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初一(1/25)日中午12時許,海巡署東部分署第一三岸巡隊接獲民眾通報,於長濱鄉台11號道83.5K處城子埔海灘上發現死亡鯨魚。海巡署第一三岸巡隊表示,立即派遣本隊人員前往處置,該鯨魚屍體將由成功大學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完成採樣後掩埋。
海巡人員抵達現場後,實施管制避免遊客好奇接近鯨魚屍體,並對鯨魚屍體進行丈量,長達24公尺,寬2.5公尺。海巡署第一三岸巡隊指出,經通報鯨豚保育相關單位辨識品種為「長須鯨」,因長須鯨體型巨大,將由國立成功大學鯨豚研究中心協助派遣人員到現場對鯨魚屍體進行採樣後,再以大型機具現地支解後掩埋;另本隊上午時段亦接獲民眾於督歷海灘、金樽休息區海灘等處發現死亡綠蠵龜,因死亡多時無研究價值,經臺東縣政府同意後就地完成掩埋。
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在其臉書貼文表示,大年初一下午在臺東長濱經過MARN通報,有1隻長度將近24公尺(經中心於晚上抵達後,重新丈量,其身長修正為20公尺)的鬚鯨類(判斷應該是長須鯨,提醒是長「須」鯨喔)死亡擱淺;很難過在其身體頭部中段,有環形繩索套住的情形,仍將進一步檢視細節做綜合判斷;中心在聯絡後,王建平老師與同人開車前往現場,待會即將抵達擱淺地點做現場環境做綜合評估,再進一步決定處理方式..。
根據維基百科就「長須鯨」資料整理如下:
1、長須鯨(學名:Balaenoptera physalus)又稱脊鰭鯨、真鬚鯨、剃刀鯨、鯡鯨或鰭鯨,是鬚鯨亞目中的一種水生哺乳動物;牠們是全球第二大的鯨,也是現存第二大的動物,僅次於藍鯨。
2、長須鯨的名稱來自於其日文名「ナガスクジラ」(nagasukujira)的漢字寫法,意思是「下顎喉腹摺的溝很長」,而不是「鯨鬚很長」的意思。
3、長須鯨的身軀長而苗條,全身大多呈棕灰色,下腹部的顏色較淺;現時所知,長須鯨最少有三個現存的亞種:北大西洋的北長須鯨,以及另一較大的亞種——南冰洋的南極長須鯨;在極地到熱帶地區的大型海洋中均可找到長須鯨,只是北極和南極附近的地區,以及大型海域附近的小水域找不到牠們;所有密度最高的長鬚鯨族群均分布於溫帶地區及水較冷的地帶;牠們的食物有小型的魚類、烏賊及甲殼動物(這包括糠蝦和磷蝦)。
4、跟其他所有大型的鯨類一樣,長須鯨在20世紀期間曾被大量捕撈,現時仍屬瀕危物種;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簡稱IWC)後來全面禁止所有對長須鯨商業性捕撈的行為,但冰島和日本仍然宣布其捕撈行動將會繼續進行;此外,人類在水上的活動亦對長須鯨構成很大的威脅,更甚的是,據有關的記錄,每年長須鯨與船隻相撞的次數極多,且往往都導致了該鯨的死亡。
第一三岸巡隊呼籲,東部海域常有保育類海洋生物迷航擱淺,民眾如有發現,請立即撥打海巡署服務專線118,由海巡人員協助處理,維護永續海洋資源。(照片由海巡署提供)
輻射魚吃多急速老化了?
2020年01月26日04:1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