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和碩賣iPhone中國最大廠區6成股權! 看懂童子賢「優雅的出走」

商周.com
發布於 01月09日01:00 • 侯良儒

這或許,是未來台灣新總統面對兩岸問題時,都能參考的身段與手法。

2023年12月28日,蘋果iPhone第二大組裝商、由「文青董座」童子賢創立的和碩,宣布將旗下昆山廠約62.5%股權,轉移給蘋果近年積極培植的紅色供應鏈「立訊」集團,這也是立訊過去3年來,第四度從台商手中接收工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和碩的iPhone製造基地,依成立時間分別是:中國上海廠、中國昆山廠、印度清奈廠,又以2014年建廠、公司名為世碩的昆山廠,為產能最大的廠區。

而今,這座最大廠區讓渡逾6成股權給立訊,等同交出這座廠的主導權,未來,這座廠等於是「立訊世碩廠」,和碩只是股東。

因此,和碩這則重大訊息,加上該公司在2021年時,也將旗下專司蘋果iPad金屬機殼的鎧勝賣給立訊,不禁讓人聯想,「童子賢是不是不做蘋果生意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藏在重訊背後的訊息:當股東、緩脫中

這有兩層意義可探究。首先,隨著立訊在2020年併購緯創的昆山廠、躋身iPhone組裝商後,就不斷分食鴻海、和碩的訂單。面對這種情況,訂單原本就相對少、一直處於「老二」地位的和碩,與其等著訂單被侵蝕,不如將工廠讓出,不僅可免於訂單縮減的虧損風險,還能當股東、分享立訊的經營成果。

第二層意義,則要放眼當前中美對峙下,全球供應鏈重塑的格局。從這個脈絡下,你會發現,童子賢正在施展的,是一種溫和且「優雅」的手法,實現客戶要他必須「中國+N」——也就是,在中國之外建立第二、或第三生產基地的要求。

一名科技業知情人士分析,同樣是把工廠「讓」給立訊,緯創的做法,是「一刀兩斷」,也就是將整座廠賣斷、從此撤出中國製造;相對而言,「和碩的做法,是讓立訊佔大股(佔過半股權),從主導方變投資方,並不算退出。」

這種「你儂中有我、我儂中有你」與陸商交叉持股的做法,好處是什麼呢?

答案是,避免被中國政府找碴,譬如動不動被查帳、公安進廠臨檢,「畢竟,中國這個國家,當前還是少招惹為妙。」該名知情人士說。

尤其,即使和碩讓出昆山廠的主導權後,該公司在上海、蘇州、重慶依舊有工廠,尤其和碩的上海廠,近年更為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的上海廠,就近生產中控電腦、ECU(電子控制單元)、家用充電樁。

「中國依然是全球製造業重要基地,不會有『絕對性質的退出』。」一名和碩高層向商周強調。

也就是說,當美國用一場貿易戰,逼得全球電子業從原本高度聚集在中國,逐漸走向分散化、區域化,中國,仍是屬於眾多的區域供應鏈一環,「只是比重不會像過去那麼高,但,還是有它的重要性。」台經院分析師邱昰芳指出。

加碼印度,扮演蘋果供應鏈「拓荒者」

對蘋果而言,也在採取「分治」策略,將供應鏈一分為二,「一條在中國,就是交給陸商製造,另一條,在印度跟越南,它交給台商製造。」邱昰芳說。

也因此,今年8月才會有外媒《日經亞洲》所披露的,蘋果預計要將20%、約4000多萬支的iPhone生產量,從中國轉移至印度生產;其後,同年11月,iPhone第一大組裝商鴻海便宣布,將砸下近500億元在印度擴大生產規模。

而鮮少人注意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和碩也悄悄在該國租下第二座廠區的土地。這是和碩去年九月在印度啟用首座工廠後,僅經過短短一年,再度加碼。

鴻海與和碩的佈局,更顯得出此刻的台商,在蘋果供應鏈裡扮演的,猶如「拓荒者」般的角色。

由於中印關係不睦,導致立訊赴印度建廠的計畫,屢屢遭該國政府刁難,讓蘋果在印度打造「第二條iPhone供應鏈」計畫,必須又要回頭仰賴鴻海、和碩等台灣電子廠,而這,就是童子賢拍板加碼印度的原因。

只是,與其他台商不同的是,為了不激怒中國,童子賢的策略是,即便加碼印度、減碼中國,但和碩並未輕易從對岸撤出;相反的,他是將公司變身成投資者,採取與陸商合資方式,與對方共同持有原本的工廠。脫,而不離。

當供應鏈重整、製造業從中國分散成趨勢,台商要怎麼因應客戶轉移產能的要求、又不得罪中國,童子賢猶如跳探戈的「優雅脫中術」,或許值得借鏡。

核稿編輯:吳中傑
責任編輯:林易萱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71
  • 太瞎,太晚撤,在唬嚨股民用的優雅美文。
    01月12日03:27
  • Y.H.Chiou
    説得很神的樣子…這是商業模式。
    01月12日03:31
  • harpoon
    反正趨勢就是需要跑了,就讓給接盤俠
    01月12日03:19
  • Lu Chun Chen
    其實應該是做蘋果的單沒有爆發性的成長了吧
    01月12日03:33
  • 阿泉大大
    老共會因為你的優雅而不把你吞噬嗎?
    01月12日03:3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