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一分鐘改善腰痠背痛」的影片,片中示範握著門把,身體向後蹲、蹲到屁股碰到腳跟,能夠舒緩腰痠背痛,柔化退化性膝關節炎、退化性髖關節炎等說法。但專家表示,有助於緩解退化性膝、髖關節炎的動作很多,深蹲的各種變化動作也很多,而鍛鍊核心肌肉本來就有助於改善腰痠背痛,每個人關節退化、關節炎的情況不同,民眾應該視個人條件練習適合的動作、不必一昧追逐特定動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復健運動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握門把向後蹲改善腰痠背痛?
原始謠傳版本:
1分鐘改善腰酸背痛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有用的很多 不必拘泥特定動作
傳言提到「雙手緊握門把,髖往後、膝蓋不彎曲,屁股碰到腳後跟」的動作。MyGoPen 致電諮詢臺北市中山醫院骨科醫師、長庚大學助理教授王瀅智,他表示這個動作能讓膝關節和髖關節附近的肌肉、軟組織、韌帶伸展,就像熱身、拉筋的效果一樣,有助於增加軟組織的柔軟度、鍛鍊肌肉力量,有助於「預防」膝蓋退化、髖關節退化,可以說成有「保養」的效果,但是對於已經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退化性髖關節炎的病患來說,並不具備有「治療」的效果,已經關節炎的病患這樣做頂多只能稱為有「緩解」效果,讓發炎的肌肉、軟組織因為伸展而舒緩,王瀅智強調,醫師平常就會要求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做一些伸展舒緩的動作,傳言所示範的動作雖然沒錯,但也不是唯一、或是特別有效,只要能夠伸展舒緩關節周圍,訓練軟組織、肌力的動作以增加關節的穩定度都是有益的,民眾也不用迷信或追逐特定動作,每個人膝蓋、髖關節的軟骨磨損、韌帶損傷的角度或程度可能都不相同,適合的復健、訓練也不盡相同。
傳言還提到「做這個最安全,不會傷到自己」。但王瀅智指出,影片中示範的角度非常大、雖然有說「慢慢推撐起來、慢慢折它」,但最終的關節形成的角度非常大,不過每個人的肌肉、韌帶柔軟度不同,每個人做到自己能做的角度就好、千萬不要勉強,如果做到某一個角度覺得吃力、或甚至會痛,那就是應該停下來的警訊,應該視個別差異、漸進式的增加角度,而不是一下子就做到大角度,臨床上常有病人自述說昨天去重訓做太多、結果肌肉拉傷了,那邊痛、這邊痛等等,過度使用、不當使用都會造成運動傷害,例如膝關節上方的股四頭肌、旁邊的側韌帶、前方的髕骨韌帶,以及髖關節附近的臀大肌、臀中肌都有可能受傷。
角度、運動量因人而異 小心運動傷害
傳言還提到「關節退化只是纖維化,所以把它柔化」。王瀅智指出,退化性關節炎顧名思義就是「發炎」,不管是軟骨發炎、軟組織發炎,總之就是有東西發炎所以病人才會痛到舉步維艱,而纖維化通常是細胞組織受傷之後,靠著身體的修復功能、纖維細胞過來修復所造成的,那是更後面的事情,傳言不說發炎、直接說纖維化,缺乏疾病的背景及脈絡,易使民眾錯誤認知、易生誤導。
由上述專家所說可知,傳言受限於片長、篇幅,只強調單一動作的效果,未提醒怎樣避免運動傷害、衛教其他動作也有效等,傳言說法易造成誤解。
王瀅智強調,以膝關節為例,膝蓋骨頭末端的軟骨、脛骨、半月軟骨等,在整個膝關節活動都扮演不同的關鍵角色,一旦哪個出問題就會影響整個關節,訓練膝關節可以坐著抬腿,訓練髖關節則能深蹲、抬腿;傳言分享示範伸展舒緩動作立意良善,若能加上推廣各種動作、鼓勵病患建立長期習慣,並且提醒運動傷害,則對病患幫助更大。
資料來源:國健署 長者居家來運動 抵家增肌顧健康
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除了示範特定的有用動作之外,最好也應該鼓勵或提及多運動、很多動作都有用、適度即可避免運動傷害等觀念,以免民眾誤以為只有某個動作有用而盲目吹捧、跟風,忽略過度、不當使用的風險。臨床上醫師也會衛教病患利用身邊物品、場景運動,例如肌力不夠的病人可以先扶椅背淺蹲、靠牆深蹲等,握門把深蹲、且蹲到底,算是深蹲的各種延伸,提醒民眾循序漸進、依個人情況調節關節角度及運動量,以免保健強身不成反而運動傷害。
衛教資源:
遠東聯合診所 - 遠東醫訊:僵硬、疼痛 談退化性關節炎
諮詢專家:
臺北市中山醫院骨科醫師 - 王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