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人類大腦思考速度的極限:「每秒 10 位元(10-bit)」

明日科學
更新於 19小時前 • 發布於 21小時前 • 高 詩豪

當感官系統像光速列車般狂奔,大腦卻像老爺車般慢悠悠地運轉,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研究揭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發現:人類大腦的「思考速度」極限只有每秒 10 位元,這比我們的感官系統處理資訊的速度慢了1 億倍。簡單來說,我們的感官每秒能捕捉到高達一兆位元的環境資訊,但大腦只能從中選出 10 位元進行思考與決策,彷彿從狂風暴雨中撿起一滴水。這項研究發表於《Neuron》期刊,由 Markus Meister 教授領導,研究生鄭潔瑜(暫譯,英文名Jieyu Zheng)主導完成。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慢速大腦的「資訊悖論」

從閱讀、寫作到打電玩,甚至解魔方等人類行為,研究團隊分析了大量科學文獻,計算出人類思考的速度極限是每秒 10 位元。這個數字讓人驚訝,因為大腦擁有超過 850 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理論上能處理遠超 10 位元的資訊,為何我們的大腦如此「低效能」?

「這是一個矛盾,」Meister 說,「我們的感官系統如同超級電腦,狂收海量資訊,但大腦卻只挑出 10 位元用來理解世界與決策。大腦到底做了什麼過濾動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個研究還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的大腦只能「一心一用」,無法像感官系統那樣多線程處理資訊。例如,下棋時,棋手只能逐一思考未來幾步棋,無法同時推演多種棋局發展。這可能與大腦的演化有關。

最早的神經系統存在於用來「導航」的古老生物,幫助牠們靠近食物並遠離掠食者。如果人類的大腦是從這類「單一路徑導航」系統進化而來,那麼「一次只想一件事」就變得合理了。

「人類的思考可以看作是在抽象概念的空間中進行『導航』,」鄭潔瑜表示,「這種『單一路徑』的限制可能與大腦結構息息相關。」

快感慢思?  受限大腦的「單一路徑」

這張表格展示了不同人類行為的資訊處理速率(位元/秒),如物體辨識最快(30-50 位元/秒),閱讀速率約 28-45 位元/秒,而盲眼速解魔方和打字的速率則約為 10-12 位元/秒。這些數據揭示了大腦在各種任務中的資訊處理能力,並反映出不同活動的複雜程度與效率差異。(圖/《Neuron》)

許多科技大佬夢想通過「腦機介面」讓人腦與電腦直接連結,實現超高速溝通。但這項研究潑了一盆冷水:即使與電腦相連,我們的大腦傳輸速度仍受限於每秒 10 位元。換句話說,就算插上 USB 連接線,你的輸出速度也不會超過一隻打字速度一般的手指。

研究團隊認為,這一慢速極限可能是人類祖先適應生存環境的結果。「我們的祖先選擇了變化緩慢的生態位,使得 10 位元的思考速度足以應付生存挑戰,」Meister 解釋,「這種速度極限只會在『緊急情況』下用上,大多數時候,世界變化得足夠緩慢,讓我們能悠閒應對。」

這項研究揭示了人腦運作的驚人悖論:我們的大腦看似低效,卻有條不紊地在海量資訊中萃取關鍵,讓我們在複雜的世界中生存。這也為未來神經科學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讓我們進一步理解大腦如何「用慢制勝」,成就人類獨特的思考能力。

下一次發呆或走神時,不妨想想:也許這就是大腦在 10 位元的速度下,努力過濾資訊的最佳表現!

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Neuron》。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J. Zheng (CC BY 4.0)

圖片來源:Neuron (CC BY 4.0)

參考論文:
The unbearable slowness of being: Why do we live at 10 bits/s?Neuron

延伸閱讀:
1、人類憑什麼成為地球主宰?一個關於開放性的新假說

2、人類大腦最詳盡地圖誕生,揭示無限神秘的神經「比薩餅」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