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無痛分娩,還是會痛?」「自然產比剖腹產容易發生尿失禁?」「我怕吃全餐,直接選剖腹產就對了?」準媽咪考慮自然產前,除了要跟自己的婦產科醫師溝通與討論,有些事也需要先搞清楚,才知道哪一種生產方式適合自己。
文/康巧鈺醫師(臺大醫院婦產科)
什麼是自然產?自然產的優點與缺點
自然產即所謂的陰道分娩,這是自古以來人類延續生命採用的主要方式。除了多數人既定印象裡、在產檯上的那種方式外,還有很多不同自由體位的生產,近幾年,開始被大家認識的「水中生產」也是其中之一。
相較於剖腹產,自然產的產後感染率、泌尿道感染率相對低,產婦傷口的復原時間短,住院時間連帶縮短,加上母親恢復快,很快就能哺餵母乳、與寶寶接觸,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
不過,自然產的不確定性非常高,除了無法知道「什麼時候要生」外,產程長短更是難以預測,包括產婦子宮的收縮狀況、子宮頸開的速度、寶寶的大小和母親骨盆腔的大小等,都是產程快慢的影響因素。
當然,自然產也不一定完全順其自然。例如,發生產程較慢的情形時,可以透過藥物輔助來幫助子宮頸軟化及子宮收縮。若內診時,子宮頸與胎頭下降的情形不理想,也可以可提早轉為剖腹產,讓生產過程更順利。
我適合自然產嗎?哪些情況需要謹慎評估?
懷孕30周後,胎位大致上就能確定了。一般情況下,胎頭朝下的頭位(即胎位正)且先前沒有接受過子宮手術,是可以以自然產為目標的。但胎位不正、雙胞胎或前胎剖腹,仍希望自然產的的孕婦,也可以跟自己的產科醫師提出並討論。
為什麼接受過子宮手術的孕婦,想要自然產需要做仔細的評估呢?因為不論是傳統剖腹切除或腹腔鏡切除手術的傷口,經歷陣痛可能會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其中,產科醫師最在意的,是接受過子宮肌瘤切除術和子宮肌腺症切除術(包括傳統剖腹、腹腔鏡微創、達文西手術)及極少數的子宮角外孕切除術。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孕婦本身的病史、胎次、胎兒大小、胎位等都必須要列入生產方式的考慮。尤其建議有接受子宮肌瘤手術的孕婦,帶著之前手術的紀錄,再跟目前的產檢醫師認真仔細討論。
聽說無痛分娩,還是會痛?關於減痛分娩
減痛分娩指的是在硬脊膜外給予止痛藥物。以往有很多人把減痛分娩稱為無痛分娩,甚至以為產程完全感覺不到疼痛。事實上,產婦在生產過程仍感受得到子宮收縮,這樣才能知道如何出力。
關於減痛分娩有不少「聽說」需要被導正,包括延長生產時間、容易生不出來而改成剖腹產、產後易頭痛或腰痠背痛等錯誤迷思,在近代期刊報導已被各個擊破。最新文獻指出,使用減痛分娩並不會顯著延長產程,剖腹產機率也不會因此增加,產後腰痠背痛也與脊椎打針無明顯相關性。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就是「不需要等到開指才能打減痛」了。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和麻醉科醫學會的最新建議,已修正為「只要產婦覺得有需要,就可以打減痛」這將讓媽媽有足夠的體力休息,增加等待自然產的耐心。
不想尿失禁、吃全餐…直接剖腹產就對了?
「自然產將來引起尿失禁、骨盆腔損傷的機率,真的比剖腹產高嗎?」其實,孕期體重和腹壓的增加,本來就會增加骨盆底肌肉鬆弛的機會。也就是說,並非選擇剖腹產就可以預防尿失禁。研究統計也顯示,產後發生應力性尿失禁的風險,自然產僅稍高於剖腹產,產婦年齡、體重和懷孕時的狀態,才是日後尿失禁的最主要影響因子。
臨床上,確實遇過很多孕婦因為害怕「吃全餐」而一開始就有優先選擇剖腹產的念頭。目前醫療技術上,已經有很多客觀指標可供參考,如骨盆腔攝影(判斷胎頭和骨盆腔相對寬度)、超音波可偵測子宮頸軟化度(判斷是否比較容易進展)等,近年來,尋求更為精準預測產程的輔助、以減少不必要的催生,亦是產科研究發展的走向之一。
🐰嘉𓆩(๑•̀⌄•́๑)𓆪 體力好的人就自然產吧!
05月30日20:00
天佑 寶貝,穿個好衣服。也好入眠。情緒會更好!
點擊開啟shopee.tw/ka2zdco_o9
進來看看。
05月30日05:2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