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5大保險商品新趨勢 買保險可以預約、還能做公益?

現代保險雜誌
發布於 2022年03月24日07:11

買保險不但能預約、還可以按月訂閱?你沒聽錯,這不是在訂Nexflix、Disney+等影音平台服務,而是近年來保險商品的發展新趨勢。

近日就有產險業者分享5大保險新商品趨勢,包括多元化、自主、按需(On-Demand)、碎片化與公益性,這些商品皆是隨金融科技發展、新興風險而出現的保險樣態。

隨著新興風險而生的保險商品,愈來愈「多元化」。譬如,氣候變遷帶動農業保險、綠能發展帶動離岸風電、太陽能甚至是電動車保險,又如這二年席捲全球的Covid-19疫情,催生出防疫保單、疫苗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此外,隨著消費者意識抬頭,現代人買保險除了參考業務員的建議,也更喜歡自己選擇、掌握主導權,更有「自主」性。例如近年來熱賣的外溢保單,就是讓用戶享有自主性,利用健康數據達到保費折扣,像是主打連結健走的外溢保單,讓用戶自行透過App或穿戴式裝置記錄健康數據,以利保費折扣。

外溢保單有多熱賣?根據統計,在金管會核准的9家壽險公司、共計101張具外溢效果的保險商品中,2021年截至第4季新契約銷售件數為66萬8,166件,較2020年同期增加225%;而初年度保費收入約109億1,640萬元,較2020年同期的22億8,387萬元更增加378%。

第三個商品新趨勢是「按需」(On-Demand),即依場景發生保險需求的商品。例如,英國純網銀Revolut近年來已將金融服務延伸至保險,其中包括推出為期一年的海外醫療險,透過LBS行動定位服務,客戶只要離開英國,海外醫療保險就啟動,回到英國,海外醫療保險就結束;也就是說,客戶先簽定一年的預約保險,一旦人到了海外、產生需求,保險才會開始計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第四是「碎片化」,採按月付費或分期付款的訂閱制概念。例如行動裝置險、因疫情催生可網路投保的疫苗險等,都是因應短期需求與各種情境限定的碎片化保險。

最後,買保險甚至還可以「做公益」!在ESG永續發展的訴求下,不少保險公司推出兼具公益性的保險商品。例如美國純網保公司Lemonade,不僅主打AI技術賣保險,更會將部分保費捐助給保戶所選擇的公益團體。

當預約制、訂閱制成為國外流行的保險購買方式,也讓人期待未來台灣保險業在金融科技、純網保的助攻之下,亦能提供更方便、靈活的投保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