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婦喘2年才就醫 揪出心臟宿疾復發

中華日報
更新於 2022年07月22日22:03 • 發布於 2022年07月22日22:03
馬偕醫療團隊呼籲,先天性心臟病人長大後仍要持續追蹤。(馬偕提供)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56歲的王女士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於7歲時接受心臟手術,但殘存宿疾仍大不掉,近期又衍生肺積水及肺動脈高壓毛病,醫師提醒,小病人長大了,殘存病灶對病人是一大折磨,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更需要跨科別團隊合作,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資深主治醫師陳銘仁教授表示,王女士是先天性心臟病患,小時曾動過心臟手

術,也因為心臟宿疾,身材十分瘦小,多年來除了激烈活動外仍能正常過日子,不過,先天性心臟問題成為不定時炸彈,3年前開始易喘、身體出現水腫。

陳銘仁表示,王女士心臟問題包含殘存心房中膈缺損、心室中膈缺損、二尖瓣及三尖瓣逆流等問題,且已產生二尖瓣膜硬化,主動脈下方的左心室出口阻塞,引起肺水腫,肺動脈高壓,合併下肢水腫、腹水及腸胃道出血等心衰竭症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馬偕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吳懿哲教授表示,病人到門診時主訴「其實已經喘了2年了」,為了讓病人放心並能了解完整的醫療計畫,成人先天性心臟病醫師結合兒童心臟科醫師、心臟外科醫師一同參與術前的評估與討論。

王女士的先天性心臟問題,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前年初因咳血入住加護病房時,還曾在床邊舉辦人生告別會,幸經團隊的治療能夠平安出院。

王女士自承是個不配合的病人,但看到團隊為了她一直努力找到合適醫療方式,決定於去年4月下旬接受心臟手術。

手術由馬偕心臟外科張重義教授主刀,為病人置換心臟二尖瓣瓣膜,切除造成左心室阻塞之纖維化心肌,修補三尖瓣及殘存的心房中膈及心室中膈缺損,體外循環暨心臟手術時間達4小時,術後在妥善的照料之下,除了原本的腹水問題全面獲得改善,住院期間還養胖了1公斤,平均的肺動脈壓自開刀前的42mmHg(肺動脈高壓定義為≧25)降至20mmHg且持續好轉。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