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自行車產業報告】基本面並沒有很大變化,市場到底在期待什麼?

優分析
更新於 03月15日15:40 • 發布於 03月12日12:00 • 優分析

如下圖的行業數據顯示,在今年的前兩個月內,「自行車中游零組件」的需求幾乎沒有變化,所有廠商都呈現低迷狀態,也沒有任何廠商有特別好的表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下游整車製造」的需求也同樣處於低迷狀態,沒有哪一個品牌賣得特別好,因此廠商的營收比重都保持不變,呈現出整體性的低迷狀態。

既然供應鏈的基本面狀況變化都沒有很大,為何最近整個族群的反應如此激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可能有兩個原因:

  • 產業數據顯示,自行車需求落底跡象明顯。

  • 銷售旺季即將來臨,市場預期營收可能回升。

#1 台灣出口數據顯示:自行車需求落底

從今年1月份台灣的出口數據來分析,有兩個趨勢值得觀察。

首先,台灣作為一個自行車出口大國,過去出口的目的地也是自行車需求量較大的國家例如歐洲國家、美國、中國等。而觀察今年1月這個傳統的淡季期間,這些需求大國佔台灣出口總量的佔比都有所上升,如下圖。

這一個數據的變化顯示出:先前因為疫情而出現購買潮的國家現在已經逐漸退潮,但是自行車需求大國的衰退幅度較少,所以出口比重提高,這是需求落底時常見的數據走勢,代表市場上只剩下有真實需求的購買者。

這也能夠解釋,像是巨大(9921-TW)去年的庫存金額來到歷史天量,2023年營收卻只衰退16%而已,因為自行車的基本需求仍在,如今出口的統計數據證明了這點。(註:等下會解釋為何庫存降不下來)

第二個值得觀察的重點在:中國。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市場的銷售比重上升更為顯著,這可能暗示中國市場銷售狀況較為良好,也代表庫存水準偏向正常,最近巨大(9921-TW)及美利達(9914-TW)所發表的觀點也是如此。

由於中國是全球自行車銷售規模最大的單一國家(銷量佔比約30%),如果中國的庫存水平與銷售狀態良好,對產業來說更是另一個正面訊息。

#2 旺季來臨:錯過今年,再等明年

除了剛才提及的出口統計數據外,另一個引發市場關注的關鍵是自行車的銷售旺季即將來臨,等了整整一年。

以巨大(9921-TW)為例,第二季開始會進入旺季直到第三季來到高峰為止,又會重新進入淡季。由於去年的旺季不旺,讓供應鏈上的庫存無法被有效去化,直到今天,整體的成車庫存都還沒回到過去正常水位,進而導致零組件出海口堵塞。所以對於今年旺季大家都抱有很深的期待。

「下游的成車廠」正期待著旺季能讓營收回升,看看高單價自行車或者E-Bike能不能多賣幾台,而「中游的零組件製造商」則希望屆時成車廠的庫存水平能有所下降,進而帶動對零組件的補貨需求。

根據目前法人的預估,以巨大(9921-TW)為例,由於巨大去年前三季的營收基期比同業高(因為其實巨大去年上半年銷售不錯),所以目前法人認為要等到Q4之後才有機會出現正成長的營收年增率。但是美利達(9914-TW)因為去年上半年就出現連續性的大衰退,在基期比較低的情況下,有機會在Q3就出現很高的年增率(如下圖)。

但不論誰的基期高誰的基期低,廠商的營收「年增率轉正」,都代表著一種對於「產業復甦」的期待。

成車廠,可望率先復甦

下游的整車製造商必須減少庫存,才有可能增加未來零部件的訂單,進而引發庫存補充的需求。

因此,前提是,巨大與美利達必須將大量自行車售出,才會產生後續對於零部件的需求。

然而,很可能即使下游成車製造商的營收不錯,整體庫存也難以減少,可能得等到明年(2025)才行。

原因是:高價自行車與電動自行車仍然可以順利賣出產生營收,但一般平價自行車仍然難以銷售,因此整體的庫存下降速度還是會較慢。

這與需求結構有關,請參見下圖,根據研究機構Statista Market Insight預測,經過2020年至2021年疫情期間的高峰後,未來五年的銷售量大概將持平。直到2028年前都無法恢復到2020年的水平。

同時注意到,自行車的營收規模在2018~2028(f)的10年間,年複合成長率卻能有8.5%,2023~2028(f)也有1.9%,顯示自行車行業“本來就是”靠單價的提升來成長,這是結構性問題,所以未來不太可能會與過去不同(除了疫情)。

依照這個邏輯,就算今年旺季看到巨大與美利達營收恢復成長,也可能不是因為「銷量的增加」,而是因為高單價自行車銷售良好,使得平均售價提高。

這解釋了為何自行車庫存一直居高不下:

  • 平價款式的自行車一直賣不掉,其實不是因為短期需求差,而是因為它本來就沒有足夠高的的成長率來消化這些庫存。

現在仍賣得掉的都屬於高單價款式,自行車成車廠如巨大(9921-TW)、美利達(9914-TW)等廠商的營收仍然有機會成長,但是堆在倉庫中的平價自行車還是不會消失,可能還需要多幾季才有辦法恢復正常。

所以接下來觀察自行車類股的重點會與去年不同,去年要看誰的庫存去化比較快;今年則要看Q2旺季來臨之後的「單月營收」與「單季毛利率」表現,不要在意庫存的高低,看看誰的高單價自行車銷售更暢旺,誰就有機會打敗市場預期。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