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全球 Top 50 生成式 AI 工具排行出爐!除了ChatGPT,還有 3 款實用 AI 工具上榜

FC未來商務
更新於 2023年11月11日03:57 • 發布於 2023年11月11日06:00 • 蕭閔云

很難想像,ChatGPT 問世至今才快滿 1 歲。自 2022 年底上線,短短 2 個月時間,ChatGPT 就達到月活躍用戶 1 億的成就,成為有史以來最快達成此里程碑的應用。矽谷知名創投 a16z,9 月發布了一份分析報告,依據截至 2023 年 6 月的網站與 App 每月造訪數,製作出了一張全球月流量前 50 大生成式 AI 產品排行榜。

不過 a16z 在報告中特別提到一個前提,雖然目前大多數消費者使用的生成式 AI(GenAI)工具,仍以網站優先,但行動應用程式的使用量也持續攀升,因此他們綜合了網站流量與 App 使用量數據來做出排名。然而,此份清單的限制就在於,純應用程式以及在 Discord 伺服器中所發生的網路活動,皆不計入此統計內,也就是說,這是一份簡單粗暴的排行榜,而非精密統計的詳盡排名,但我們仍可透過榜單,大致理解全球生成式 AI 工具的類別趨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儘管 a16z 強調上榜應用的代表性並不完整,但作為一般使用者,這份榜單還是很吸引人,不少工具也是先前沒有使用過的。因此,本篇除了整理 a16z 報告的趨勢觀點外,也從榜單中試用了幾款應用程式。

LLM 助理強勢霸榜、「幫助者」群聊竄紅

那麼先來看看這份報告。首先,ChatGPT 無庸置疑遙遙領先,估計目前每月造訪數為 16 億次,每月用戶數為 2 億(統計截至 2023 年 6 月),ChatGPT 成為了全球造訪量排名第 24 的網站,且光是 ChatGPT 的流量就占了前 50 大生成式 AI 產品總量的 60%!而與 ChatGPT 同屬大型語言模型(LLM)助理類別的應用,還有 Google 的 Bard、Quora 的 Poe,在前 5 名中就占據了 3 個位置,此類別總流量則占榜單 68.7%。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矽谷創投a16z分析截至2023年6月的網站與App每月造訪數據報告,發布全球每月流量前50名的生成式AI產品榜單,其中ChatGPT排名第一。

雖然 LLM 助理占據了近 7 成的流量,但「陪伴型 AI」、「內容生成工具」2 類應用也快速成長中。

如榜單排名第 2 的 CharacterAI,即是一個陪伴型 AI 平台,站上提供數百名已設定好角色的虛擬人物,如馬斯克(Elon Musk)、愛因斯坦(Einstein)等名人,又或是洛基、鋼鐵人東尼史塔克、超級瑪利歐等電影或遊戲角色等。它的用途廣泛,除了休閒娛樂外,特別在「幫助者(Helpers)」的角色類別裡,有各種結合不同專業領域的人物,如圖書館員、心理師、英文老師等,可作為知識學習、健身指導、面試教戰、心理療癒等用途,且近期增加支援中文外,最新釋出的版本更提供訂閱用戶開啟「群聊」功能,使用者除了以往一對一的聊天,現在也可以拉喜歡的角色一起到群組中對話。

而在占據前 50 大應用總流量 9.7% 的「內容生成工具」類裡,除了最大宗的圖像生成占據此類別流量的 41%外,其次還有寫作工具占 26%、影片生成占 8%。圖像生成類工具如榜單上第 8 名的 Midjourney,已在台灣廣為人知,另外第 12 名的 Leonardo AI,雖然知名度還未如 Midjourney,卻也是近期相當受矚目的一套免費 AI 繪圖工具,除了圖片品質與生成速度方面皆在水準之上,透過該平台所生成的圖片,也可無條件運用在商業用途。此外,操作門檻相對友善,除了給予指令(prompt)外,還可套用現成的模型來進行算圖,或上傳圖片來生成新圖,即使想不到有哪些提詞可用,它也可以幫你產生,透過這些輔助,更容易繪製出符合使用者心中所想的成品。

冷門工具靠社群出圈,走向專精、碎片化

另外,從上面案例來看,也觀察到熱門 AI 工具有愈來愈專業化、碎片化的趨勢。像是 Leonardo AI,儘管與 Midjourney 同為繪圖應用,但它的 3D 功能,更聚焦回應了遊戲產業的需求。又如排行第 5 的 QuillBot,幾乎可以說是專為寫作者而生的工具,除了能理解你的語義、修正文法外(順帶一提,這個基礎功能還能拿來練英文寫作),付費升級還能切換不同寫作風格,包含正式書寫、學術論文書寫、創意寫作、簡化、擴寫等,衷心期待它完整支援中文的的版本。

此份報告另一個令人眼睛一亮的觀察點是這批 AI 工具所獲得的流量,幾乎是自主流量( organic),也就是說開發者沒花一毛錢,大量用戶就自動湧入平台註冊使用!這在消費級應用市場逐漸殺成紅海的此時,相當不容易。

事實上,大部分 App 廠商,都面臨需要斤斤計較獲客成本與客戶終身價值的處境,但 ChatGPT 橫空出世,以及隨之而來百花齊放的應用,吸引了高度的關注。尤其討論度最高、最熱門的應用,藉由 X(Twitter前身)、Reddit、Discord 及各種其他擴散管道,可獲得大量免費的流量,透過口碑推薦達到自然有機的成長。

而且,消費者願意為這些工具掏錢!根據 App 市場分析龍頭 data.ai(2022 年以前名為 App Annie)的報告,全球用戶 2022 年在 App 商店的花費共 1,670 億美元,相較前 1 年同期下降了 2%,除了受到整體經濟的影響外,也可以看到 App 市場競爭白熱化。然而,在 50 大 AI 工具榜單中,已有 90% 的開發商開始賺錢,且幾乎都是透過訂閱模式來實現盈利。此外,榜單上的產品,每月訂閱費用平均落在 21 美元(約新台幣 680 元),年訂方案費用則平均為 252 美元(約新台幣 8,150 元)。相較其他消費級訂閱產品,平均年訂閱費用低於 70 美元(約新台幣 2,270 元),月訂費用平均 10 美元(約新台幣 325 元),又或者,用更親切的比較基準——Netflix 的月訂方案,在台灣最高為每月新台幣 390 元,1 年下來也才新台幣 4,680 元,可以說,這些 AI 工具的出現,不只提高消費者掏錢的意願,也解鎖了新的付費水準。

應用聚焦桌機大本營,App 爆發指日可待

就使用平台來說,雖然目前主力仍在桌機,但行動應用後市可期。截至目前,多數工具包含 ChatGPT,皆以桌機瀏覽器應用優先,甚至 ChatGPT 也花了 6 個月時間才推出 App 版。

此現象跟榜單上 50 家公司多屬於小型開發團隊有關。事實上,上榜的 50 家公司,只有 5 家是現有大型科技企業的產品或被它們收購,像是科技巨頭 Google的Bard、問答網站 Quora 的 Poe、教育科技網站 Course Hero的QuillBot、圖庫網站 123RF 的 Pixlr 和微軟(Microsoft)的 Clipchamp,且剩餘 45 家當中,更有 48% 沒有外部資金,靠團隊自力更生。

當人力、資金等資源有限時,這些人工智慧小公司比起將心力分散到網頁、iOS 與 Android 等不同版本上,更傾向集中火力在能接觸最廣泛消費者群體的網頁版。而實際上,榜單上同時擁有網頁版與 App 版的 15 家公司中,幾乎都是網頁版流量遠大於 App 版,甚至 App 版每月流量只占整體不到 10%。

不過,榜單中仍有例外,像是 AI 自動去背工具 PhotoRoom、前文有提及的聊天機器人 Character.ai,以及文字轉語音服務 Speechify,行動應用程式的參與度高出網頁版應用。有鑒於每位使用者每天在手機花費的時間平均高於電腦 36 分鐘,整體網路使用無疑是行動優先,因此儘管目前只有少數 App 流量高於電腦版,仍可預期接下來會有更多行動優先的生成式 AI 應用問世。

在照片編輯平台PhotoRoom中,可進行AI自動去背及各種修圖動作。除了電腦版也推出手機App,更方便創作者使用。

最後,分享 3 款試用後覺得不錯的 App。

第一是大量製圖需求的好幫手 PhotoRoom,除了前文提到的 Character.ai、QuillBot 外,也試著用用看 PhotoRoom 的手機版,優點在於操作簡單好上手,且付費版除了可智慧去背,還支援 AI 自動生成背景、批量處理,為不同平台製作相應的尺寸,包括社群媒體及蝦皮、momo 等電商平台,同時能套用品牌視覺,如商標、標準字、標準色及字體等,大量簡化人工視覺處理的繁複步驟。

第二是 VEED.IO,一款影片小白也能用的線上影片編輯工具,剪輯時需要將影片上傳到伺服器上,基本的影片剪輯工具都有,也提供模板、濾境、轉場、音訊、字幕等功能。除了能手動輸入字幕和合併字幕檔外,還內建 AI 自動辨識技術,能自動新增字幕、翻譯影片、轉錄音訊檔、增加視覺效果等。包括文字、圖像元素,有豐富的風格、素材可選擇,是一款零基礎也能操作的影片編輯器。

VEED.IO為一款即使零基礎也能輕鬆編輯影片的工具,內建 AI 自動辨識技術,提供翻譯、字幕生成等實用功能。

第 3 個 Copy.ai 是一款 AI 寫作工具,目的是希望幫助用戶快速生成高品質的文本內容。透過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和深度學習模型,它可以生成各種不同風格、主題、格式的內容,例如廣告文案、產品描述、部落格文章、社群貼文等等。特色是在生成內容時,會引導你選擇不同情境、不同語氣,使用起來很直覺。基本上丟出一個問題或簡單幾個論點,它可以幫你整合延伸成一整篇文章,且支援繁體中文,並強調可以幫助用戶生成符合 SEO(搜尋引擎最佳化)的文章。

AI 工具市場快速變化,這次 a16z 的流量 Top 50 排行榜,雖強調供用戶探索趨勢而非詳盡排名,但榜單上仍有不少工具值得挖掘,不過目前各平台的免費版大多只能淺嘗,真要能完整協助如影片製作、文案產出等,基本上都要進入付費模式才能提供使用者更完整的協助。

(本文轉載自《數位時代》)

延伸閱讀

不提供 AI 技能培訓,就留不住 Z 世代!學習與發展機會成留才關鍵
逾 6 成零售企業還沒擁抱 AI!AI 解方百花齊放,6 大領域應用面一圖看懂
AIGC 爆炸下,企業、工作者與 AI 趨勢共處的方法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