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沒有韓裔、亞洲臉孔還能叫K-POP男團?韓流再進化!看它如何席捲全球

商周.com
發布於 08月14日01:00 • 陳育晟 編譯

一個韓流的全新里程碑出現了。8月初,史上第一支由5位英國人、全西方面孔組成的K-POP男團,正式在倫敦出道。

他們的團名叫Dear Alice,成員年齡從18到23歲不等,是由曾打造Super Junior等天團的韓國SM娛樂、網路巨擘Kakao旗下的娛樂公司,還有英國Moon&Back Media聯手打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5位成員先在英國參加試鏡,錄取後到韓國接受SM、Kakao包括聲樂培訓、舞蹈編排、音樂製作的百日嚴格訓練,才有資格出道。

為擴大粉絲群,K-POP出海策略再進化

《朝鮮日報》(The Chosun Daily)描述,他們在記者會上雖以正統英式英語喊出團名,卻是用傳統K-POP風格自我介紹,「即使沒有任何韓國成員,卻是不折不扣的K-POP團體。」甚至,連他們出道記者會的背板上,也大大地強調「Made in Korea」(韓國製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事實上,這是K-POP的出海策略再進化。

近年,韓流的國際化早有脈絡可尋。加拿大媒體《The Conversation》指出,面臨人口高齡化、國內音樂市場飽和、演藝人才短缺,韓國政府也推出「韓流文化培訓簽證」,允許在當地就讀K-POP或表演藝術的外國人居住兩年。

而韓國音樂界也積極將觸角延伸到國際,早期K-POP團體多由長相、文化習慣類似韓國人的亞洲成員組成,但過去幾年BTS(防彈少年團)、BLACKPINK在全球大受歡迎,並和酷玩樂團(Coldplay)、女神卡卡(Lady Gaga)等頂級歌手合作錄製單曲,讓音樂人發現K-POP足以動員國際觀眾的潛力。

因此,分別在2020、2022年成軍的Stray Kids、New Jeans團中出現澳洲籍成員,但全是亞裔。去年底推出的兩個K-POP女團KATSEYE、VCHA則在韓籍、韓裔成員外,進一步加入西方面孔成員,並選擇在美國先出道,而非亞洲。

後兩個有西方成員加入的團體,雖還沒在美國音樂排行榜取得顯著成功,但音樂評論家林熙允(音譯)表示,K-POP具有高度視覺性,粉絲對外國K-POP成員如何適應韓國風格音樂、舞蹈和妝容都很有興趣。

為了爭取更多粉絲,K-POP歌曲內也出現更多英語。由韓國音樂內容協會管理的排行榜Circle Chart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榜單內由K-POP女團演唱的熱門歌曲,有41.3%歌詞是英語,和2018年同期18.9%相比,增加逾一倍。

與此同時,K-POP男團歌詞雖也加入大量英語,但速度相對較慢,而這也造就Dear Alice以5位全英國人陣容填補市場缺口的機會。

結合多國資本,不再只由韓國公司主導

但是,這樣的團體,還能稱為K-POP嗎?

《朝鮮日報》指出,Dear Alice與其他含有外籍成員的K-POP團體相似,也會遵循K-POP的製作方法,但不同的是,英國在地的Moon&Back Media從試鏡就開始參與投資,結合多國資本、推廣資源,擴大粉絲族群,與過去只由韓國音樂公司主導的局面不同。

這反映,K-POP的擴張,不再只是維護既有的核心文化本質,而是把嚴格的培訓和管理、感染力強的音樂舞蹈、強大的粉絲聯繫系統當成一種流派,整廠輸出。

然而,BTS隊長RM去年接受專訪時,把K-POP定義為「高端文化標籤」,並直指K這個詞正在失去獨特性。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倘若只是把K-POP在韓國或東亞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其他國家,可能錯失獨特敘事風格,引發各界討論,到底K-POP會走向何方。

加拿大學者霍斯金斯(Colin Hoskins)、米盧斯(Rolf Mirus)曾提出「文化折扣」理論,意思是國際市場中的文化商品,會因為背景差異,而不被其他地區受眾理解、認同,導致其價值減低。由此看來,只要K-POP持續在國際擴張,這種「什麼才是K-POP」的爭論,必然會持續下去。

資料來源:《朝鮮日報》《The Conversation》《時代》BBCkoreaheraldkoreatimesallkpopresearchgate

核稿編輯:吳中傑
責任編輯:林思妍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SH
    被玩爛
    08月14日06:15
  • Sun
    Bigs也有沾上南韓吶!
    08月14日04:0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