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韌性亞洲‧埔里交陪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5月登場

觀傳媒
更新於 02月28日08:05 • 發布於 02月26日08:12

(中彰投新聞)【記者石振賢/南投報導】位於臺灣地理中心的埔里鎮,今年5月4、5日即將迎來一場國際盛會—2024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這也是自2018年發起、創辦7年以來首次在臺灣的鄉鎮地區辦理。

鑒於亞洲是全球天然災害、地緣政治、種族衝突的熱點,面對氣候變遷與社會的急速改變,如何強化容受力、調適力與創新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主辦單位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因而以「韌性亞洲」作為今年高峰會主題,在行政院及各部會的支持,以及7年來持續力挺高峰會的星展銀行(臺灣)共同策動下,透過峰會的辦理要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社創能量,也讓跨領域、跨國際的交流網絡能更縝密,增強韌性回應挑戰,為明日的亞洲尋找改變的契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峰會主題演講邀請來自印尼峇里島、榮獲【2020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殊榮的Melati Wijsen,分享她在2013年時12歲時與比她小兩歲的妹妹Isabel,面對越來越氾濫的塑膠垃圾危機時年輕人的覺醒與行動,透過「Bye Bye Plastic Bags」運動如何帶動改變。

此外,針對「環境韌性」、「經濟韌性」、「社會文化韌性」,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共規劃22場平行論壇、2場宗教社會創新圓桌論壇和1場減塑工作坊,共邀請13國114位講者,當中臺灣佔85位,國際人士共29位,以日籍講師11位為最多,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展開兩天精彩的案例分享與對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此次講師群來自產、官、學、社各界,包括日本第一個被認證為拉姆薩濕地公約自治體,也是埔里鎮姊妹市的出水市,如何結合鶴鳥保育與地域發展;因應全球珊瑚礁崩潰危機,馬來西亞打造珊瑚方舟行動,讓飽受暖化與汙染摧殘的珊瑚得以重建,也為觀光業和漁業帶來契機;菲律賓伊富高水梯田的搶救,讓自然景觀成為活的文化資產;太平洋島國帛琉,以世界首見的「帛琉誓詞」引領綠色旅遊,並成為《全球海洋公約》第一個批准國;印度婦女自助組織「SEWA」,組織婦女,協助她們脫離貧困,扭轉自身命運。臺灣串聯社區、企業與公部門參與石虎保育,為瀕臨絕種的石虎爭取友善的生存環境;而嘉義洲南鹽場如何在看似沒落的晒鹽產業中,找到永續且創新的經營模式;雲林向天歌創新農業透過智慧農業設計,讓農民從勞動者轉換為管理者;在大量工業生產競爭的時代,傳統產業又如何展現其韌性?臺灣的大學與社區如何建構共學、共作、共創社會力行動網……值得一提的還有兩場跨宗教界的圓桌論壇,邀請臺灣深具影響力的宗教界代表聚首一堂,分享各自在社會創新領域的耕耘及成果,這項盛會,在臺灣可謂空前,備受矚目。

峰會辦理所在地的埔里鎮,在歷經921地震的衝擊、災後重建並邁向生態城鎮的過程中,顯示出深具「韌性小鎮」的特質。為歡迎各界來訪,以及展現在地熱情與活力,主辦單位於2月26日上午11時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方形劇場舉辦「韌性亞洲‧埔里交陪」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記者會,公布峰會系列活動與售票優惠方案。兩天的高峰會票價為1800元,主案單位特別推出早鳥票300張,凡在3月30日前預定者可享每人799元的優惠價;舉凡學生、身障人士、任職於NGO工作者及南投鄉親可享優惠價每人599元,可透過以下網址訂購(https://apsis.tw/registration_packages)。

記者會邀請到行政院林萬億政務委員談論政府部門對推動社會創新的政策構想,長期支持社會企業發展的星展銀行(台灣),也由資深副總裁廖郁毓代表出席,合辦單位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埔里鎮公所,分別由武東星校長和廖志城鎮長代表致詞。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為凸顯生活中的韌性故事,特別推出包含總獎金高達20萬元的【韌性故事】短片徵選(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oNqzD5rsT82vxdHB7),期望透過多元視角,用相機捕捉人們/社群面對逆境時的韌性精神,以激勵人心。
除高峰會外,5月4、5日兩天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大草皮還將舉辦「韌」社會創新嘉年華,活動包括35攤的里山好物區、16攤的生態城鎮放送區、20攤的飲食文化饗樂區,以及超過100個精彩案例的「韌」社會創新展覽,展現創生市集及案例;另有充滿在地魅力的「韌」社區小旅行﹔4月3日開始的「韌性亞洲藝起交陪」不插電石雕營﹔減塑工作坊等活動。透過這些多樣性活動,展現臺灣蓬勃的生命力。

記者會上,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埔里在地工藝家製作了象徵韌性的蝴蝶垂蛹logo木質拼圖,邀請出席的貴賓共同組拼,彰顯此次峰會主題及各單位的協力合作,同時宣告高峰會門票正式開賣。
記者會的尾聲,最後安排「韌性十足」相挺重建溫暖行動,主辦單位特別宣布義賣臺灣知名書法家陳世憲的十幅「韌」字書法作品,其所得將捐助日本能登半島的漆藝重建工作,讓曾是臺灣天然漆王國、一樣同遭地震重創的埔里鎮,發揮跨國界的互助相挺情誼,以文化的力量增進社會韌性。(圖/記者石振賢攝.2024.02.26.)

閱讀更多
雲林二二八77週年追思音樂會 敲鐘施放汽球體認和平包容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