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〇年新冠疫情中掀起的話題之一,就是政治領袖為女性的國家都及早成功阻止了新冠疫情的蔓延。
第一個例子是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爾登(Jacinda Ardern),她在自家及記者會現場拍攝影片,反覆訴求「待在家裡、拯救生命」,不斷呼籲大家,最重要的是協助鄰居,以及顧慮高齡者與慢性病患者。
向來被視為「左派之星」的她,在發布上述人道主義訊息的同時,二〇二〇年三月十四日她又要求所有從海外入境者,包括紐西蘭國民在內,都要進行兩週自主隔離,兩週後,她又開始實施嚴密的封城,「嚴格且迅速地」封鎖了國境。
在德國,有人說已化為跛腳鴨的梅克爾總理,讓大家見識了她久違的政界大人物威嚴。她發揮自己身為物理學家的專長,冷靜地根據科學進行分析、對大家呼籲宣導,在國際也獲得肯定。
一來多虧及早進行了大規模的檢測,同時在其他歐盟國家由於財政緊縮導致醫院病床數不足的情況下,他們的急診病房還有餘力接收患者,成功地將死者人數控制到最低。
圖片|Photo by Maxime on Unsplash
挪威的艾娜・瑟克貝麗(Era Solberg)總理也表示及早封城及大範圍檢查奏效,在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一日的時間點,確診人數八千七百零八人,死亡二百四十四人。
跟鄰國瑞典相比,前者約為六分之一,後者則約為二十分之一。 瑟克貝爾總理召開以孩童為對象的會談,排除媒體界成人人士,告訴孩子們「有點害怕新冠病毒是正常的」,她自己也因為無法擁抱朋友,覺得很落寞,藉此鼓舞對突發生活劇變感到不安的孩童。
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以及世界最年輕的現職總理,芬蘭的桑娜‧馬林(Sanna Marin),也都是及早進行過境封鎖及外出限制、在防疫對策上成功的女性指導者。
另外,冰島的卡特琳·雅各斯多提爾(Katrin Jakobsdottir總理,因四月二十五日前已經有全人口百分之十二的國民完成免費檢查蔚為話題,成功抑制了疫情擴大。
亞洲也有臺灣的蔡英文總統,疫情初期採取對策的速度驚人,並且幾乎完全控制住病毒感染蔓延,在疫情中,還達成全世界罕見的經濟正成長,赢得各方讀賞。
(同場加映:要對抗可怕的新型冠狀病毒嗎?問問女性領導者,她會知道的)
圖片|Photo by Ömer Yıldız on Unsplash
在二〇二〇年五月二十二日的時間點,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當中,有二十一國政治領袖為女性(臺灣非聯合國會員國)。
在如此少數當中,可以看出相較於男性領袖,成功抑制疫情的女性領袖比例高得驚人,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引發討論:是否女性較擅長對抗疫情?為何女性領袖較有利?
常見的論調是,關鍵正是同理心。例如二〇二〇年五月二十二日美國 NBC 新聞網站上是這樣寫的:
「女性領袖,她們強調的是同理心、是人類的尊嚴、是照護。她們並不把組織經濟與拯救生命的目標視為兩種不一致的目的、使其對立。看看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爾登,她向大家承諾同理心,因此當選總理,現在同理心發揮了它的功效。」
這種「因為女性領袖較能發揮同理心」的論點,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與一些刻板的性別印象重疊,像是「女性比較細心」或「女性平時就會照顧家人的健康,所以比較適合處理這種問題。」
在英國,甚至看得見電視名嘴以「男性說教」的姿態說是因為女性比較會乖乖聽科學家的話。
(猜你想看:女性主義,一直都有男性的參與:男性 Feminist 的基礎換位思考術)
圖片|Photo by Heike Trautmann on Unsplash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五日的《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中刊載了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凱斯林・格森(Kathleen Gerson)耐人尋味的發言。
男性政治家比起女性,更容易陷入「領袖應如是」的窠臼中,導致即使是具備充分同理心能力的人,也會對於在公衆面前流露感到躊躇。
也就是說,主觀認定身為領導,在人前與其流露真情、顯出體貼溫柔的一面,更該展現在任何狀況下都不為所動的堅強與力量。因此,他們無法像女性領袖般,扮演既堅強、果斷,同時又充滿體貼的這種多面向領袖形象。
若此為真,那麼可説許多男性領袖並非同理心能力不足,而是受限於性別形象,將同理心封印,才導致失敗。
不過,密西根大學史蒂芬‧羅斯商學院(Stephen M.Ross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大衛・梅耶(David M.Mayer)刊登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邀稿〈當男人偏離男性規範時將如何受到懲罰〉提到,男性展現同理心,實際上會陷入不利的立場。
同理心對指導者而言是重要的能力,不過能因展現出這種能力獲得信賴聲望的不是男性而是女性,調查結果顯示,女性領袖藉由展現同理心能減少在專業上遇到的問題,但男性則似乎沒有這樣的效果。
根據這項調查,顯現出軟弱、親切、悲傷、含蓄自制的態度、支持女性主義、以及女性化的面相,會讓美國男性在職業發展上變得困難。
也難怪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形象會受到肯定,他在當上總統前,在名為《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的電視節目中,展現了終極「老闆」的角色,面對夢想在商界成功的「部下」候選人,他提出課題、冷酷地決定贏家輸家,博得觀眾熱烈迴響。
川普在節目中的形象是在弱肉強食的商界曾經身負鉅額債款,卻努力戰勝一切、堅毅頑強的商界大亨。·那些高學歷的自由主義者,在川普旋風席捲而來之前,從來沒想過他在節目中這種形像已經如此徹底滲透到美國一般人心中(不過他們原本也覺得這類節目「低俗」,不會收看就是了)。
話雖如此,試穿別人的鞋,也意味著想像受雇者、交易對象、生意夥伴等人的心情或想法。它是一種能力,能作為進行下一步棋的判斷依據,毋庸置疑,商務領袖更是需要道種能力。
圖片|Photo by 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on Unsplash
送餐服務公司 Chewse 的執行長崔西・勞倫斯(Tracy Lawrence)應邀在 Entrepreneur.com 發表了一篇文章〈為何這個女性創始人不怕展現具備同理心的一面〉
(Why This Female Founder Isn't Afraid to Show Her Empathetic side,二〇一九年五月三十日)。
她傳授大家如何培養同理心以及如何將其運用在指導能力上,其中一項是「不要贏,開始聽。」她說:「當有人發表讓我們不悅的言論,我們太容易自衛戒備,或是扭曲對方的言論試圖取勝。但是,做到這些事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
這也跟在推特等場合相似,在推特上「辯贏」其實並沒有建設性,展開爭辯大戰本身已經競賽化,而他們原本主張應該改變的狀況幾乎什麼都不會因此改變。
究竟是要把「爭取勝利」當作好領袖的條件,還是把「不爭取勝利」當作好領袖的條件?不知為何,通常大家容易認為前者較男性化、後者則是女性化的風格。
實際情況應該是,女性就算選擇「不爭取勝利」的風格,溫和率領大眾,也不會被指為「軟弱」。
本文摘自布雷迪 美佳子的《穿別人的鞋》,由大塊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