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手頭可自由運用的現金,去找出營運穩健的公司,在談完幾個常見的評估指標(本益比、EPS、ROE、負債比、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後,接下來要談的就是自由現金流量,主要是因為會計上是採用應計基礎,有營收並不表示有現金,而學會看現金流量,能盡可能地避開「財報造假」的公司。
運用自由現金流量衡量盈利》優先查看數字成長的公司
首先一樣先看到自由現金流量的公式:營業現金流量-必要資本支出,其中的營業現金流量,是表示公司有實際收到的錢,而必要資本支出就是指:營運需要的資本還有稅金等需要繳納的費用。
大家都清楚,在存錢時,你每個月能花費的錢=薪水-負債-固定支出-儲蓄,而手中這些能花費的錢,你可以選擇是否要多儲蓄或是自我投資,甚至想要買個掛布裝飾房間,而當你加薪後,原本的負債、固定支出未變的情況下,「每個月能花費的錢」(自由現金流量)如果出現成長,就表示你有辦法去做更多的事。
自由現金流量長期為負》風險承擔能力相對較小
會強調現金流量,就是因為營運一間公司也是相同的,你每個月收到的現金就像是薪水,得先扣除應該要支出的廠房、器具成本以及負債,然後再扣除要給股東的股利等等。最後剩下來的才可以自由運用,這部分的資金,可以用於增加股利發放,或是把握機會擴廠,甚至在出現匯兌損失時能夠避險;相對來說,自由現金流量較小,甚至長期為負值的公司,風險承擔能力就相對小很多。
自由現金流量為正的公司》較能把握住市場轉機
這部分同樣以早餐店為例子,在煎台、冰箱等機器定期維護,還完創業青年貸款每月應繳金額後,最後買進餐點材料。假設,你發現一個餐點有機會廣受歡迎,研發+營銷費用只要一個月5萬,而手邊還有100萬,那麼一般人大多會把握這個機會,只是在創業初期,如果你所有的現金流都卡住,在買完餐點材料時只剩下15萬,考慮到每個月有固定要還的青年貸款壓力,新品雖然可能熱賣,但每月5萬的費用,就不一定會進行考慮,因為你需要留應變用的資金。
自由現金流量長期為正》盈餘有機會跟著成長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自由現金流量是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標之一,表示公司可以自由使用的現金餘額,如果數字長期呈現成長,可能表示公司營運看好,盈餘將有機會跟著成長。同理,如果長期為負,不僅無法把握投資機會,還可能出現負債持續增加的情況,所以在運用上,除了以自由現金流量長期保持正數做濾網找尋績優股,也應留意自由現金流量轉負的公司,是否需要汰弱留強。
自由現金流為負逐年擴大》華映:財務危機早有預警
這邊以成立於1971年的面板五虎中一員的華映(2475)為例,在2018年12月13日驚爆財務危機,並於2019年1月發生10億元本票跳票,導致掛賣爆天量,而仔細看近10年的自由現金流量,在2014年開始,自由現金流量轉負,並於2015年開始逐漸擴大,至2017年時已高達-263億7,900萬元,而華映(2475)在2015年處分一座4.5代線予子公司凌巨外,2016年5月24日代子公司公告,處分廈門華僑電子(股)公司普通股,於當年度Q2認列處分利益約人民幣2億7,000萬元,而子公司華映科技(集團)在2016年9月13日,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增資發行約9億5,000萬股,募資100億人民幣,且2016年10月10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都貢獻台灣母公司淨值,但2017、2018年的自由現金流量也都未能轉正。
月營收遞減+自由現金流不足》近幾年資金壓力令風險擴大
雖然2016.H1處分華僑電子(股)公司,普通股認列處分利益約人民幣2億7,000萬元,2016.H2子公司華映科技(集團)完成募資,於深圳交易所上市,貢獻淨值。但華映(2475)母公司本業仍未見起色,由下圖可看出營收呈現逐步衰退,加上剛剛提及的自由現金流量,也於2017年持續擴大,可看出2018年底的財務危機已有前兆。
快速總結》
由於在股市中,可能常看到有短線題材激勵,導致股價飆漲,但最終仍會回歸基本面,去看是否有實際的收入,所以我經常會運用自由現金流量,去檢視個股的安全狀況,最後附上以近5年自由現金流量為正,且近3年自由現金流量遞增,近5年平均ROE>15%、年度EPS>現金股利等4個較嚴格條件,去篩選出的18檔高質量穩健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菜圃股倉
●小檔案_菜圃股倉
原本偏好儲蓄,但大三(2007年)時,朋友分享在股市的獲利過程,讓我開始對股市好奇。工作後,用5年實踐坊間各種儲蓄法來存本金,後來持續學習投資,順利再將本金翻倍,目前撰寫軟體教學及儲蓄銜接股市初階的文章,協助初學者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法。
延伸閱讀
▶存股》達人挑股+Smart核對年報,2019年Q1存股名單懶人包
▶地雷股清單下載》華映將下市,台股還有115家隱藏地雷股…3招教你檢查手中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