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你測MBTI了嗎?心理測驗助自我探索 但可別過度執著

NOW健康
更新於 2024年12月09日13:29 • 發布於 2024年12月09日03:00 • 翁靖祐 報導

【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報導】MBTI是近期人們最瘋迷的話題之一。從過去的血型、星座,到後來的MBTI及各種性格測驗,人們總是熱衷於探索自己的性格特質。從MBTI性格測驗到心理遊戲,人們逐漸發現這些工具不僅能提供有趣的自我發現過程,還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人格特質,但這些性格測驗或是心理測驗遊戲是什麼呢?而所謂的人格甚至是人格障礙症又是什麼呢?

別被MBTI測驗給框限 了解自己並非過度標籤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性格測驗是一種基於心理學家榮格理論的測驗工具,目的在根據人的偏好和思維方式將其劃分為16種不同的性格類型,而這些類型是透過四個維度構成的,包括外向(E)/內向(I)、感知(S)/直覺(N)、思考(T)/情感(F)和判斷(J)/知覺(P),而根據結果,許多人會說:「我是INTJ」或「我是ESFJ」但要注意,這些分類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注意這是「傾向性而非絕對性」、「自我了解而非限制」、「彈性發展而非僵化固著」,MBTI的核心主要是在於幫助人們理解自己的偏好、處事方式和對外界的反應,而非將此作為一個「自我標籤」。

「當你面前有3道門你會想開哪一扇?」、「今天如果你走在一個蜿蜒的小路上,你覺得路的盡頭會有什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林宛萱說,相信大家很常在網路上或生活中做過類似的遊戲問題,這種未經嚴謹的常模建立、精確的統計計算及不斷地信效度驗證的在心理學上通常都稱為「心理遊戲」而非並心理測驗。而心理遊戲則是另一種讓人探索人格特質的方式,這些遊戲可能以選擇題、圖像測試或場景模擬呈現,用以揭示個人的情緒反應、潛在的偏好和行為模式,且透過這些心理遊戲,就像是MBTI,我們也可能因而注意到自己在人際互動中的模式,或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緒反應。

心理測驗有助自我探索 過度執著反不健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管是用什麼方式,透過這些自我發現的過程能使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思維模式有更多理解,進一步加深對自我特質的認識,然而有些時候也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認識不代表「我」永遠就是「這樣的人」了,還記得幾年前鬧的沸沸揚揚的「好萊塢世紀官司」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嗎?當時「邊緣型人格障礙症」一度被關注,並開始有層出不窮的「測驗」、「量表」來幫助人們自我檢測自己「是不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然而什麼是人格障礙症呢?

林宛萱表示,人格特質是每個人特有的思考和行為方式,所以可能每個人都可能會有類似的特質出現,而當某些人格特質極端化或失去平衡導致生活適應上出現問題,甚至造成個人痛苦無法調節,便可能會發展為人格障礙,但要注意並不是你有這個特質就代表你有這個人格障礙症,人格障礙症的成因、病理及症狀有嚴格的定義,遠比想像中的更為複雜及嚴苛。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可以透過許多方式來探索及覺察自己的人格特質,然而,在臨床心理領域中,我們發現:過度執著於性格標籤,有時反而會影響更多的自我探索甚至是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是獨特而複雜的個體,不該被簡單的標籤定義,急著將自己套入某個性格或是人格障礙症可能會造成自我侷限而限制了我們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如何更開放、彈性及包容的看待每個不同的人,並過上我們「值得活得人生」才是更重要的事。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三明治族經濟負擔重! 及早做好保險布局享有退休品質
▸講座報名/聽力影響大腦? 醫示警耳鳴與失智風險相關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