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覃宜明
如果你穿越到了唐朝,做了兵部侍郎。
有一天,你對同事說:「嗨,週末有空嗎,一起去打小白球?」同事八成會翻個大白眼,奇怪地問一句:「週末是什麼?」
這就是歷史代溝,因為唐朝並沒有「週末」的說法。當了唐朝官員,就要入境隨俗,知道他們的休假規律。
先說法定假日,顧名思義,雷打不動的假期。
節日首推元旦。元旦為什麼要放假呢?因為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個指事字,上面是太陽,下面是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升起,象徵著生機勃勃。古人崇拜自然的運轉規律,對新年的來臨尤為敬重,因此舉國歡慶,以示重視。
夏朝時,農曆一月(元月)一日是元旦;商朝的時候,農曆十二月(臘月)一日是元旦;周朝的時候,農曆十一月(冬月)一日是元旦。直到漢武帝時期,劉徹大手一揮,將一月一日定為元旦,後來延續至今。
唐朝規定,每逢元旦,放假七天;年前三天,年後三天。
再如冬至,農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不固定。
冬至這一天,陰氣(也就是寒氣)到達頂峰,陽氣開始出現,象徵著萬物復甦,下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按老祖宗的說法,冬至是個超級吉祥日,因為在農業社會,老百姓吃飯完全看天,冬至的來臨,意味著地氣開始變暖,他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想想看,老百姓的日子變好了,統治者能不開心嗎?
祖先們都是質樸的,每逢美好的事物,都要隆重地慶祝一番。比如從漢朝開始,只要到了冬至日,就會舉國放假,朝廷出錢出力舉辦隆重的「賀冬」典禮,文武百官也可以隨意走動拜訪,俗稱「賀冬」。
在古代,冬至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元旦。
在唐朝,官方給了七天假期,節前三天,節後三天,簡直太爽了。
再說說寒食和清明。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災禍,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之推始終不離不棄,追隨左右。後來,重耳絕地反擊,最終成為一代明君晉文公。重耳發達後,打算重用介之推,可這位老兄不給面子,最終決定和母親歸隱綿山。說白了,介之推就是信不過重耳,害怕兔死狗烹的結局。
只能說,介之推的眼光確實精準,看穿了重耳腹黑、毒辣的人品。
為了逼迫介之推出山做官,重耳下令放了一把大火,結果將介之推燒成了灰。人死神滅,重耳又想起了介子推的忠誠,於是將他葬在綿山,修祠立廟,下令在介之推位列仙班的日子禁止燒火,只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不過,寒食節除了人文淵源,還有更深的祭祀淵源。
古時候,每逢春季到來,氣候便開始變得乾燥,老百姓保存的火種很容易引發火災,頻繁爆發的春雷也容易引起森林火災,這可是要命的事。
在單純的世界觀裡,這些都是自然神靈造成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祭祀。於是,每逢春季,老百姓就會將上一年保留的火種全部熄滅,吃幾天冷食,再重新取火,做為新一年生活的起點。
總而言之,遠古時代就有了寒食的習俗,而重耳和介之推的一場恩怨,最終將這個習俗定在了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的前幾天。
到了唐代,基本上是寒食節熄火,清明節重新開火。唐代詩人韋莊寫的一首詩可以為證:「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
在唐朝,官方規定:寒食節和清明節一起放四天假。
唐朝的假日非常多,《唐六典.卷二》中對法定假日有非常詳細的記載(見下表):
此外,每旬(每十天)各有一天假期,每月晦日(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各有一天假期。
除此之外,還有田假十五天,休假時間是五月。這個時間是春夏之交,農莊、田裡的事情很多,需要官員親自去處理。皇帝大手一揮,去幹農活吧。
還有授衣假十五天,休假時間是農曆九月。
《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到了九月,天氣逐漸寒冷,家裡的婦女剛剛織完新衣服,到了衣服換季的時候。瞧瞧,老祖宗們輕飄飄地說了一句話:九月天冷,需要加衣服了。於是乎,後世的皇帝秉承老祖宗的意思,特批了十五天授衣假。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對文化的尊重。
「陛下,我們得回家祭祀祖宗啊,有假期沒?」
這個當然要有:春、夏、秋、冬各一次,每次四天。
「哎,我的父母年過七旬,好想回家看看他們啊。」
皇帝表示:你奉行孝道,這是好事啊,朕批了。
如果你的父母遠在三千里之外,每三年給一次三十五天的探親假;如果你的父母遠在五百里之外,每五年給一次十五天的探親假。
你可能會問:三千里,來回得花多少天?
皇帝當然已經幫你考慮到了,三十五天假,不包括路上耽擱的時間。如果你願意,可以一路遊山玩水,悠哉遊哉地回家休個長假。是不是很爽?
你要結婚了,皇帝給你九天婚假。
你的至親要結婚了,皇帝給你五天假期。
如果父母、親戚去世,還可以休喪假,這裡就不細說了。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官員調任是有「裝束假」和「程假」的。
「裝束假」就是收拾行裝的時間,「程假」就是趕路的時間。至於假期長短,根據調動的距離而定。在唐代,如果官員跨區調動,意味著你可以休一段很長的假。去哪裡、見什麼人,全由你自己說了算。
長慶四年(西元八二四年)八月,大詩人劉禹錫從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調到和州(今安徽馬鞍山市和縣),先後遊覽了岷江、洞庭湖、夏口。眼看著就要到目的地了,好朋友崔敦詩給他寫了一封信,說自己剛剛被罷相,在宛陵工作。
劉禹錫二話不說,直接騎著小毛驢繞到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市),和好友遊山玩水,宴飲了一番。這一次調動,劉禹錫玩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更有趣的是,由於玩得很盡興,劉禹錫還把自己的旅遊見聞寫了下來。
劉禹錫表示,自己根本不怕吏部的官員去查他。
好了,算一下唐朝官員的假期吧,光是法定假日、祭祀假、田假、授衣假就有一四○多天的假。如果趕上自己結婚、職務調動或探親,就能有兩百多天的假期,這是多麼美好的生活啊。
老天爺,用一道神雷把我劈到唐朝做官吧。
調侃歸調侃,唐朝官員有這麼多假期,充分說明兩個問題:對社會倫理的尊重,以及對自然和人性足夠的尊重。
※ 本文摘自 《一日看盡長安花:大唐沉浸式生活體驗》,原篇名為〈休假:上一百天班,休兩百天假〉,立即前往試讀►►►
lake 傻逼作者有沒有聽過責任制
2023年05月01日04:38
PETER 現在學生除了政府明訂每年休假116天之外,加上寒假跟暑假的85天也是超過了200天假,重點是學生們還一直覺得課業壓力太大,放假的天數過少。
2023年04月02日04:5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