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運勢

七夕做十六歲佑孩童健康聰穎 拜七娘媽賜桃花貴人

寶島神很大
更新於 2024年08月07日16:49 • 發布於 2024年08月07日08:00

節目中心/邱美銜、林瓊玉報導

七娘媽,又稱天女七星娘娘,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具有重要地位,誕辰為農曆7月7日,恰逢傳統節日七夕,今年時間落在國曆8月10日,正好是周六假日。這一天,被認為是織女的生日,牛郎與織女在天上鵲橋相會,兩人隔著銀河相見,因此七夕也被稱為「七星媽誕辰」或「七娘媽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七星娘娘神像。(圖/翻攝自開隆宮七娘媽廟官網)

「七娘媽」中的「七」字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天帝的第七位女兒,即織女;另一種說法是指織女與她的六個姊姊,共計七位神祇,傳說中織女的姊姊們因為同情牛郎和織女被拆散,暗中保佑他們,形成了七娘媽作為兒童保護神的信仰。七娘媽被視為掌管巧手、巧技和巧智的神祇,拜七娘媽能求變美、賜桃花貴人,或賜一雙巧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因此在民間信仰中,祂扮演著重要角色。古時醫學條件有限,嬰兒夭折現象較為常見,因此逐漸發展出父母將子女送給七娘媽作為「契子」的習俗,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並在孩子16歲時回廟還願。

▲「做十六歲」儀式。(圖/翻攝自開隆宮七娘媽廟官網)

在臺灣,16歲被視為成年,這一天的成年儀式被稱為「做十六歲」。這一習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的臺南府西外城,即今臺南市西區長樂街一帶。當時五條港地區商行林立,碼頭工人中不乏年輕童工。當孩子年滿16歲時,家庭會舉行慶祝儀式,正式標誌著孩子成為成人,從此不再領取半薪,而是可以領取全額工資。因此,男孩16歲被視為正式成為男丁,這一天會舉行盛大的成年儀式。

▲「做十六歲」儀式。(圖/翻攝自開隆宮七娘媽廟官網)

在「做十六歲」的儀式中,最核心的步驟是「拜契」,即祭拜七娘媽之後的「脫絭」。在七夕的數天前,家庭會準備牲禮、油飯、四果、麵線及紅龜粿等供品,與一般祭神明有所不同,還會準備鏡子、梳子、胭脂、針線及香水等女妝用具,並以鮮艷的鳳仙花、雞冠花、圓仔花等裝飾。儀式中,「做十六歲」者首先拜祭織女,然後匍匐鑽過七娘媽亭,男孩由左邊繞三圈,女孩則由右邊繞三圈,象徵著已經長大成人,可以獨立自主。

最後,將七娘媽亭焚燒,獻給七娘媽。七娘媽亭以竹片和紙製成,高約1公尺,色彩鮮豔華麗。完成儀式後,孩子的外公外婆或家長會送上衣物、鞋帽、手錶、腳踏車等祝賀禮物,表示對孩子成人的祝福。

【你可能想看】
鬼門開重現!嘉義城隍神秘儀式震撼回歸
中元四大習俗 誤闖這儀式下場超嚴重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以上言論及圖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台立場。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不過度迷信。

★立即加入《寶島神很大》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完整的台灣民俗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