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李竺恩

臺灣近年興起一波美術館建設熱潮,且不同於1980至1990年代集中在北、中、南三大城市(臺北、臺中、高雄)建立大型美術館的現象,新生自這波浪潮中的美術館多集中在以六都為首的地方縣市設置,例如臺南、嘉義、桃園與新北等,反映出地方政府對於藝文場館建設的積極性,展現文化平權在地化實踐的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於2018年成立的桃園市立美術館作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轄下的二級獨立機關,又因其特殊的編制而為人矚目。採以「一機關多場館」的組織方式運作──以母館(即「桃園市立美術館」本身)為主體,有機連動專注於不同主題的場館(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共同推動城市藝文生態的發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隨著行政體系的啟動,桃美館的硬體建設同步展開,並與城市區域發展規劃緊密結合,選址於中壢青埔青塘園區作為母館基地。自成立以來近七年時間,位於大園區的橫山書法藝術館(2021)與比鄰母館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2024),現已相繼落成並開館營運,昭揭其藍圖構想正逐步化為城市文化實景。

在館群建設日趨完備之際,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主任秘書暨現任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顧其2018年初任代理館長一職的經驗,分享了桃美館的成立初衷與未來展望。她首先強調,桃美館獨特的館群結構「絕非橫空出世」,其成立更反映著一股由下自上的民間力量。當地社群的需求與期待,為桃美館的創館規劃和服務對象帶來影響,奠下其地緣性的基礎。透過衛星式的館群編制,桃美館旨在鏈結各方能量,成為引領桃園文化發展的重要平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主任秘書暨現任代理館長張至敏。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集眾人之力與念想:桃美館館群形成

張至敏館長自2005年起擔任桃園市文化局視覺藝術科主管職,累積了逾二十年的實務經驗,深度參與地方藝文發展。她指出,文化局多年來推動了桃源美展、桃源創作獎及兒少美展等項目,透過公私部門的緊密合作,不僅交織出地方藝術創作者的人文網絡,更在策展、典藏、研究及公共藝術等領域打下基石,成為日後籌建市立美術館的重要養分。

2014年桃園升格為直轄市,在行政資源的充沛支持下,市府基於民意調查發現地方對美術館的高度期待,進而將其納入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規劃。之中特別是地方書法社群多年來的奔走與倡議,更直接促成橫山書法藝術館的成立,成為全臺首座由官方經營的書藝主題場館,展現深厚的地方動能。因此,張至敏館長認為桃美館的出現,不應僅片面地從政策角度來理解;而是可以關注其呈顯的是在各方多年來的耕耘下所逐漸導向的一種必然成果,實為地方文化能量的具體展現。

2018年,桃市府宣布啟動美術館計畫後,館員即進駐位在八德區置地廣場的空間(即桃園市兒童美術館mdash八德館),作為館群計畫籌建初期的基地,在此期間推動諸多業務項目。除了運用空間策辦面向兒少、親子觀眾的展覽計畫,包含跨館與故宮博物院合作的「『郎世寧.到此藝遊』教育巡迴展」、「寫一首春天的詩」等;以及連動橫山書法藝術館的「春仔串門子──春聯的再想像」、「玩筆弄墨──兒童書藝體驗展」等;也在文化局的業務基礎上作出提升,如獎項機制方面,將有二十年歷史、秉持創新精神的桃創獎轉型為「桃源國際藝術獎」,改採雙年制運作,透過不分類別的徵件,並籌組國際評審團,全面提升競賽層級,強化機構與全球藝壇連結。都為日後銜接桃美館群的正式運營,建立深厚的實務基礎。

座落在青塘園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於2024年4月啟動試營運,後方為尚在興建中的桃園市立美術館建築結構。圖 ∕ 吳俊毅拍攝,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美館與兒美館:容納創意實驗的藝術場域

桃美館本館與兒美館建築是由山本理顯設計工場與臺灣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聯手打造,其從「遊樂化」、「景觀化」的理念出發,將場館設計為兩座宛若「山丘」樣貌的景觀建築。這一大一小、兩相對望的子母建築,未來將由空中廊道連結彼此;在一旁青塘園區的綠意地景映襯下,成為城市中融合人文與自然的重要文化地標。

已在今年春天率先開館的兒美館,可謂臺灣2024年的藝文焦點之一。其建設作為桃美館館群的重要一環,呼應了分眾化趨勢,致力為親子及不同年齡層觀眾塑造豐富的參觀體驗。張至敏館長說,兒美館的設立初衷並不侷限在傳統的美術館定義來進行美學的教育養成,而是更為開放地將藝術視為觸媒,激發孩童對多面向主題之探索和思考。她並從當期展出的「新說小百科」一展,分享黃永松先生創辦《漢聲小百科》之宗旨:「以本土田野調查和訪問為骨幹,導引出世界性的知識,使孩子先找到知識最牢靠的立腳點,再產生放眼天下的求知熱情。」期待兒美館將持續秉承這種「百科全書」般的精神,透過新世代藝術視角,以兒童為主體策劃助於養成多面向、跨域視野的展覽。

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開館展「探險未來!」展場一景。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光盒作用」展場一景。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作為桃美館群的核心中樞,母館預計於2026年年底舉辦臺灣設計展。現正由館方、市府與建築師三方密切合作,確保場館規劃能符合未來多面向的使用需求。這座宏偉的三角體建築擁有比子館大五至六倍的規模,以挑高空間與彈性布局為設計方針,涵蓋:容納大型作品或實驗性創作計畫的展廳、可連結藝術作品與景觀的戶外露台,以及供觀眾休憩的咖啡廳飲食區等設施。張至敏館長表示,母館的規劃結合了館內同仁七年來累積的實務經驗,旨在發展更加全面的營運模式;宛若呼應其純白基底外觀的色彩涵義,化為一處可容納無限想像的空間,讓創意構想在其中滋養,為城市開創多元對話的可能。

橫山書藝館:書藝精神的傳承與再創

相對本館的綜合性面向,隸屬桃美館館群下、於2021年開館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則更專注在書藝文化的研究與推廣工作。其館名結合所在地的古名「橫山」,呼應其由在地書法社群倡議支持的成形契機,展現深厚的地緣連結與對地方人文精神延續的重視。然而,橫山書藝館的視野並不止於對地方書藝文化脈絡的爬梳與傳承。與此同時,積極向臺灣、亞洲,乃至全球範疇展望,以現代語境切入書法藝術來回應當代議題;並探索書藝的多元可能性,致力展現書法跨越時空的文化張力與藝術價值。

自開館運作三年以來,橫山書藝館秉持成為臺灣書藝文化核心基地與國際交流平台的目標,以兼顧傳統與創新的策略方向,開展一系列展演計畫,逐步積累專業能量。尤其包含啟動策展徵件計畫、規劃相關講座與工作坊,以及分年舉辦「橫山書藝獎」和「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由雙軌並進方式推動書藝研究/評論、創作/展覽,不遺餘力投入書藝人才的培力,旨在為書藝生態系打造健全發展根基。

橫山書法藝術館「美術館裡的『書』:韓國現當代書藝展」展場一景。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橫山書法藝術館「美術館裡的『書』:韓國現當代書藝展」國際論壇。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橫山書藝館在展演方面亦取得豐碩成果,包括策辦「橫山書藝雙年展」,以及今年兩檔重要的國際交流展覽mdashmdash「美術館裡的『書』:韓國現當代書藝展」與「翰墨無邊mdash國際書法名家邀請展」,均呈顯出館方與國際對話的深厚實力。對此,張至敏館長還分享了桃美館與一當代舞團合作的VR計畫《入流》--以橫山書法藝術館建築為場域,創造沉浸式的書法藝術體驗,向全球展示書法美學的當代性。此計畫廣受好評並獲國際讚譽,榮獲美國國際獎項協會(IAA)「繆斯創意獎」(MUSE Creative Awards)VR金獎及Experiential amp Immersive / Other銀獎,為桃美館的推廣工作增添信心與動力。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一當代舞團合作的VR計畫《入流》榮獲美國國際獎項協會(IAA)「繆斯創意獎」(MUSE Creative Awards)VR金獎及Experiential amp Immersive / Other銀獎。圖 ∕ 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從地緣性立基,建樹兼具全球視野的藝術觀

「典藏與研究」作為美術館的核心業務之一,牽動其整體營運方向。對此,桃美館則以「書藝研究」、「城市記藝」、「國際對話」三大軸線為收藏策略,回應館群多元特質,並建構兼具地方主體性與全球視野的文化觀點。

張至敏館長指出,自2018年成立以來,桃美館館藏經由文化局移撥、民間捐贈與自行購藏等途徑,現已累積豐碩成果。涵蓋在地重要前輩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包括油畫、水墨、膠彩、書法與水彩等類媒材,並收錄優秀青年及國際藝術家創作。目前,館藏總數量約1500件左右,且將繼續在此基礎上作調研與充實。待未來母館落成後,包含分館在內的藏品都將集中存放當中的專屬庫房;另由典藏研究團隊正致力進行的數位化工作,逐步實現館藏資源的公開共享,促進藏品的學術與社會價值。

與此同時,桃美館將持繼透過專題研究、學術論壇及出版品等企劃,從桃園出發,建立縱深與橫向結合的藝術史研究脈絡。她也期待在日後正式開館運作的桃美館裡能見到典藏與展示工作的緊密銜接。比方構思與地方藝術史相關的常設展示;或在機構策展中引入部分典藏作品,促進多方視野的融匯。

回望桃美館成立迄今的七年歷程,張至敏館長特別用一句「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來期勉,展現對未來的信心與期待。日後。桃美館也將秉持專業精神,持續完善館群運作。她相信桃美館能發揮「越在地、越國際」的精神,在穩固基礎上,凝聚在地社群,深化地方影響力;由開放、多元與前瞻的人文視野,積極拓展國際對話,書寫屬於這座城市的文化新篇章。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