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觀念提昇,超市也紛紛設置「動福蛋專區」,然而站在蛋架前的你是否眼花撩亂:有的標「人道」、有的標「友善」,還有「非籠飼」、「散步雞」、「放山雞」,還有些添加特殊營養的蛋也放在動福蛋專區,各式標章與字樣擠在小小的蛋盒上,難辨真偽,到底怎樣才能選到確實符合動物福利的雞蛋?
《上下游》走訪各大超市調查,發現有些超市雖設「動福雞蛋專區」,區內卻有格子籠蛋混放。記者訪問多位專家歸納,只要認明「五章三詞」,就可以買到友善雞蛋。本文為您剖析蛋盒上動福標章的規定,比較國內三種友善雞蛋系統的認證細節,想買動福蛋的朋友,趕快看過來!
法定三種友善雞蛋:放牧、平飼、豐富籠
相對於傳統上將 3、4 隻母雞關在 A4 大小的格子籠中飼養,國際普遍認定:放牧、平飼及豐富籠三種飼養方式,為友善蛋雞的生產系統。
豐富籠也是將雞養在籠裡,但每隻雞可分配的面積有 750 cm2(略大於 A4 紙張 623 cm2),籠中有橫桿讓雞抓握,並有可供抓扒的地墊設備。平飼的雞隻在室內平面飼養,雞隻可自由走動、覓食、產蛋,並有棲架滿足牠們居高歇息的本能。放牧則容許雞隻在露天空間自由活動,牠們可進行沙浴、曬太陽,是相對最友善的飼養方式。
為追隨國際腳步,爭取動物福利,農委會早在 2012 年便邀集專家進行研議,並於 2015 年訂定「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建立友善生產雞蛋的統一標準,供業界參考。另外又於今年 4 月提出「指南」修正,進一步提昇蛋雞福利。
「指南」中除明確規定三種飼養方式需提供蛋雞的最小活動空間、棲架長度、巢箱數量外,亦要求蛋農不得強迫換羽,且淘汰後的動福母雞不得進入籠飼系統續養,同時應在禽舍內設置隔離病房,讓傷病母雞養病不受打擾等。
根據農委會畜牧處的統計,台灣每天生產 2,300 萬顆雞蛋中,約有 0.6% 為放牧蛋,4% 為平飼蛋,4.5% 為豐富籠蛋,換句話說,符合國家動物福利標準的雞蛋,目前不到一成。
「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規範三種蛋雞飼養方式比較
認明「五章三詞」 動福蛋這樣選就不會錯
國內目前有三個蛋雞福利認證單位:台灣農業標準學會(以下簡稱「農標」)推動之「人道」與「友善畜產」雙標章、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推動的「友善雞蛋聯盟」與「動物福利標章」雙標章,以及中央畜產會推行的「友善生產」。認定這五種標章,消費者買到的就是符合動物福利的雞蛋。
此三個單位皆為民間組織,認證辦法與費用皆與政府無涉,農委會認為動物福利雞蛋應由市場機制決定,而非政府統一管轄。目前除中央畜產會外,「農標」與「動社」皆採行雙標章認證。
另外,中央畜產會與「農標」皆以農委會「指南」為認證標準。「動社」的標準較為嚴格,只接受平飼和放牧雞蛋,不接受豐富籠飼養,以期與歐盟 2027 年全面禁止籠飼的目標看齊。「動社」也不接受平行生產,也就是說,牧場需全面為平飼或放牧,不得兼有籠飼的狀況。
友善雞蛋標章比較
另外,根據《食安法》規定,唯友善生產的雞蛋,包裝才可標示「平飼」、「放牧」或「豐富籠」,換句話說,蛋盒出現這三個名詞者,必須為友善雞蛋,否則就會因違反《食安法》而受罰。
至於其他看似友善的「元氣雞」、「散步雞」、「放山雞」等字樣,或是強調雞隻吃了什麼營養素,皆非友善雞蛋的標準用語。就超市系統而言,消費者認定「五章三詞」就不易被業者的廣告用詞誤導。
「人道」、「友善畜產」雙標章 橋接蛋農與消費者
「農標」是台灣最早推行友善雞蛋的單位,自 2007 年起便制訂人道/友善認證,更參與農委會「指南」草案制訂,對於推動台灣蛋雞福利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
「農標」表示,追求動物福利勢必提高飼主的成本,但社會進步也讓消費者願意吸納成本,學會推動友善雞蛋認證就是為了橋接雙方的需求,一方面協助業者建立友善雞蛋生產系統,同時讓消費者在採購上可以學會的認證為依循。
考慮國情與環境,同時達到生產、消費與動物三贏的局面,「農標」認為豐富籠是可行的方向,一味要求平飼與放牧,將導致台灣動福蛋的比例遇到瓶頸。
至於會內的雙標章,「農標」說明是先有「人道」標章,協同農委會訂出「指南」後,才又增加「友善畜產」標章。兩者皆要求友善生產,但「人道」會另外查驗牧場在文件留存、進出貨追溯等管理層面的技術。
「友善雞蛋聯盟」和「動物福利標章」只認平飼和放牧
長期在台灣推動動物福利,「動社」早自 2008 年就敦促政府朝友善畜牧之路邁進。2012 年歐盟禁格子籠後,「動社」也在台灣發起運動,一邊鼓勵蛋農轉型,一邊遊說通路採買。2017 年,「動社」更成立「友善雞蛋聯盟」,與願意友善生產的蛋農一起努力。
動社的「友善雞蛋聯盟」標章只針對平飼和放牧雞蛋,不包含豐富籠,也不能平行生產兼營籠飼。副執行長陳玉敏認為,豐富籠的飼養不符蛋雞天性,平行生產只養一部分放牧或平飼,其他仍是格子籠,這樣容易「混蛋」,恐有欺騙消費者之疑。
「動社」自行翻譯國際規範,邀請中興大學教授陳志峰與李淵百為顧問,與聯盟成員逐條討論國外規範在台灣的適用性,再制訂出「友善雞蛋聯盟蛋雞動物福利標準」這份比農委會「指南」更高標準的手冊,且所有審查項目公開透明,凡通過認證者才頒放「友善雞蛋聯盟」標章。
蛋雞運動起步後,又有消費者詢問「動社」該買哪家的奶、哪家的肉,「動社」因而推出「動物福利標章」,以整合所有友善畜牧的產品。陳玉敏提到,目前雙標章並行,待各牧場「友善雞蛋聯盟」標章到期,就會全面轉型為單一標章,以後不論雞蛋、牛奶、肉品,只要認明「動物福利標章」就沒有問題。
中央畜產會助農友「一站完成」雙認證
中央畜產會原為產銷履歷的驗證單位,2014 年農委會推出友善雞蛋生產指南後,因為蛋農申請產銷履歷需至畜產會辦理,他們便順道推出動物福利「友善生產」標章,服務農友們「一站完成」兩個認證。
驗證組陳小姐表示,為了鼓勵農友取得雙認證,因此在驗證費用上有所優惠,兩者只要 10 萬元即可,但若單單申請「友善生產」,費用約為 9 萬元。認證每年更新一次,農友重新申請時,驗證組會派人前往牧場查驗,符合農委會的「指南」規定後才會發放認證「友善生產」認證。
超市設有動福蛋專區 區內卻頻見格子籠蛋
許多超市陸續設置「動福蛋專區」,方便消費者採買。《上下游》調查五大超市,全台家樂福皆設有動福蛋專區,全聯及大潤發則有部分分店設置專區;Costco 只售動福蛋(豐富籠居多),因此不需設置專區;美廉社不僅沒有專區,動福蛋的品項也僅有一、兩支。
然而囿於空間受限,許多動福蛋與格籠蛋放在同一個冷藏櫃,「專區」形同虛設。《上下游》造訪三間家樂福,皆有動福蛋專區混入格籠蛋的狀況。桂林店店員表示,因為空間有限,格籠蛋有時會「借用」一些動福蛋的位子,建議消費者要認明標章。
《上下游》也造訪三間全聯,發現架上雖設了「動福雞蛋專區」的隔板,但區內擺的多數都不是動福蛋。全聯公關回應時表示,員工都經過良好訓練,可能是陳列蛋品時沒看清楚,才錯放位置。不過記者詢問士林中正店店員,他先指稱隔板應該只到九月底、忘記移除,後來又表示動福蛋缺貨,所以無法上架。待記者確認架上有動福蛋,只是擺放位置錯誤時,他又回應雞蛋是廠商自行上架,是廠商「見縫插針」才會造成混亂。
標章辨識度仍不足 學者建議應以級別標示動福程度
末端通路設了「動福蛋專區」卻又參雜格子籠蛋,不僅辜負友善雞蛋的蛋農,更有欺騙消費者之嫌。李小姐表示,如果要自己認標章,何必還設什麼專區?張太太則抱怨,標章滿天飛,怎麼認?更有不願具名的蛋農表示,為什麼不像有機蔬菜一樣,用單一標章、國家統一把關?
對此,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政府雖然鼓勵廢除格子籠,但目前不會設統一標章,比較可行的作法是在現有產銷履歷的架構下,納入動物福利的要求,這樣業者不必額外花費認證的費用,消費者又有溯源的保障,也就是說,未來會有「平飼產銷履歷」、「放牧產銷履歷」等。
江文全表示,畜牧處會先調整產銷履歷的認驗證基準,再整合《食安法》的相關要求後,希望年底前可以擬出具體的方向,明年正式上路。同時,明年一月一日起,雞蛋的生產方式將噴印在蛋殼上,消費者可以有更明確的判別方式。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王建鎧認為,從格子籠直接轉型為平飼或放牧並不容易,豐富籠不失為過渡性質的技術。他建議,與其要消費者記住平飼等專有名詞,不如標示不同級別,第一級最重視動物福利,以此類推,業者現階段可以作到什麼程度,就標示什麼級別、販售對等的價格,利用漸進的方式,慢慢幫助蛋農轉型,也方便消費者依自己的價值觀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