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史博館各項開展準備妥善,預告嶄新風貌即將揭曉

191ART藝文報報
發布於 01月27日13:32
史博館館景

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博館)經歷閉館整修,各項工程正在有序進行中,展望新面貌即將重啟紅色大門,呈現在國人面前。
史博館整建工程,在歷史建築文化資產框架下進行的組織修復及結構補強工作,期間克服了疫情期間缺工缺料的困難。第一期工程解決了館舍結構安全問題,第二期工程進行現代化裝修,提升了展示空間品質效能及參觀環境。目前,消防安檢已通過,升降設備許可證及室內裝修合格證明也順利通過,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以盡快回歸社會服務。

文化部長史哲視察史博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文化部長史哲在參觀史博館整體工程後表示,感謝館長王長華及全體同仁努力,這也是見證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的重要範例。史哲期許史博館在正式開館前,能夠充分展示陪伴臺灣70年的重要歷程,成為國人一生一定要至少來一次的博物館,完整呈現歷史記憶及新時代博物館的面貌。
透過回溯史博館70多年的建築歷程,我們見證了一部多重疊加的整修工程史。該建築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的「迎賓館」,當時用於舉辦1916年臺灣勸業共進會,後來整修為總督府商品陳列館使用。民國44年史博館正式建館,自47年起陸續進行改建,增建兩翼宮牆樣式的國家畫廊,64年則改建成現有的鋼筋水泥宮殿樣式建築。96年,經臺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啟動行政院核定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升級發展計畫」。計畫於108年開工,致力於進行館舍建築整修補強,至今113年陸續完成,成為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的重要範例。

史博館兩翼宮牆樣式

在這段漫長的歷史中,史博館三樓的常設展「在這裡,與大家相遇」重新書寫了史博館精選文物的脈絡,展出110件具有「國寶」及「重要古物」身分的展品,其比例更是歷年來常設展中最高的。首檔開館特展將於一樓及二樓呈現名為「筆墨豐碑—史博館藏之書畫重寶」的特展,展出了于右任、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傅狷夫、林玉山等書畫名家的精選作品。其中,《黃牛》是林玉山早期絹本膠彩,為日治時期精采之作,經史博館修復後首度亮相。此外,五樓的「雕築史蹟—探索史博建築之美」特展讓民眾一窺史博館館舍的「前世今生」,感受這座建築陪伴臺北市中心近70年的歷史,喚起共同的集體回憶。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黃牛》林玉山

這次史博館的整建工程不僅專注於館內空間的改善,對於展場展示櫃的升級亦是著力。在整修期間,所有櫃體均在館外進行同步設計和製作,並置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以確保化學物質的排除。這項步驟確保了在展場空間完備後的安全組裝,並確認了內部溫濕度環境的穩定與安全,然後才將館藏文物重新陳列於展示櫃中。

臺北市消防局與本館團隊進行消防安全竣工查驗會議

這座嶄新的史博館,不僅在展場空間上實現了262坪的增加,擴大了22%的空間,極大地提升了民眾的參觀品質和觀展體驗。同時,還整合了公共服務空間,擴展了門廳及休憩停等區域,新增了親子活動場域。透過拆除庭院圍籬,將史博館與都市開放空間進行串連,打破了與民眾之間的藩籬。而夜間燈光照明的設計更是為了打造南海園區的璀璨光環,營造現代、友善、親切、開放的博物館氛圍。這座翻新後的史博館即將以嶄新的開放樣貌迎接全民,讓每位參觀者都能感受到全新的博物館體驗。

👉在雲端看見更多藝術品《191ART雲端美術館》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