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明年啟動國家級抗藥性計劃,誓言減量抗生素的使用和降低超級細菌的感染率。超級細菌和我們有什麼關係?這項計劃能擋住無藥可醫的危機嗎?
9月24日,衛福部召開記者會向超級細菌宣戰,宣布明(2025)年啟動5年期的「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劃」,將投入共約19億元經費,希望將成人用抗生素用量減5%、超級細菌「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感染率下降10%。
超級細菌是什麼?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為什麼會需要規劃成「國家級計劃」?
超級細菌CRAB、金黃色葡萄球菌來勢洶洶
「超級細菌」的正式名稱是抗藥性細菌,這不是指特定的某種細菌,而是指細菌像是吃了無敵星星,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可能使感染超級細菌的病人,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
例如最常見的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這是全球公認、恐無藥可用的抗藥菌,它對多種抗生素的抗藥性幾乎達100%,因此也被美國傳染病學會列入超級細菌黑名單。
根據最新台灣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與抗藥性監測季報顯示,2024年第1季全國醫學中心加護病房(ICU)所照護的個案中,CRAB菌出現的比率高達74.4%,在區域醫院則高達72.1%。
第2常見、抗藥性排名第2的超級細菌,則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在2024年第1季全國醫學中心加護病房(ICU)所照護的個案中,它出現的比率達63.8%,在區域醫院則高達61.9%。
無藥可醫?超級細菌威脅全球醫療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及台灣感染症醫學會2023年曾為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召開記者會,強調民眾對抗藥性的警覺和識能不足,原因是生活上較少遇到抗藥性的問題。
但在醫院,病人遇見抗藥性的例子不勝枚舉,太多癌症或急重症患者在出院前感染超級細菌,最後不是死於疾病本身,而是死於細菌感染,使治療功虧一簣。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陳宜君和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郭書辰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評論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時特別指出,因老人與免疫力不好的病人愈來愈多,當感染愈多、抗生素使用愈多,愈可能產生抗藥性的機會。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9年就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10大健康威脅之一。根據統計,2021年全球與抗生素抗藥性有關的死亡人數為500萬人。
有研究估計,在2015~2035年之間,全球人類平均壽命將因抗藥性而減損1.8年,醫療花費達每年4.12億美元,因病而無法工作的社會成本,每年也高達4.43億美元。
抗藥性問題不只在醫院,農牧業也難倖免
需注意的是,抗藥性的影響不止於人類,農漁畜牧業使用的抗生素量大、占比高達7成。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計,截至2050年,每年全球畜牧產量會因為抗藥性降低3%~8%。
因此,今年WHO與聯合國發布宣言,呼籲各國須採取跨部門合作方式,以應對全球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強調「今日不行動,明日將無藥可醫」。這也是衛福部提出「國家級抗藥性計劃」的主要原因。
「對抗超級細菌,必須要有防疫一體(One Health)概念!」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解釋,原因是細菌無所不在,細菌可能出現在人的身上、畜牧業中、環境水裡、甚至是帶菌的食品。
然而,人每天都要喝水、吃東西,加上細菌複製很快,很難清除抗藥菌。因此,抗生素的管理非常重要。邱政洵說,抗生素除了必須合理使用之外,源頭和流向都要清楚掌握,才能避免濫用。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醫師指導用藥原則
如何達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邱政洵直指核心:「必須要有醫師診斷才能使用。」例如醫師懷疑病人有尿道炎、蜂窩性組織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細菌感染,會開立抗生素,通常會請病人吃3~7天藥再回診,判斷是否繼續用藥。
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李偉強表示,抗藥性的議題,臨床專業人員已經關注多年,也透過多年期的抗生素管理計劃及醫院評鑑來落實相關管控。
但李偉強指出,近年因為抗生素供應不穩定,若產生藥品短缺,會影響臨床治療,也可能因為缺乏抗生素,而無法依照用藥準則用藥,間接提高抗藥性的機會,因此如何保持抗生素供應鏈穩定,也是在國家戰略上必須思考的重要議題。
邱政洵說,政府能喊出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少5%、CRAB菌感染率下降10%的目標,看起來是合理的,但並不好做,「不過有行動最重要,畢竟對抗超級細菌是一場無聲的戰爭。」
病人正確服藥,是自我保護的關鍵
除了醫療端的管理,民眾自身也有對抗超級細菌的責任。邱政洵說,若醫師開立抗生素,病人就必須持續用藥,才不會出現抗生素抗藥性,「有的民眾把抗生素當毒藥,不想吃藥就擅自停藥,這種最危險!」
李偉強補充,有的人習慣全家共用藥物,也就是把家人吃剩的藥物拿來吃,這也相當危險。家中若有需要丟棄的藥品,千萬不可以沖入馬桶或倒入水槽,應該直接如一般垃圾,直接丟棄,由焚化爐高溫焚毀處理。
李偉強也呼籲民眾應遵從醫囑使用抗生素,千萬不要半途而廢,也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助長抗藥性產生,以免真正生病時無藥可用。
防疫缺口?醫療廢水遭抗生素污染
國家級抗藥性計劃雖然打著防疫一體的概念,卻似乎獨漏了環境部參與。
媒體報導,環境部追查國內10家醫院的放流水,包含台南奇美醫院、高醫、亞東醫院、台中榮總等8家醫院檢出抗生素超標,其中以頭孢他啶抗生素的超標最明顯。專家警告抗生素進入食物鏈,恐使人體產生抗藥性、產生超級細菌。
李偉強表示,醫院的醫療廢棄物管理非常嚴格,包括手術和藥品都是送到焚化爐火燒,避免污染環境。以台北榮總為例,若屬於抗生素、荷爾蒙、化療藥、免疫用藥,會統籌由醫院處理;其他藥品則由藥局用墨水染色破壞外觀,以避免不肖人士回收利用,定期適當整理包裝後,直接派專人送至北投焚化爐。
那麼醫院的排放水為何測得抗生素超標?李偉強說,住院病人會口服抗生素或注射點滴抗生素,抗生素及其代謝物本就有一定比例會透過糞便或尿液排出體外、排入下水道。他認為,醫院環境的背景值標準本來就會與一般居家環境不同。
然而,下水道的抗生素監測非醫院的例行檢查項目,而且目前並無稽核檢測的明確管理制度。李偉強說,只要政府有確立檢測標準,提供合理的檢測值數,告訴醫院怎麼檢驗,他相信大醫院都有能力做好放流水的源頭管理。
延伸閱讀:
Zhen 少在那用冠冕堂皇的理由行國家詐騙,
10月15日05:5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