升 30%,所以不論選擇哪種類型的耳機,都要避免長時間配戴,適時讓耳朵休息,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