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屁!」「雞雞!」學齡前的男童經常把不雅的言語放在嘴上,講完後自顧自地笑出來,也讓周邊男童悉悉簌簌的笑鬧一片,讓爸媽臉上三條線。隨著年紀增長,孩子的不雅言語也進階,甚至攻擊別人「你有病啊?」或是冒出髒話,家長該如何接招?
事實上,講出不雅話、甚至說髒話,都與孩子成長過程的心理需求息息相關。
不同年齡說髒話的動機不同
心風景心理治療所所長周彥君表示,學齡前孩童正在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與各器官,尤其對於口部及便溺器官充滿好奇,只要語言提到、或是做出相關動作都會覺得好笑,這也是《屁屁偵探》、《屁屁超人》系列書籍大受幼兒歡迎的關鍵。
親職教育講師澤爸表示,喜歡講「屎尿屁」的幼童,動機非常單純,「當他說出口後其他人會有反應,覺得好笑;或是爸爸媽媽原本在滑手機,一聽到就抬頭制止他、跟他互動。」也就是說,這是能獲得關注的表達方式。
不過,隨著孩子進入國小學齡時期,學習能力更上一乘,如果罵髒話、生殖器相關的語言接連出籠,大人恐怕就難以接受了。
在國中任教20餘年的國中老師黃佳瑩直指:「青少年講髒話是有功能的,滿足了他內心的某種需求,而這種滿足感很難以社會道德觀來評價檢視。」
周彥君表示,孩子會說出不雅語言有兩大因素:
環境使然:模仿對象源自於父母、同學、或是網路,學習到這些言語是為了發洩情緒、或是罵人。
為了融入團體:有些口頭禪是屬於某種次文化團體的溝通模式,渴望獲得同儕認可的青少年,會為了融入他人而刻意學習。
家長切勿過度反應 善用機會溝通
雖然髒話對於說者有實際的心理功用,但在文明的社會運作、正常的社交場合,大眾對於不雅髒話的容忍度不高,尤其聽到兒少爆粗口,更是會予以側目、或認定孩子「沒教養」。
當家長直面孩子在社交場合脫口而出的不雅話,當下心情可能極為複雜,有被他人關注的丟臉、有自覺失職的無力,往往就會過度用力的責罵或處罰。
周彥君提醒,當孩子在大庭廣眾下的失言,大人可別因為自身面子掛不住而亂了陣腳:
安定情緒,不過度反應:大人不要因為他人的社會評價,而否定自身長久經營的親職價值,當孩子出現NG語言,只要用平常心、溫柔而堅定地提醒孩子的失誤就好。
處罰責罵,治標不治本: 眾目睽睽下大聲責罵懲處,孩子立刻噤聲不語,但是往往事後只記得羞愧與尷尬,很容易忘記事發原因。
單獨溝通,記憶才深刻:家長可以在事發當下把孩子帶到一旁,或是事後回家再找孩子好好談,回溯當時的情境與發言動機,才能避免未來再度犯錯。
周彥君表示,在不帶情緒的狀況下,可向孩子清楚定義何為「不雅用語」,透過細細解釋其貶抑的意涵,且不適合在公開場合運用。此外,也要帶入「同理心」,如果你不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不可以怎麼對待別人,在此原則下,讓孩子思考為什麼有些話不能說。
此外,語言的學習都是通過模仿而來,澤爸表示,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不當語言,一味禁止之前,還必須要先找出學習的源頭。
幼童的話語受環境影響
「對於幼童來說,學習對象當然是來自於原生家庭。」有時候爸媽或是長輩覺得無傷大雅的發語詞或口頭禪,孩子在長期浸潤下就自然而然地運用,因此身邊大人一定要有意識地克制。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透過電視或手機影片,也會受到藝人或網紅言行影響,家長要盡量篩選孩子閱聽內容。而到了青少年時期,更容易向同儕模仿學習。
「不可否認的,男人私下聚在一起就是會有些垃圾話時間,這是一種拉近彼此距離的方式,對於中高年級、國中以上的孩子也是如此,一些口頭禪會讓他們接近同儕、擁有歸屬感。」人到中年的澤爸,坦言自己若遇到老同學,一些當年習慣的發語詞會自然流露出來,這是多數孩子在青春期必經的過程。
周彥君建議,孩子的青春期只是過度期,如果只是在小團體中使用不當語言,而當中受話者都沒有不舒服的感受,那麼家長可以稍微放寬心,跟孩子商討這些話語只能限於小團體使用。
青少年要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話語負責
天天與青少年相處的國中老師黃佳瑩則認為,就算是孩子在小團體中有較大的自由,還是要教導孩子審慎使用語言,「孩子必須為自己說出的話負責,這也擴及到網路世界,如果使用語言的動機帶有惡意,那麼不管在任何情境下都不應使用,否則涉及侮辱、毀謗或是人身攻擊,若是引發聽者不悅或誤會,那麼說者就得負起相關的責任。」
澤爸建議,不雅的話也有力道輕重之別,可以帶著孩子一一討論,同儕之間的流行語哪些話是具攻擊性的,是不是最好能避免隨波逐流,「有沒有什麼話是可以拉近距離、但是又是普遍大眾可接受的。」透過這樣的辯證討論,讓青少年在講話的時候,更帶有一份覺知。
語言習慣的改變是長期抗戰,千萬不要當孩子再犯,就嚴厲處罰,男孩與女孩的語言發展更有明顯落差。周彥君提醒,男童的心智發展心智發展較女童來得慢,以大腦結構來看,男童的前額葉、前扣帶以及腦島體積比較小,這些是主掌人際關係、社會依附系統的主要區域,所以比較不會察言觀色,但只要持續溫和堅定陪伴帶領,當孩子心智發展成熟,也能具備同理心思考,自然而然就能斷絕不雅言語的習慣。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