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孩子常常「左耳進右耳出」?腦神經學博士1招加強記憶:練習抄黑板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1月13日02:00 • Uho編輯部

現代的孩子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例如忘東忘西、沒辦法乖乖坐著上課⋯要如何改善這樣的狀況呢?鑽研「孩子腦」的博士專家、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翁仕明於《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一書中,深入剖析孩子可能面臨的15種學習困難,包括閱讀困難、書寫困難、注意力集中困難、記憶困難⋯等,幫助家長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給予孩子最需要的學習陪伴。以下為原書摘文:

「左耳進、右耳出」是不夠專注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我在診間最常聽到的就是爸媽的抱怨:「醫師,我跟你說,他就是都這樣忘東忘西的!」很多媽媽陳述這個現象時,幾乎都同時吹鬍子瞪眼睛,有時還會補上一句:「到底是不是故意的?難道一定要惹我生氣嗎?」

那次,均兒在媽媽說了同樣的話後,被媽媽「拽」來我的門診。說來一點不誇張,均兒雖是個小女生,卻從小喜歡攀岩,跟著爸爸南征北討,練就一身矯捷的好功夫。媽媽要把她「拎」進門,談何容易?第一次在我門診,見識了完全是「劍拔弩張」的對峙,均兒卡在門沿,媽媽用盡全身力氣,奮力才把她「扛」上小圓椅。

「我沒有調皮,為什麼我要看醫生?」均兒噘著嘴,大聲嚷嚷地說。我立即回應道:「誰說妳是調皮才來看醫生的?我這裡又沒有『治』調皮的藥,妳不要太緊張啊!」 媽媽立刻補上:「還說不調皮?誰會像妳一樣把醫生的門當成攀岩練習場?醫師,她真的讓我很頭痛,才小三就這副德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接著,媽媽在我面前數落了均兒一頓,包括均兒常會撒謊,老師交代的作業經常故意沒寫在聯絡簿,或是說沒記起來,直到老師跟媽媽通上電話,才發現均兒都沒完成。從小到大,總是心不在焉,除了自己喜歡的登高攀岩外,其餘都敷衍帶過。

均兒媽媽說,有一次讓她特別生氣,原本跟均兒坐電梯下樓,準備出門的時候,發現外面滂沱大雨必須撐傘,於是交代均兒回樓上拿傘,順便把家裡的黃色購物袋帶下來。沒想到第1次傘沒拿,倒是背了個藍色背包下來;第2次帶了傘卻沒拿購物袋;到了第3次,竟然兩手空空就回到樓下,還問媽媽到底缺什麼?

「由於這些誇張行徑,雖然我只有她一個女兒,附近鄰居都認得我的『河東獅吼』!」媽媽緊接著說:「我一天到晚都重複說著『到底要我講幾遍?』講實在的,真讓我灰心!」我回頭看了均兒一眼,扁著一張嘴,感覺對媽媽的陳述很不認同,又偷瞄我跟媽媽的討論,流露出好奇的眼神。

於是我請來治療師到門診間,對均兒說:「這個姊姊帶妳去玩聽力挑戰,妳如果贏過她,我就立刻讓媽媽帶妳回家,好嗎?」小女孩的眼神由狐疑轉為堅定,當下點點頭,隨治療師快步走出診間。

果不其然,經過約半小時的測試,語言治療師告訴我:「均兒的語意理解還算可以,音韻辨識力也不差,但是最弱的部分要屬於聽覺記憶了!」 媽媽的神情似乎又開始焦躁起來,急忙地問:「聽覺記憶是什麼?」

聽覺記憶很弱是真的

「聽覺記憶」顧名思義,就是聽覺形成的記憶,也有人說「聽知覺」。記憶形成的第1步,就是輸入並編碼,從五感傳入的信號,是最直截了當的訊息。根據過往科學家的研究,學習過程中各種感官輸入的刺激,以視覺占最大宗,其次就是聽覺。

第2步則是將資料處理比對後,儲存在腦部的區域,如果是較為臨時的需求,如電話號碼等就只需形成短期記憶;若是較為長期的目的,則需經記憶固化歷程,將其長久儲存。第3步就是所謂的提取驗證,一旦成為記憶,必定要能夠回復,才可以算成功。

均兒的聽覺不算差,聽音辨識度也不弱,所以日常溝通問題不大。但當她需藉由聽覺輸入的信號,轉變成無論短期或長期記憶時,就明顯產生困難,甚至會有缺漏的現象,也就是均兒媽媽說的「有聽沒有懂」的感覺。這種問題輕則會在課堂上表現不專心或放空,重則會干擾學習,並遺漏重大信息。

當我們試著跟均兒媽媽解釋並釐清這種現象時,媽媽一直點頭並若有所思,彷彿她終於看懂均兒的內心!藉由心理師的介入與溝通,均兒媽媽不再咄咄逼人,總要均兒完美回應,而是放慢腳步,學著理解均兒還有哪些沒成功「聽到且記得」。

當然,均兒還是一樣有活力,每次到診都不停訴說她挑戰了哪些困難的岩場。另外,她也不忘感謝治療師的「聽能復健課程」,並進階嘗試用更多感官體驗世界。用心聆聽,總是最美好的,不是嗎?

利用按表操課逐一完成事項

就將細節抄在黑板上,請他一條條認真閱讀,並在抄寫過程中複誦,如此就可加強記憶效能。

圖像線索很重要!光憑藉音韻或聲調的內容,他們搞混的機率會直線上升,因此,把握重要資訊的圖像內容,用圖形圖片或甚至影片資料,讓學習的內容更加容易吸收,這就是利用視知覺輔助聽知覺的模式。

偶爾還是要練習聲音區辨力,這也是所謂的聲韻覺識。不妨可以給他們一些近似音或是近似聲調的語詞或句子,讓他們漸漸習慣區辨並清楚說出對應的解答。尤其是中文聲調的第2與第3聲,即使是一般孩子都容易搞混,這就是練習的重點了。

(本文摘自/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 兒童腦神經學博士啟動天賦的祕密/三采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