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多年,專家表示,肺癌若以五年存活率為標準,更實際作法是將晚期病患所需的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今年元旦起,擴大癌症篩檢預防保健服務,其中肺癌篩檢部分,男性從50歲下調至45歲、女性從45歲下調至40歲,將重度吸菸者吸菸史條件從30包/年,下調為20包/年。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今天在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指出,國內的肺癌患者逾半確診時已是晚期,篩檢當然非常重要,但靠篩檢找到第一期病人,五年後要改變存活率「太早了一點」,畢竟第一期到末期,還需要很長時間。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對於總統賴清德宣示2030年降低三分之一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楊志新說,肺癌是十大死因首位,降低癌症死亡率是重中之重,現在已經2025年,若以五年存活率當作標準,更實際的作法是,趕快將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
楊志新解釋,隨科技進步,第四期患者治療,已不再只是追求多活半年、一年,免疫治療透過打針的方式,讓T細胞再次認得、殺死癌細胞,約10%到5%的末期患者,五年後仍然存活,也沒有復發跡象,且免疫治療只要做兩年就好,不必終身做,比起標靶治療,花費是可以計算的。
他並呼籲,多數末期患者需要合併化學治療,現在只有少數鱗狀細胞肺癌納給付,其他腺癌部分仍在研議中,醫界、學界都在期待健保署擴大給付範圍,且限制也不要太多,可望讓更多患者得到適切照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