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你是學生黨員嗎?留學兩岸青年相互解謎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2023年07月14日03:45 • 發布於 2023年07月13日10:47 • 陳國維採訪
台灣青年龍緣之(左)在北京攻讀碩士和博士,來自遼寧的都博文(右)在台灣已從大學讀到碩士畢業。(合成圖)

兩岸政治關係常讓雙邊人民在互動交流時,多了一分戒慎或猜疑。來台就學的陸生都博文就透露,自己最常被台灣同學問及,是不是「學生黨員」?到台灣有沒有肩負「統戰」任務?曾到中國大陸留學的台灣青年龍緣之則談及,她是如何看待疑似被全面監控的社會環境。

老師言論風格轉變 疑遭舉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有台灣學生到中國大陸的大學當交換生,發現老師在課堂上不諱言提及台灣的自由民主,甚至說出「台灣總統蔡英文」,結果過一段時間再去上課,感覺老師的言論明顯變保守了,懷疑是班上有共產黨的「學生黨員」去向校方檢舉。

對此,中國大陸學者、美國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滕彪指出,會在課堂上舉報的學生,不一定是黨員,也可能是平時就在政府秘密部門工作的學生幹部,有時連一般學生也會舉報。

滕彪:『(原音)有的是政府安排的,也有的是學生自願去告密,老師的一些言論他不同意,或者他認為政治上敏感,他就會主動向學校領導回報,這種事情在過去也有,但是這些年愈演愈烈,非常非常嚴重,整個政治氣氛是鼓勵這種告密行為,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講的話,是批評政府或批評共產黨的,就經常會受到舉報,也有不少的老師、教授因此被學校開除,所以整個的信息控制、它這個宣傳系統、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是洗腦的重點領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窮被問是不是黨員 陸生忙解釋

老師上課時的言談,備受中國大陸學生關注,也成為不少台灣學生的討論話題,因此,已來台6年的陸生都博文,就最常被人問「你是不是黨員」?都博文:『(原音)有有有!太多了!就是很多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幾乎就是我在台灣…有陌生人或者不了解中國大陸的都會問,然後每次就跟他們解釋。』

當然,還是有同學會存在刻板印象,所以唯有「日久見人心」,才能拉近彼此的心。都博文:『(原音)對我們有刻板印象,覺得我們是某個黨的代言人,或是說為了什麼兩岸統一的那種思維,我說真的就是沒有,但他們真的在這麼多年相處下來就說,發現我們真的就跟台灣學生沒有什麼兩樣,而且很友善;有可能因為他們的政治立場,所以覺得我們是不同國的,但他們也對我們很好,我們也都是很好的朋友。』

都博文也說明,其實要入黨還必須很優秀,而且有些人加入共產黨,是為了當公務員,非關政治理念。都博文:『(原音)因為我們的限制就是公務人員一定要是黨員,待遇才比較好,你不是黨員的話,你當公務人員的薪資就會差很多,然後待遇上可能也會差一些,反正加入黨員或者加入什麼團,就是為了自己以後更好的在社會上生活,而不是真的就是信仰它,不是像基督耶穌這種信仰的概念,就真的大部分都是為了這個門檻。』

不過,都博文坦言,因為政治體制關係,在中國大陸教書的老師,教學言論的確有可能會被注意,但期望台灣民眾能換位思考,進而理解這樣的情況。都博文:『(原音)我會覺得這個可能性一定存在,有些事情因為我們的政治體制,就是不太方便這樣在公眾場合去講,因為老師本身是有引導性的職業,引導學生他的觀點,所以他的觀點一定要符合我們目前所需要的一個大環境,和我們大環境的限制。因為我的母親是老師,她當時也跟我分享過,現在的教育體制,就是希望學生自己去對事物進行認知,除了書本上的東西,通過這個身邊的事物,不要老師帶有主觀性的判斷。』

世新大學廣電所碩士班學生都博文(左四)與同學們拍畢業照。(都博文提供)

社會監控各地都有 中國大陸更體系化

曾到中國大陸留學10年的台灣青年龍緣之,讀過北京大學碩士班和北京清華大學博士班,她表示,對於校園言談或社會言論「被監控」,其實不論到哪個國家都存在,只不過中國大陸在這部分,是採取更制度性、體系化的關注。

龍緣之:『(原音)可能台灣民眾一般對監視是一個負面的感受,但是其實所謂的一種監視或注意,在台灣並不是不存在,在台灣其實我們對於不符合主流看法的意見,聽到的時候也會覺得ㄟ很奇怪,只是說我們沒有一個比如說像團委或共青團之類的平台要我們去分享、要我們去講別人講了一些什麼樣的話,但是,其實這樣子的一種…應該說抱有惡意的社會輿論、這種酸民文化,我覺得其實在台灣也是有的。』

龍緣之說,在北大和清大的同學,大部分都會入黨,而入黨對這些人來說,可以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也算一種社會地位晉升;她在北京讀書10年,整體在校園生活上,感受不到所謂被監控的感覺,在清大的宿舍上網,也可以不用翻牆,就可上相關網站,但她相信,學校都能透過後台,全面性掌握學生們上了哪些網站,只是不會讓學生察覺到。

倒是有個明顯的變化,讓龍緣之發覺在北京10年前後的轉變,就是後來進入校園要實名制,學校雖然是強調遊客太多,要顧及校園安全,但相關管制已影響學術思想的流動。龍緣之:『(原音)我以前在北京大學讀書,會有非常非常多的社會人士跟旁聽生,就幾乎所有的課堂都是坐滿,然後大家坐到地上,但是後來學校就改成要實名制入校,或者說只有學生能夠進入校園,其實這些種種的措施,都是阻礙了思想的流動。』

龍緣之當年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攻讀電影學碩士。(龍緣之提供)

台生勿驕傲 陸生懂尊重

問及龍緣之和都博文是否鼓勵在地學子留學兩岸?兩人都持肯定態度。龍緣之指出,現代人絕大多數都是追求自由民主,只要心中有這樣的嚮往和價值觀,就不必擔心被思想統戰,而世界上每個地方的法制不同、空間不同,都是青年們可以去學習與理解的,所以她不會因為中國大陸社會文化的轉變,就不建議前往留學。

龍緣之:『(原音)對於台灣學生來說,如果已經20歲出頭,在那邊做研究生學習的話,可能心智的成熟度已經有了一定的標準,所以雖然會面對很多的文化衝擊,但是對於我們自己來說,這本來就是要學習的,然後也是一個考驗,我覺得倒不用說是統戰,如果說這麼容易就被統戰的話,那我覺得這個學生可能本身還不是很成熟,自己人格上的這個成熟度是蠻重要的,一個事前的準備。』

她也提醒後進,要很清楚自己留學的目的,而且在心態上不能太「驕傲」。龍緣之:『(原音)因為我們從小其實都會被影響,覺得說台灣是一個很進步的、是在華人世界走得很先進的一個地方,但其實這一切是台灣社會給我們的滋養,而不是說我們年輕人的努力,使得台灣現在是這樣子,所以我覺得在中國大陸讀書,勢必會受到很多價值觀跟文化、生活周遭的人帶給你的衝擊,或者是挑戰,這一方面我覺得要虛心的去學習,同時要去運用自己辯證式思考的能力,找到自己如何跟這個社會溝通的方式,我覺得這個可能才是最大的挑戰,我覺得不是很容易。』

都博文則提醒來台的學弟妹,因為台灣自由,所以在學習上要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多和老師或同學互動,如果遇到在政治觀點上有不同見解的同學,則要懂得相互尊重,就能在台灣滿載而歸!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竑育 Jack
    這真的很奇怪,政治不應該是干擾教育的一個因素。在我們的組織,我們雖然也會用相似的手段,但是主要都是針對跟刑事犯罪有關的,或是幫派。不會去在乎任何政治或宗教的立場,當然一般民事也都懶得去理會,但是如果聽到有點嚴重,甚至過於複雜的,多少都會戒備一下,
    2023年07月14日14:35
  • Jim Wu
    我之前隔壁有個中國來的 每天高喊辱華 我都不想跟他講話 然後他還騷擾一堆學妹都撩不到妹
    2023年07月13日12:0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