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鄭成功被迫退守台灣 是因為犯下三個致命錯誤(上)

上報
更新於 2021年07月29日15:19 • 發布於 2021年07月25日17:37 • 李不白
中國男星趙文卓在2001年電影《英雄鄭成功》飾演鄭成功(圖片取自網路)

鄭成功原名鄭森,日本人田川氏所生。田川松生下鄭森後一直待在日本,直到鄭森六歲,鄭芝龍被明朝朝廷招安後,母子倆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鎮(今晉江市安海鎮),鄭森就在此讀書、應試,接受傳統的中國教育。

一六四五年,鄭芝龍把兒子引薦給隆武帝。一是對鄭森才華的欣賞,二是對鄭芝龍擁立的感激,隆武帝把當朝最尊貴的「朱」姓賜給鄭森,並把他的名字改為成功。從此,鄭森成了朱成功。朱是國姓,人們稱他為「國姓爺」。因為習慣,我們還是稱他為鄭成功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六四六年,鄭成功開始領兵,多次奉隆武帝之命在閩、贛一帶與清軍作戰,很受隆武帝器重。但他權力不大,領兵數量有限,真正大權掌握在鄭芝龍手上。事實上,仙霞關的守將施福(又名施天福,是施琅的同族叔叔)棄關而逃,就是鄭芝龍的授意。

鄭芝龍投降後,鄭成功勸阻不成,只好帶著部分士兵出走金門。鄭芝龍帶著其他幾個兒子到了福州後,被脅迫北上,清軍趁機出兵攻打鄭芝龍的故鄉南安。戰亂中,母親田川氏自縊身亡,鄭成功由此更加堅定抗清的決心。

隆武帝死後,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改元永曆,並與大西軍餘部聯合,在西南一帶抗清。與此同時,鄭成功在東南沿海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的舊部。一六四七年一月,他在小金門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這一東一西,搞得清軍顧此失彼,反清活動一時進入高潮。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但對鄭成功來說,剛開始的反清活動並不順利。一六四七年,先攻打海澄縣失敗,後攻打泉州府,又失敗。

(延伸閱讀:為什麼蔣介石挺得過八年抗戰 卻在短短三年內丟掉整個大陸?)

一六四八年,鄭成功一舉攻克同安。五月,圍攻泉州。七月,清軍以圍魏救趙計策,直接攻擊同安。同安守軍不敵,泉州援軍已到,鄭成功只好班師,退兵海上。同年,江西總兵起兵反清,廣東提督投誠永曆,反清聲勢一時大漲。但這幾股反清勢力都是各自為政,彼此沒有協同,於是清軍各個擊破。不久,江西和廣東的反清勢力都被打壓下去。

鄭成功看出問題所在,一六四九年奉永曆帝為正統。永曆帝隨即冊封他為延平王(郡王),從此亦有人稱他為「鄭延平」。這時的永曆帝名義上控制了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還包括北方山西、陝西、甘肅三省一部分,再加上福建和浙江兩省的沿海島嶼,幾乎占據半壁江山。但實際上,真正有決心且有實力抗清的,就是西南的李定國和東南的鄭成功。

但這時的鄭成功實力還很不足,雖然能招回很多父親的舊部,但沒有一塊穩定的根據地,在福建的幾次戰鬥中,城池得而復失,最終沒有占據一城一府,於是他把目光放到離此不遠的潮州。潮州附近有塊小平原,可以產糧,而且山地環抱,比較好防守,可以做為根基。

一六五○年六月,鄭成功進抵潮州府。潮州守將郝尚久原本打出反清的旗號,但實際上想擁兵自立,不但拒絕和鄭成功合作,還襲擊過鄭成功的手下施琅、鄭鴻逵等部。這次鄭成功兵臨潮州,揭陽、普寧、惠來等縣都已拿下,郝尚久退入府城堅守。不久,清軍攻入廣東,郝尚久再次降清,引清兵入潮州城一同抵抗。鄭成功圍城三月不克,士氣低落,糧草又不濟,只好退兵回閩南。

廈門其實更適合做為根據地,但廈門的實權掌握在族叔(一說族兄)鄭彩和鄭聯的手裡。鄭成功只是個二十六歲的後輩,早在他入仕之前,鄭家的產業就被同族的長輩們瓜分了。當年唐王在福建稱帝(隆武帝)時,魯王也在紹興監國,與隆武帝爭位。清廷占領南京後,入浙江,魯王逃亡海上,後至周山。

隆武帝死後,鄭彩、鄭聯迎魯王到廈門,實際上是想學當年鄭芝龍擁立隆武帝一樣。但鄭成功一直忠於隆武帝,不接受魯王。這次取潮州不成,施琅獻計,可以趁機除掉二人,奪取廈門。於是鄭成功趁鄭彩離開廈門之際,前往拜訪鄭聯,藉機殺了鄭聯。鄭彩得知弟弟的死訊,又走投無路,回到廈門就交出兵權了。

鄭成功不但收編了鄭彩、鄭聯的大部分軍隊,而且有了廈門和金門做為根據地。同時,容納魯王在金門養老。魯王直到四年後才戀戀不捨地取消監國身分,終老於金門。

(延伸閱讀:面對袁紹的十萬大軍 曹操如何用不到兩萬的兵力贏得官渡之戰?)

同年十一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率數萬鐵騎攻入廣州,身在肇慶的永曆帝急召鄭成功南下勤王。鄭成功留叔父鄭芝莞留守廈門,十二月進抵廣東揭陽,與鄭鴻逵會合。鄭鴻逵是鄭成功的四叔,兩年前占據揭陽就駐紮在此,他在鄭芝龍投降清廷時幫助鄭成功逃離廈門。兩人一番商量,還是擔心廈門的防務,決定讓鄭鴻逵移師廈門協防,鄭成功繼續南下。

一六五一年正月,鄭成功抵達南澳。二月,艦隊在鹽州港附近遭遇暴風雨,鄭成功的旗艦險些解體,船上所有器物丟失一空。直到第二天下午,風雨才漸歇,鄭成功回到岸邊與主艦隊會合。三月,艦隊抵達廣東大星所(今惠東)。

不出所料,清軍得知鄭成功主力南下後,趁虛攻擊廈門。鄭芝莞未戰先怯,載滿金銀財寶逃亡。清軍輕鬆占領廈門,將鄭家劫掠一空。鄭成功的妻子董夫人和長子鄭經,慌亂之中只帶著祖宗牌位逃難於海上。清軍占領廈門,卻沒打算長駐,而是滿載戰利品返回陸地,正好趕上鄭鴻逵回防。鄭鴻逵將清軍圍困在海上,清軍拿鄭芝龍和他母親的性命威脅,鄭鴻逵只好放了他們。

鄭成功得知廈門的消息後,原本堅持南下勤王,無奈將士們因家鄉遭劫,歸心似箭,只好班師。回到廈門後,鄭成功將鄭芝莞斬首,放走清軍的鄭鴻逵被迫交出兵權,從此不再過問政事。

現代廈門的鄭成功像(圖片取自網路)

同年,施琅擅自處決鄭家舊部曾德,鄭成功拘捕施琅、他的父親和弟弟。結果施琅伺機跑回大陸,那裡是清廷的管轄範圍,鄭成功怒不可遏,處死了施琅的父親和弟弟。從此施琅對鄭家懷恨在心,一心投靠清廷。

接下來兩、三年,是鄭成功和清廷在廈門沿海的拉鋸戰。一六五一年下半年,鄭成功在小盈嶺、海澄一帶,攻克平和、漳浦、詔安、南靖等地。年底,定西候張名振等人來投靠。一六五二年正月,澄海投降。二月,攻占長泰,隨即圍攻漳州。漳州府的府城比一般縣城堅固,久攻不下。清軍使圍魏救趙之計,募集百艘戰船攻廈門。鄭成功派水師迎擊,大勝。

九月,漳州仍未破,城中彈盡糧絕,餓死者不計其數,但仍負隅頑抗。清軍萬人大軍已到泉州府,鄭成功解漳州之圍以待敵軍,結果伏擊不成,反遭大敗。鄭成功退守廈門,保海澄,清軍趁機收復南靖、漳浦、平和、詔安四縣。一六五三年,清軍進犯海澄,以火炮開路,鄭軍損失慘重。五月,鄭成功得知清軍火藥不繼,於是誘敵深入,突襲致勝,海澄保全。

(延伸閱讀:六死三留一回頭!「鄭阿興」為何要在大清統治時期 冒著高風險渡海來台?)

清廷沒想到鄭成功這麼難打,提議招降,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成功沒有接受封號,但藉議和的時機休整,同時籌措糧餉。年底,順治帝再度敕封,承諾把泉州府給鄭成功安置部屬,但他沒有接受。

一六五四年,投降過來的張名振見清軍兵力集中在福建,江蘇、浙江等地的防務必然空虛,於是向鄭成功請兵,率百艘戰艦北上,圖謀江南。張名振先沿海路到長江口,然後逆長江而上,一直打到金山寺,威逼南京城。可惜糧草不濟,只好回師。這次遠征雖沒成功,卻提供了一種思路給鄭成功,清軍在陸地上驍勇善戰,但在水上的戰鬥力卻不行。

二月,清廷再遣使與鄭成功議和,承諾把興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個府的地方給鄭成功,他卻說兵馬太多,沒有幾個省放不下。明顯是拒絕,但清廷仍不死心,八月再派使者來商議,使團裡包括鄭成功的親弟弟鄭渡和鄭蔭。明顯是提醒鄭成功,別忘了他們手裡有人質。鄭成功說,清朝沒有誠意,只要他一天不受詔,父親在朝中反而榮耀一天。

同年,遠在大西南的李定國終於與鄭成功取得聯繫,希望從東、西兩個方向合力進攻廣東,將南明的勢力連成一片。此時廣東大部分已經被清廷占據,永曆帝被孫可望劫持到貴州,李定國正在反攻廣東,已經收復廉州(合浦)、雷州(海康)、高州,和鄭成功約定合力攻打廣州,再平定全廣。鄭成功派林察、周瑞領軍西進,但因故錯過約定日期,結果李定國孤軍奮戰,雖收復了肇慶,卻在廣州城外大敗而回。

還是這一年,漳州協守劉國軒向鄭成功投降,引鄭軍進入漳州府城,總鎮張世耀見大勢已去,只好投降。至此,鄭成功終於得了一個府城,隨即分兵進擊,拿下了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縣。

(後篇請點這裡)

*本文摘自《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何以重劃貿易版圖?》,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李不白

湖北黃岡人,知名作家。

畢業於武漢大學地圖學專業,從事地圖編輯工作十餘年,策劃、出版近百種地圖冊。從小喜歡文學,因文學而讀歷史,二十多年筆耕不輟。

主要作品有《用地理看歷史:得中原者,為何得天下?》、《用地理看歷史:荊州,為何兵家必爭?》,長篇小說《局》、《活見鬼》、《歸去來兮》,以及系列小說《麒麟臺》等。

其《用地理看歷史》系列作品圖文並茂,融地理、地圖、歷史、文化於一體,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查看原始文章