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渦輪癌一診斷就末期 最快當天恐致死」內容,提到新冠疫情過後,棘蛋白基因攻擊細胞的粒線體、造成渦輪癌。但感染科專家表示,「傳言的立論點完全錯誤」,除了新冠病毒以外,還有 4 種造成輕微感冒的「冠狀病毒」流傳在社區、人群中,「冠狀病毒」都有棘蛋白,棘蛋白不是「新冠病毒」獨有、新冠病毒的棘蛋白也沒有不一樣;而粒線體和癌症「完全無關」,傳言說法明顯錯誤。
渦輪癌一診斷就末期?最快當天恐致死?
原始謠傳版本:
2030年前可能出現「渦輪癌」!一診斷就末期 最快當天恐致死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隔科如隔山 非感染科醫師說法就要警覺
傳言提到「疫情過後小心棘蛋白基因所造成的癌症,也就是所謂的渦輪癌」。MyGoPen 致電諮詢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他表示「不是是醫師就懂疫苗、就懂感染症」、「問我骨科的問題,我也不會」,李秉穎強調說,術業有專攻,不只隔行如隔山,醫生隔科也是如隔山,講新冠的醫師,絕大部分都不是感染科醫師,這是民眾在看相關的訊息時要先有的警覺心。
沒有渦輪癌 傳言敘述誇大、「根本不存在」
傳言提到「疫情後出現渦輪癌,許多癌症一診斷就是第四期,多處轉移,也不知道從哪兒原生。從診斷到死亡,有幾個月、幾周、幾天,甚至是當天」。李秉穎強調,醫學上沒有「渦輪癌」,更沒有什麼最近很多癌症,一診斷就第四期的情況,從來没有渦輪癌、也根本不存在這件事,傳言說法錯誤。
冠狀病毒都有棘蛋白 過去早已不斷刺激人體
傳言提到「棘蛋白是新冠病毒最毒的部分」、「不論是感染或是疫苗注射,都會引起棘蛋白的毒性反應」、「棘蛋白可導致血腦屏障功能障礙」、「棘蛋白基因造成渦輪癌」。李秉穎指出,傳言說棘蛋白不停地刺激會造成渦輪癌,但其實人體每天都被棘蛋白不停刺激,只要是「冠狀病毒」表面都有棘蛋白,但不只是「新冠」病毒是冠狀病毒,還有其他 4 種引起輕微感冒的冠狀病毒,它們的表面也都一樣有棘蛋白,棘蛋白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就會對付它,人類並不怕它們,未來新冠病毒的演化也會走向「感冒化」,所有的人在新冠還沒有出來之前,就都已經被「冠狀病毒」的棘蛋白不停刺激,只是現在再被「新型冠狀病毒」的棘蛋白刺激而已,以前都沒事,怎麼會變成新冠以後,它的棘蛋白突然變成哪裡不一樣嗎?李秉穎強調「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傳言說法錯誤。
粒線體負責能量供應、與癌症無關
傳言提到「粒線體受損就是因為棘蛋白所引起」、「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廠,受損時最容易發生症狀的部位是心臟、眼睛、腦神經三個部位」。李秉穎表示,病毒感染時當然會傷害細胞、導致粒腺體出問題,但這是急性感染期的現象,急性感染期過後就好了,並不是一直持續性的慢性感染,冠狀病毒不會造成持續的慢性感染,不會持續地影響粒線體,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機、能量的大本營,「粒線體跟癌症的出現根本沒有關係」。
李秉穎強調,癌症的出現就是不停的慢性發炎、刺激,會引起癌症的「感染症」都是透過慢性發炎、不停的刺激細胞分裂,而如果分裂的過程中基因調控出問題,就會變成癌細胞,所以所謂的癌症就是細胞生長失控,細胞生長時路走歪了,李秉穎強調這跟線粒體「完全沒有關係」,粒線體是能量的供應,癌症是在細胞複製基因控制出問題,「傳言的立論點全部是錯的」。
李秉穎提醒民眾,傳言的內容和之前在講 mRNA 疫苗壞話的論調相似,講什麼 mRNA 疫苗不好、會傷害人體免疫系統等等,這些說法都是沒有根據的奇怪說法,呼籲民眾不要誤信網路傳言,應以有公信力的機構或單位為準。
結論
總結而言,「冠狀病毒」都有「棘蛋白」,新冠顧名思義就是「新型冠狀病毒」,在新冠以前的其他「冠狀病毒」早已透過棘蛋白不斷刺激人體免疫系統,新冠的棘蛋白並沒有不一樣,傳言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最毒、造成渦輪癌的說法錯誤,且醫學上並無渦輪癌。
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機、負責能量供應,癌症是細胞因為感染症等長期發炎刺激,而在細胞複製時發生基因調控失誤、變成癌細胞,兩者「完全沒有關係」。專家強調,有關棘蛋白、粒線體的說法,「傳言的立論點全部是錯的」。
衛教資源:
疾管署 - 「左流右新 健康安心」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同步開打
諮詢專家:
衛福部 傳染病防治諮詢會 預防接種組召集人、小兒感染科醫師 - 李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