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早已是全世界許多人不可或缺的日常精神糧食,但真正好的咖啡怎麼沖泡?咖啡粉與水的比例是什麼?這麼多咖啡工具到底該怎麼選?自己研磨咖啡豆真的最好嗎?於是我們請來「咖啡專家」詹姆斯霍夫曼,回覆眾多咖啡愛好者們各種問題,並以文字精選10題為各位解惑!還加碼推薦各式實用的咖啡工具,讓各位咖啡迷汲取秘辛之外,還能真的自己動手煮一杯好咖啡!
1.咖啡最理想的溫度是?
若問的是沖煮咖啡,那大致來說接近沸點,是沖煮咖啡最合適的水溫。若問的是飲用咖啡,滾燙咖啡的味道,其實反而會不如接近體溫的咖啡,當咖啡從燒燙到怡人的溫熱時,味道會開始變得好非常非常多,所以讓咖啡在飲用前稍微冷卻,能賦予你更複雜、更有意思的體驗。
2.冷萃與冰咖啡有何不同?
人們對此壁壘分明,尤其在網路上。冷萃是冷咖啡,以冷水或室溫水製作,代表必須浸泡非常久,因為冷水不太善於從咖啡粉萃取出風味。至於冰咖啡是很濃的熱咖啡,直接沖煮在冰塊上急速冷卻,如此通常能獲得咖啡所有的複雜度,因為是用熱水沖煮的,但最後能有杯美味冰涼的飲品。
實用工具推薦
FELLOW SHIMMY 咖啡細粉篩粉器,NT$1,990
咖啡豆的研磨方式往往會影響一杯咖啡的風味,本款咖啡細粉過濾器,讓研磨後的咖啡豆只留下大塊豆渣,過濾掉所有細粉,讓咖啡保持在最佳飲用風味!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7ac150dc65892dd7d29cfaf/1:1/w_650,h_650,c_limit/86b524bac2d1f809108b5d93e5760200.jpg
3.咖啡粉與水的比例?
並沒有正確答案是偏好問題,但有些適用於大部分人的標準。詹姆斯會建議沖煮時每公升水用60克咖啡,或換算成比例一份咖啡比16份水,但也可是15到17,不過為了事半功倍,強烈建議使用電子秤!
4.自己研磨咖啡豆味道上會有差異嗎?
詹姆斯表示如果他可以強制全世界,一定會要求大家都試試看自己研磨咖啡豆,味道上會是非常巨大的差異!自行研磨咖啡豆真的很美妙,聞起來超棒味道也會好很多,就像每個人都有胡椒研磨器,然後願意為一道菜的一個小成分,多花一點心力,那更何況咖啡豆對咖啡來說是唯一食材,自己花時間就能享受到更好喝、更複雜、更美味的咖啡。
Coffee Culture Still Life. Electric Coffee Grinder Full Of Organic Arabica Coffee Beans Against Reusable Mug, Ambient Light, High Angle View, Copy Space
實用工具推薦
AdHoc MRS. BEAN陶瓷刀咖啡豆研磨機,NT$3,280
德國餐廚品牌 AdHoc 的 MRS. BEAN 陶瓷刀咖啡豆研磨機提供6段刻度,能夠精準掌控研磨粗細,而且手柄有節能曲柄設計,使用起來更輕鬆省力,也因為用的是陶瓷刀具,所以不只磨得均勻,也能保留咖啡香氣。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3c52b7e7b4466f8546e80d7/1:1/w_650,h_650,c_limit/b337c69b22f65ff946d9a29d85910de5.jpeg
5.拿鐵、馥列白、卡布奇諾之間的差異是?
它們有不同的歷史,在濃度與口感也有關鍵的區別。拿鐵可能是其中最淡的飲品,是種牛奶咖啡且可能有層薄奶泡。而卡布奇諾應是濃很多的飲品,講究的上方應有層很厚的慕斯型奶泡。至於馥列白則是紐澳的發明,處於前兩種之間,有著拿鐵的口感與卡布奇諾的濃度。
6.滴濾式與手沖式的差別?
其實成品差別不大。差別在製作的方法,若你在咖啡店看到「手沖」,指的可能是單杯製作的咖啡,有個圓錐體裡面放咖啡粉,然後從上方注水沖泡。滴濾則是濾式咖啡的一種,可能來自大量沖煮,可能來自手沖或家中的咖啡機,手沖只是滴濾中比較花俏的類別。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3c52df47b4466f8546e80d9/1:1/w_650,h_650,c_limit/1809f6367bf25e190a63b94b036ad9f8.jpeg
實用工具推薦
FELLOW STAGG EKG 電子溫控手沖壺 - 木柄升級款,NT$7,280
FELLOW是來自美國舊金山咖啡器具品牌的團隊,從2013年在募資平台上發起咖啡壺專案就一炮而紅,而這款升級版手沖壺有市面上唯一的PID自動控溫系統,可以設定40-100度C,恆溫60分鐘自動斷電,不僅安全,也幫你掌控沖煮咖啡的溫度,而且還有內建沖煮計時器,方方面面幫你確保咖啡的品質始終如一。也有不同ml數可選,滿足任何杯數需求。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3c52b7e89399ccdf9b83543/1:1/w_650,h_650,c_limit/d308662130bdcbe32d0093172b8a7ebd.jpeg
7.全浸式、濾式咖啡哪種更好?
這指的是市面上咖啡沖煮的兩大流派。全浸式會使用到像是法式濾壓壺,所有咖啡粉與水都會混在一起一段時間,然後再分離並過濾。對比濾式咖啡 靠的較是滲透作用,會將水倒在一層咖啡粉上,讓水通過並滲透過去。難易度來說,法式濾壓壺使用起來簡單好上手,比較推薦給各位。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3c52d9f6369f5a6e0c2b84a/1:1/w_650,h_650,c_limit/5699bbc9cdf8f826b820e97120806680.jpeg
實用工具推薦
FELLOW CLARA 法式濾壓壺,NT$4,580
FELLOW的手沖壺上市後好評連連,也靠它奠定了在咖啡器具界的地位。這款法式濾壓壺只需加熱水、攪拌、等待、按壓,四個步驟即可完成一壺好咖啡,壺內有標示咖啡粉、水位線提示,新手也容易操作上手。而且24oz的大容量,讓時間有限的你,甚至能一次為家人沖出更多好咖啡。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3c52b7cc28d687c02775a9a/1:1/w_650,h_650,c_limit/2e7dbd05b5b137c0a4488e913a7e3f13.jpeg
8.為什麼要把氮氣放進咖啡裡?
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首先看起來很酷,頂端有層泡沫看來很美。而且他們這麼做,原因跟啤酒這麼做一樣,能為飲品添加很棒的口感!讓你喝的是黑咖啡,卻有近似卡布奇諾的濃郁感。
9.聽說威士忌加在咖啡裡止咳效果很好?
詹姆斯表示無法評論這層面,但威士忌加入咖啡中的確很好喝。威士忌與咖啡是好朋友,且不僅是愛爾蘭威士忌,所有威士忌與咖啡都很搭,沒試過的話很建議。
10.關於400次咖啡?
400次咖啡因為只需要即溶咖啡、糖、一點水,以及不斷攪拌就能完成,因此成為大家困坐家裡時有趣又流行的甜點飲品之一,但雖然很好玩卻不是很好喝。
實用工具推薦
FELLOW Opus 錐刀磨豆機
FELLOW 所推出的咖啡工具,向來深受咖啡愛好者或專業咖啡師的喜愛,此次新款磨豆機高雅內斂的全黑色系外觀,讓人一早沖泡咖啡的第一眼就有好心情。技術上搭載專業級40mm六星錐刀,兼容義式及精品手沖咖啡,能烹煮出咖啡豆最純粹的香氣,還有多段式研磨刻度,以及不用校正、不用工具就能拆卸清洗,另外設有品牌標識性「離子除靜電技術」,有效解決飛粉問題,相當貼心!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4f83f6239b25ee1a948acd8/1:1/w_1000,h_1000,c_limit/Fellow_Opus_Launch_0003%E6%8B%B7%E8%B2%9D.jpg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4f83f634149724f2b8028ad/1:1/w_1000,h_1000,c_limit/Fellow_Opus_Launch_0018%E6%8B%B7%E8%B2%9D.jpg
FELLOW EDDY 拉花鋼杯,NT$1,500
這款拉花鋼杯可說是拉花界的瑪莎拉蒂,是許多拉花職人的秘密武器!特殊尖嘴設計讓流速更快、傾倒更流暢,拉花更細、作圖更精,無論你是新手或職人都絕對必備這款拉花壺!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7ac151f620a2ff803d9806c/1:1/w_650,h_650,c_limit/5418a54c1111be69566f55fb480a63f8.jpg
FELLOW 玻璃真空密封罐,NT$1,190
這款玻璃材質的真空密封罐,可以將咖啡連同包裝袋一同放入,內建真空幫浦,還有三種容量可選,這樣一來,你可以安心把你的咖啡豆放到裡面保存,避免氧化,延長50%的咖啡豆保存壽命!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7ac151f87210c6428036a6e/1:1/w_650,h_650,c_limit/237810b418a3efbc405e1ad5963c4636.jpg
FELLOW 卡特咖啡真空陶瓷保溫杯-寬口胖版,NT$1,190
泡完咖啡以後要帶出門,就需要這款保溫杯。寬口設計不僅可以輕鬆品嘗咖啡香氣,還可以直接用濾杯進行沖泡。保溫12小時、保冷24小時,帶出門便利又好看。
https://media.gq.com.tw/photos/67ac151f620a2ff803d9806b/1:1/w_650,h_650,c_limit/e43753234f42f3758c77dd47ab4d6cb3.jpg
想擁有更多厲害的咖啡工具?那你可以逛逛GQ SHOP量身打造的咖啡空間,讓你的每一天都能用好工具享受香濃咖啡!
更多精彩時尚風格內容,也請追蹤 GQ TAIWAN 以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