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褒忠改良式魚菜共生 收錄國際知名資料庫

台灣生活新聞
更新於 2024年12月14日09:49 • 發布於 2024年12月14日09:49

褒忠鄉公所與新湖合作農場兩年前將廢魚塭活化,並將農場加工後剩餘的廢菜葉做為飼料,還把魚池肥水用來種植生菜、草莓等作物,推動「改良式魚菜共生」模式。經統計,這樣的生產模式每年可消耗約90公噸廢菜葉,產出超過3公噸的作物,此模式不僅獲循環台灣基金會選為成功案例,更收錄在國際知名的「Knowledge Hub」資料庫中,成為雲林農業首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褒忠鄉公所與新湖合作農場兩年前將廢魚塭活化,並將農場加工後剩餘的廢菜葉做為飼料,還把魚池肥水用來種植生菜、草莓等作物。記者林虹伯/攝

生菜在太陽的照射下散發翠綠光澤,看起來相當美麗,這裡是褒忠鄉公所與新湖合作農場共同推動的改良式魚菜共生園地。褒忠鄉公所與新湖合作農場,兩年前推動改良式魚菜共生,活化廢棄魚塭,並在魚塭旁建設溫室種植蔬果。經過兩年的試驗,溫室中每年能產出至少三期生菜,每期可種超過2萬棵,總收成量超過三公噸,這樣的傑出表現不僅獲得循環台灣基金會選為成功案例,更收錄在國際知名的「Knowledge Hub」資料庫中,讓世界看見台灣以及雲林在永續循環經濟的努力成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經過兩年的試驗,溫室中每年能產出至少三期生菜,每期可種超過2萬棵,總收成量超過三公噸。記者林虹伯/攝

新湖合作農場說明,將廢菜葉做為飼料養魚,並將肥水抽取種植作物,再透過植物根系淨化水質後,將淨水導入魚塭循環使用的模式,除了產量優秀之外,每年還可消耗約90公噸的菜葉殘渣,也能根據季節調整種植作物,好處多多。

褒忠改良式魚菜共生收錄進國際資料庫,不僅成為雲林農業首例,也讓台灣農業被世界看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