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川普2.0來了!台灣2025掛牌衝70家 勤業:改寫全球經貿秩序

ETtoday新聞雲
更新於 01月21日03:35 • 發布於 01月21日03:33

記者陳瑩欣/台北報導

第47任美國總統川普於今(21日,美國時間1月20日)宣示就職、重返白宮,力行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徵收關稅與製造業復甦等政策,全球預計再度颳起「川普2.0風暴」。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預期,川普上任後全球供應鏈洗牌,台灣資本市場2025年掛牌數衝70家,改寫全球經貿秩序。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表示,美國揚言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並研議取消中國大陸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PTNR)、可能導致中國大陸平均關稅升為60%,國際經貿版圖再掀波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聚焦台灣,柯志賢認為,進口美國產品的關稅可能由3%增加至10%,參考最近期公布的資訊,台灣對美國出口額已超越中國大陸(不含香港)表現,對美貿易順差也持續擴大,但此態勢可能引起更高關稅的政策壓力,增加台灣出口商品成本負擔。

勤業眾信歸納,川普2.0時代「關稅壁壘、貿易戰、供應鏈重整、政策不確定」成為四大關鍵字,牽動全球未來幾年的主要變數。多年來,台灣企業歷經國際政局變化洗禮,打造轉型升級的驅動力,2025年台灣資本市場將迎來掛牌豐年,衝刺掛牌70家的佳績。

柯志賢分析,2024年台灣資本市場展現出強勁的活躍動能,全年新掛牌上市櫃企業高達65家,募資金額高達突破576億元,雙雙創下十年來新高。與2023年的42家新掛牌企業及379億元募資金額相比,增幅分別達55%及52%,彰顯台灣資本市場在全球經濟變局的穩定性與韌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勤業眾信國際租稅負責人徐有德表示,川普政府對半導體、電動車、電池及太陽能等關鍵供應鏈的政策主軸,偏向「回流美國本土」,與拜登政府推動的「友岸外包」截然不同,政策轉變對台灣電子製造及半導體產業的國際布局產生深遠影響。從川普上屆任期的「離開中國」到即將到來的「前進美國」。

徐有德認為,台灣雖因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具備一定程度的價格轉嫁能力,但仍面臨川普政府可能要求先進製程提前遷至美國的壓力。

美國執政黨輪替在全球經濟貿易發展扮演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角色。徐有德表示,日前台美租稅協定法案在美眾議院火速壓倒性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以及拜登總統卸任前的AI晶片出口管制政策,皆顯示台美關係緊密合作的基調。台灣雖看似處於不可控的國際情勢震盪中,只要順應趨勢,重新錨定全球定位,充分利用政策帶來的市場潛能,轉危為機。

點我加ETtoday好友,接收更多新聞大小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