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全球中產階級嘆買不起房!為何唯獨日本人多對房價「滿意」?

遠見雜誌
更新於 12月20日04:25 • 發布於 12月20日04:08 • 邱祐慶

近年來,全球房價飆升,中產階級因此對於買房卻步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美國,年輕人不想寄居爸媽家啃老下,選擇了一種新分居對象在當地竟成熱門風潮。但在各國都嘆買不起房地同時間,最近調查有七成日本人認為房價與房租合理,成為全球特例。到底差異在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當25歲的格赫特曼(Grant Gechtman)準備在家裡與約會對象見面時,他面臨一個難題:他的一位同卵雙胞胎迪倫(Dylan)也在家,他們目前同居。而且,除了兄弟倆,他們還有另一位室友:大學好友瓦伊迪亞(Vedant Vaidya),甚至有人說他就是「第三位雙胞胎」。

「我們肯定不會想住在一間大房子裡,跟妻子一起住更不可能,」迪倫說。

《華爾街日報》指出,COVID-19疫情期間房價大幅上漲,即使聯準會已開始降息,但抵押貸款利率仍然居高不下,這讓愈來愈多成年人選擇與兄弟姐妹同住。隨著美國人壽命延長、生育率降低,以及晚年離婚的情況增加,兄弟姐妹也成為彼此最親近的支持對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兄弟姐妹同住,成美國年輕中產階級選擇

根據鮑靈格林州立大學家庭與婚姻研究國家中心對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的分析,大約有110萬年齡在50歲(含)以上的成年人與兄弟姐妹同住,占該年齡層的1.6%,而年齡介於18至29歲的成年人中,約有190萬人與兄弟姐妹同住,占該年齡層的3.6%。

「年輕人談到回家與父母同住時,往往帶著一種失敗感,」家庭與婚姻研究國家中心助理主任佩恩(Krista Westrick-Payne)說:「但如果是與兄弟姐妹同住,感受上就不會那麼差。」

財務規劃師坎貝爾(Sherry Campbell)觀察到,尋求與兄弟姐妹共同擁有房地產財務管理建議的客戶有所增加,雖然規模不大,但趨勢相當顯著,她的大多數客戶是50歲以上的女性,這些女性通常需要情感和經濟上的支持,來度過離婚後的生活。「男性通常會再婚,女性則往往不會,」坎貝爾表示:「這促使她們尋求其他方式來獲取第二收入。」

兄弟姐妹同住的新興趨勢,正迅速流行開來。(僅為情境示意)取自Pexels

兄弟姐妹同住的新興趨勢,正迅速流行開來。(僅為情境示意)取自Pexels

「這並非永遠的家」

然而,與兄弟姐妹同住也會帶來挑戰,即使兩個人是一起長大的,也不代表他們在居家環境、個人隱私或約會等問題上,有相同的看法,而且如果室友是自己的親兄弟姐妹,想要將對方解約,就更加困難了。

但與兄弟姐妹同住也有優點,就是彼此都相當熟悉,不用花時間去認識對方。

南加州房地產經紀人羅傑斯(Lauren Rogers)最近就以60.3萬美元的價格,售出洛杉磯郊區一間兩人房公寓給一對兄弟,年紀較大的哥哥30歲出頭,無力獨自買房,他們的母親就建議,可以與年近30歲的弟弟共同買房。羅傑斯認為,年輕時一起投資是一個很棒的主意,但她也指出,隨著年齡增長情況可能會改變,「我告訴他們,這不是你們永遠的家,而是通往下一步的起點。」

除了與兄弟姐妹同住,美國要解決高房價的問題,或許也可以參考日本案例。

七成日本民眾滿意住房成本

蓋洛普在2023年4月到2024年1月進行《世界民意調查》,調查38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超過3.7萬名受訪者,詢問受訪者對包括生活水準、人際交流機會、醫療品質,以及當地是否有「優質且負擔得起的住房」等11個議題進行滿意度調查。

結果顯示,在38個國家中,有24個國家的受訪者,對住房品質和成本的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其中,以色列、土耳其、斯洛維尼亞和葡萄牙的住房滿意度排名墊底,美國則排名第21位,唯一有超過七成受訪者對「優質且負擔得起的住房」供應感到滿意的國家,是「日本」。

《商業內幕》分析,日本在住房負擔能力上是一個特例,主要原因包括「人口減少」及「去管制化和標準化的土地使用政策」。

七成日本受訪者對「優質且負擔得起的住房」供應感到滿意。Photo by BREAKIFY on Unsplash

七成日本受訪者對「優質且負擔得起的住房」供應感到滿意。Photo by BREAKIFY on Unsplash

專家:土地使用法規可放寬

日本因低出生率與嚴格的移民政策,人口已連續數十年減少,導致全國約有1000萬套住房閒置,需求下降,自然帶動房價和租金降低。而首都東京雖然人口不斷成長,但即便如此,東京依然能保持相對負擔得起的住房成本,部分原因在於持續不斷地建設大量新房子。

與許多工業化國家不同,日本的土地使用法規由國家政府統一管理,且不容易受到地方社區的反對影響,且由於地方官員無法掌控分區規劃,他們也無法被居民的鄰避效應(不要建在我家附近)左右,而這種思惟在美國經常阻礙新建案。

《商業內幕》認為,美國的出生率在過去20年不斷下滑,如果移民人數無法填補缺口,未來幾十年人口成長可能放緩,甚至在本世紀末出現減少的狀況。雖然人口減緩可能有助於緩和住房成本,但專家指出,人口大幅下降可能對經濟產生長期負面影響,特別是移民人數減少將損害美國的住房建設產業,因為建築工人中移民的比例偏高。

雖然美國的住房政策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掌控,但專家建議聯邦政府可以學習日本,採取更多措施來獎勵住房建設,同時補貼低收入租戶和首次購房的客人,此外,美國各州和城市也可以採用更寬鬆的土地使用法規,以滿足住房建設的需求。

同樣身處高房價的台灣,美國和日本的案例都值得我們好好省思。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