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大裁員後怎麼取回員工信任?領導者得從 3 個地方著手,挽救「雇主品牌」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23年06月14日07:40 • 發布於 2023年06月14日05:21 • 盧廷羲

美國梅西百貨(Macy's)2020 年宣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解聘 4000 名員工。《CNN》報導,這次裁員占整體員工 3%,預計每年可替集團節省 6.3 億美元(約新台幣 189 億元)。

裁員之後,梅西百貨 2022 年營收、每股收益,都比 2021 年下滑,今年又將關閉更多門市。數據分析諮詢公司 GlobalData 董事總經理尼爾.桑德斯(Neil Saunders)指出,梅西百貨未來會遭遇更多挑戰,包含通貨膨脹、潛在經濟衰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裁員,是解決企業營運不佳的萬靈丹嗎?

華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亞當.科布(Adam Cobb)指出,裁員是「短期主義」的勝利,對於多數企業而言,勞動力占據很大成本,但事實上,並沒有研究顯示,裁員一定能解決公司經營疲軟、萎靡不振等問題。

相反地,企業裁員至少會帶來 2 項直接衝擊,企業形象受損,以及財務上的損失。伊利諾伊大學(UIUC)厄巴納 - 香檳分校(Urbana-Champaign)商管副教授傑弗里.洛夫(Geoffrey Love)研究發現,曾經大規模裁員的公司,在《財星》(Fortune)最受讚賞公司(The Most Admired Company)的排名都會下滑。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避免惡意解僱傳言散布,領導者要先取得內部認同

《哈佛商業評論》在〈哪些公司在裁員上仍然犯錯〉(What Companies Still Get Wrong About Layoffs)指出,在當前環境下,訊息傳遞的速度愈來愈快,很可能員工發布一則推特(Twitter)、Slack,解僱傳聞立刻散布,企業的決策好壞,也會被放大檢視。

為了維持企業形象與聲譽,首先要得到員工認同。第一,重新定義裁員後的企業價值觀、企業文化。〈裁員後如何修復公司文化〉(How to Fix Company Culture After Layoffs)提到,當員工知道自家公司與競爭對手有何不同,77% 的人會計畫留在公司至少 1 年。

其次,訂定「工作心理合約」(job's psychological contract),指雇主與員工之間不成文的、無形的協議,包含了非正式承諾、期望。激勵團隊只要達成某個目標,有機會獲得升遷、加薪。這個舉動看似簡單,卻很重要。裁員會對員工造成心理影響,像是「工作能力這麼強的同事,竟然也被解僱」「我留下來也沒有前景」等焦慮感。

第三,增加決策透明度。盡可能向員工表明,往後的業務進展是什麼、公司將如何做新的決策。透過這點,能闢除謠言,畢竟任何不利訊息,都可能對企業形象造成傷害。

計算直接的財務損失,以及資遣後的隱性成本

裁員會產生直接成本,例如資遣費,以及大量重組團隊的費用,影響企業利潤。例如,當臉書(Meta)開除 1 萬名員工,把他們的薪水乘以 4~5 個月,就是一筆數目不小的資遣費。

實務上,計算資遣費有幾個步驟。首先,釐清被解僱的員工,分別的年薪。其次,計算員工的年資,像是 20 年、15 年、1 年的員工,分別會得到不同資遣費。
曾與微軟(Microsoft)、勤業眾信(Deloitte)共事過的企業教練喬爾.加芬克爾(Joel Garfinkle)說,領導者分享愈多公司的財務訊息,愈有機會在裁員後取得員工信任,「你要和團隊溝通,為什麼裁員後可以提高生產力與獲利能力。」

更重要的是,還要計算裁員後的隱性成本。舉例來說,員工因為不安定、情緒受影響,生產力與創新能力也下降,這有可能使公司營運數字下滑。這些隱性成本較難被量化,但管理者至少要衡量出一個範圍。

最後,思考幾項節省成本的方式,以利在裁員之後,維持財務上的穩定。比方說,高階主管主動降薪、把部分工作自動化或外包、減少不必要的開銷,在危急時刻重新分配預算規畫,都能有效控管成本。

延伸閱讀

Nokia 曾因大裁員遭抵制,慘賠 2 億歐元! 企業解僱前應做的 3 準備
裁員過後,逾 7 成「倖存者」工作效率下降!解僱怎麼解才不會動搖軍心?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