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聯合國宣布健康與福祉、氣候行動等17項「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做為全球邁向永續的指引。現今許多城市、企業為了達到目標,無不制定詳細對策、起身行動,期望能真正改變世界。
但對國小、國中生來說,這些聽來「高大上」、感覺連大人都未必做得到的「永續發展目標」,也和自己有關嗎?
當然有關!儘管「永續發展目標」聽來有些艱澀,但若深入思考,便會發現SDGs確實和所有人切身相關。以SDGs 13「氣候行動」來說,是希望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在SDG 14「保護陸域生態」和SDG 15「保護海域生態」中,則期望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和土地劣化。
為了讓學生更了解世界,拉近與各項SDGs的距離,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和嘉義民雄松山國小、嘉義東石東榮國中的師生,特別以「Hi~World!我與世界的距離」為題,規劃了為期一周的主題式教學課程。
遊戲化設計、角色扮演、跨領域學習 連結地方與世界
課程從嘉義在地出發,透過遊戲化設計、角色扮演和跨領域學習等方式結合SDGs,再一層層向外擴散,從人與自己到人與他人、人與環境,進而連結世界。包括《積木之家》影片欣賞、冰山實驗、廣播劇演出,以及定向越野、荒地再生等各式校內外活動的舉辦,都讓學生收穫滿滿。
例如松山國小的學生,在觀賞曾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積木之家》後,理解全球暖化而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影響。當孩子看見獨自生活在小屋裡的老人,因為海平面上升,淹沒原有的屋子,所以只能像疊積木般,持續將房子往上建造時,會忍不住驚呼連連;當看到老人為了找回過往的菸斗、照片等舊物,又必須潛水到被海水淹沒的樓層時,孩子又發出聲聲嘆息,彷彿自己就是片中的孤寂老人。
教師透過影片讓學生了解關於氣候暖化的程度
但光看影片還不夠,為了讓學生更身歷其境,老師乾脆要孩子親自粉墨登場,針對嘉義東石、布袋的地層下陷情形,演出一齣廣播劇。有趣的是,當老師緩緩念出旁白,提及「海水不斷往內陸侵蝕」的關鍵字,孩子會立刻搓揉塑膠袋,製造出類似聲響;講到「風雨侵襲」,學生又會拿著裝滿石塊的盒子猛力搖晃,所有人用心揣摩劇中情境,「他們連道具都自己做!雖然有點手忙腳亂,但所有人都相當投入。」松山國小老師盧怡如觀察。
學童針對氣候難民撰寫的學習單
至於東榮國中的學生,由於年齡較長,加上學校原先便有「走讀海洋」、「海洋新世界」等課程,還會安排社區走讀,紅樹林溼地探訪、地層下陷觀察等活動,在學生已有不少先備知識的情形下,安排便略有不同。
東榮國中集結了生科、英文、數學、社會、童軍、體育等各科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定向越野、荒土再生等各式校內外活動。例如在結合體力、智力的童軍定向越野的課程中,老師們先到校外場勘,劃分出定向場地,找出要學生親自探查的點,再進一步設計路線。待一切準備就緒,學生會先在教室內熟悉嘉義東石因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實際情形,再走到戶外,用雙腳踩踏故鄉的土地,感受真實景況。
東榮國中老師潘郁凱就提到,教師們布點時,許多在地居民都摸不著頭緒,好奇他們在幹嘛,「我們就藉機將課程內容告訴鄉親,等於將環境保護的概念散播出去。」結果到了實際活動時,愛護學生的鄉親居然「倒戈」,不僅偷偷告訴學生布點的答案,更不吝大聲幫孩子加油。
也有學生在奔跑、踏查的過程中直喊累,說自己跑了多少冤枉路,但和平常都在教室、校園內的學習場域相較,「他們還是會覺得與其坐在教室聽,不如直接出去看來得震撼。」東榮國中老師李育翰指出。
心疼消瘦的北極熊 抵抗全球暖化從日常做起
一周的主題式教學結束後,學生的改變顯而易見。即便現今全台國中小學已逐步推動「班班有冷氣」政策,「我可以很驕傲地說,我們班的孩子不會因為『熱』就吵著要吹冷氣,班上沒有『冷氣爽爽吹』這種事。」盧怡如笑道,學生對動物毫無抵抗力,看到北極熊因為氣溫升高、海冰融化,而無法獲得主食海豹,最終消瘦而亡的影片,都會感到心疼,因此會希望身體力行,減少排碳,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又或者是現在只要有孩子忘了隨手關水、關燈,都會被其他同學糾正,「孩子也很可愛,會吐個舌頭、說聲『對不起』,然後趕快把燈關起來。」
潘郁凱則認為,這次學生走出校園,用雙腳親自感受土地,觀察自己成長的故鄉,正面臨什麼樣的危機,「除了能提升各團隊間的凝聚力外,體驗式學習也為學生感官帶來更多衝擊,增加學習成效。」
藉由課程,松山國小和東榮國中的學生們,新認識了不少地球的大小事。所有人如今又有了新目標,期待在接下來的日常生活中,能透過一些自身小小的實踐,再與世界更親近一點,再讓世界變得更好一些。
照片:松山國小、東榮國中 提供
天佑 寶貝,穿個好衣服。也好入眠。情緒會更好!
shopee.tw/ka2zdco_o9
進來看看。
05月07日04:1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