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熱帶擾動成颱?吳德榮:週日後才明朗

三立新聞網
更新於 2018年06月01日03:22 • 發布於 2018年05月31日22:21

文/吳德榮

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昨(31)日台北高溫升至37.3度,再度擠進台北今年第3高,其他地區大致與前日類似。午後山區仍有雷陣雨,並擴及部分北海岸。今(1日)晨北台灣已有局部陣雨、氣溫略降,主要的對流在東部外海。

最新(31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1)日至週(3)日:滯留鋒南下至台灣;由於滯留鋒結構不強,亦無西南氣流伴隨,發生大規模、大量降雨的機率不高;但在滯留鋒附近發展岀「對流胞」帶來短暫、小範圍劇烈天氣的機率,還是存在,比較會發生在東半部及山區,其他地區的降雨比較弱,中南部平地降雨機率低。鋒後有些冷空氣,氣溫下降、北台灣轉涼。下週一(4日)滯留鋒減弱東移,西半部氣溫回升至33、34度,下週二、三(5、6日)再回升至35、36度左右,午後有局部雷雨,大部分在山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今日清晨北台灣氣溫稍降。(圖/中央社)

下週四(7日)之後的天氣,因為同時牽涉到在菲律賓東方海面及南海「熱帶擾動」的發展及動向,以及緊隨在其後,起源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另外就是弱的「滯留鋒」,彼此間產生的「交互作用」,使得大氣的變化更形複雜;只要模擬過程中,「熱帶擾動」及其他天氣系統的相對位置、強度及範圍大小與「實際」有一點小差異,最終都會累積成很大的誤差。即使最新(31日20時)歐洲、美國模式,模擬的7日20時天氣圖(圖),差異有比較縮小,但其「不確定性」還是很大。模式需得等到「熱帶擾動」發展得比較成熟時,模擬的「不確定性」才能降低。所以,想知道這些天氣系統是否會影響台灣?如果有會在何時?又會有多大的影響?必須等到週日後,才能逐漸明朗。

因此,在此之前,如果急著依據有很大「不確定性」的模擬,貿然去強調哪個「熱帶擾動」在何時成颱?何時影響台灣?其後西南季風又如何?不但不符合科學,也非明智之舉。反而,現在最該去強調的是,下週四之後鄰近台灣的,可都是具有威脅、不可小覷的天氣系統(熱帶擾動、西南季風、滯留鋒);提醒持續注意最新資料的變化,耐心觀察、才是上策。

▲圖:31日20時歐洲(ECMWF左圖)、美國(NCEP GFS右圖)模式,模擬的7日20時500百帕天氣圖,差異雖有比較縮小,但其「不確定性」還是很大。

更多熱門新聞: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36
  • 喬治
    下大點雨啦! 水庫都缺水,下雨比較涼
    2018年06月01日01:50
  • .皇弟
    台灣模式呢
    2018年06月01日01:57
  • 中央欺騙局的詐騙模式 拿別人的來作預報所以是別人不準不是你不準報幹的是吧就氣象預報就好好報弄得像連載小說
    2018年06月01日02:17
  • kttsao
    前兩天也是貴媒體的報導耶! 現在是怎樣? 新聞製造業?
    2018年06月01日02:46
  • Rice
    這天,他說,這個!騙人進來!無聊的操作
    2018年06月01日04:0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